高职生考试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6-06-05申鲁军杨磊罗艳艳
申鲁军?杨磊?罗艳艳
摘 要 为考察应对方式、心理弹性对高职生考试焦虑的影响,分析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对596名高职生进行考试焦虑问卷(TA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测评。结果显示,高职生考试焦虑的检出率是49.329%,考试焦虑的性别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但年级差异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消极应对方式与考试焦虑呈显著正相关;积极应对方式、心理弹性与考试焦虑呈显著负相关;应对方式对心理弹性与考试焦虑起部分中介作用。其结论是:心理弹性不仅对考试焦虑产生直接影响,而且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考试焦虑,可以通过培养积极的应对方式和提高心理弹性能力来缓解高职生的考试焦虑。
关键词 高职生;考试焦虑;应对方式;心理弹性
中图分类号 G4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08-0063-04
考试焦虑(Test Anxiety)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常见的一类心理问题, 是指在一定的应试情境下,由考试刺激所诱发,受个体的认知、人格倾向及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而引起的一种情绪反应,是一种考试情境状态下的特质焦虑(Situation-specific Trait)。严重的考试焦虑会对学生的学习、现场发挥水平和身心健康产生消极影响。在我国教育体制里,考核形式相对单一,卷面考试是主要的考核方式,学生需要学习记忆大量的知识,压力比较大。学生的考试焦虑发生率较高。近年来,考试焦虑已成为我国学生心理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国内已有研究对考试焦虑的调查结果表明,考试焦虑在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且程度日益严重。江琦的研究表明,58.8%的大学生和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高考试焦虑者更是占到总人数的19%[1];周仁来等人的研究也表明大学生群体中发生高考试焦虑的百分比为27.5%[2]。考试焦虑居高不下的检出率日益受到学生、家长以及心理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考试焦虑在高职学生中也普遍存在[3]。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新视角,心理弹性已成为反映个体积极应对压力的优良指标,可以让个体在压力中更好地适应、发展[4],心理弹性的水平会对个体在压力情境中的应对方式产生直接影响[5],而应对方式对考试焦虑的影响又具有决定性[6]。因此,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和考试焦虑间可能存在密切的关系。本研究以高职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应对方式、心理弹性对考试焦虑的影响,有助于从新视角了解高职生这一特殊群体考试焦虑产生的心理机制,为考试焦虑这一心理问题的预防及干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河南省某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发放问卷630份,回收有效问卷596份,有效率为94.60%。其中,男生372人,女生224人;大一学生272人,大二学生203人,大三学生121人。
(二)研究工具
考试焦虑量表(TAS)[7]。该量表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是当前考试焦虑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测量工具。该量表共有37个项目,每个项目均进行“是”或“否”的选择,“是”计1分,“否”计0分,15分以上为判断为有明显的考试焦虑症状, 20分以上属较高水平。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8]。该问卷共20个项目,采用5点计分法。问卷包含两个维度:消极应对NC和积极应对PC。
心理弹性量表(CD-RISC)[9]。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是由Connor和Davidson(2003)编制的,是目前测量心理弹性使用最为广泛的测量工具。于肖楠和张建新对其进行了中文版的修订,修订后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本量表共有25个条目,采用5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弹性水平越高。
(三)施测程序
主试经统一培训后采用集中测试的方式由各院系辅导员组织在晚自习课堂上发放问卷,宣读统一的指导语后,要求被试作答,25分钟后收回问卷。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ANOVA分析人口学变量对考试焦虑产生的影响;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法对应对方式、心理弹性与考试焦虑的关系进行分析;采用回归分析(Enter)分析法分析应对方式在心理弹性与考试焦虑间的中介效应,检验水准为α=0.05。
二、调查结果
(一)高职生考试焦虑的分布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明显考试焦虑的高职生共294人,占总人数的49.3%,过度考试焦虑的高职生共250人,占总人数的41.9% 。
(二)人口学变量对高职生考试焦虑的影响
对高职生考试焦虑进行人口学变量的差异性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显示考试焦虑的性别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540,P﹤0.01),男生的考试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单因素ANOVA分析的结果则显示考试焦虑的年级差异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 = 1.198,P﹥0.05)。
(三)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和考试焦虑的关系
对高职生考试焦虑、应对方式两个因子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心理弹性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详见表1。研究结果表明,考试焦虑与消极应对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与心理弹性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与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P﹤0.05);心理弹性、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积极应对和心理弹性呈显著正相关(P﹤0.01)。
(四)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为探讨应对方式在心理弹性与考试焦虑间的中介作用,按照温忠麟等有关中介检验的方法进行回归分析,(Enter)考察应对方式是否实际存在中介作用[10]。回归分析之前,先对所有的变量进行去中心化处理。第一步,以考试焦虑为因变量(y),心理弹性为自变量(x)进行回归分析。第二步,分别以积极应对方式(u)、消极应对方式(w)为因变量,以心理弹性为自变量(x)进行回归分析。第三步,以考试焦虑为因变量(y),以心理弹性(x)、积极应对方式(u)和消极应对方式(w)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根据检验程序,消极应对方式、积极应对方式对心理弹性影响考试焦虑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量分别为0.050、0.06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18.531%和22.761%。
三、 分析与讨论
(一)考试焦虑的总体状况
研究结果显示,TAS总分在15分以上的确感受到因面临考试而带来的相当程度的不适感的高职生有294人,占总人数的49.3%,接近一半,20分以上的高考试焦虑的高职生为250人,占总人数的41.9% 。由此可见高职生的考试焦虑总体状况不容乐观。这与杜江等(2012)、马瑜(2014)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11][12]。由于大部分高职生在年龄上仍属于青春期阶段,自尊心以及自我意识都很强,争强好胜,尤其看重他人的评价,当这种自我表现的欲望与个体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时,个体就会体验到焦虑。高职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学生工作中更应加强对考试焦虑者的专门指导,有必要进一步探讨高职生考试焦虑的生成机制及影响因素,对此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提供切实可行的团体辅导或个体咨询,以帮助高职学生轻松应对考试。
(二)人口学变量对高职生考试焦虑的影响
有关考试焦虑的性别差异,前人研究尚无定论,较早研究显示女性的考试焦虑显著高于男生[13],而近两年来的研究结果则显示性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14][15],而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男高职生的考试焦虑程度要显著高于女高职生。本研究发现,三个年级高职生的考试焦虑水平基本相当,无统计学意义,与谭淑新(2010)的研究结果一致[16]。这可能与当前高职教改注重对高职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有关系。
(三)心理弹性、应对方式与考试焦虑的关系
本研究显示,考试焦虑与消极应对方式正相关显著,与积极应对方式负相关显著。这说明考试焦虑程度高的高职生更倾向于使用消极应对方式,回避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因此更容易处于考试焦虑的高水平状态,形成恶性循环。考试焦虑程度可影响其应对方式:考试焦虑水平越高的个体则越易采取较消极的应对方式,然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并不能缓解考试焦虑的水平。已有研究显示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降低考试焦虑的程度[17]。
本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弹性与考试焦虑负相关显著,也就是说心理弹性水平越高的高职生,其考试焦虑程度越低。现在普遍认为,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内部心理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这两大因素,其中内在心理因素包括人格、应对方式、心理弹性等。由此可见,内部因素中心理弹性越好,调控情绪的能力则越强,越可以更好地端正学习和考试态度,更有规划、有效率地安排自己的日常学习和考前复习,因此考试焦虑程度会降低。
(四)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显示,消极应对方式、积极应对方式在心理弹性与考试焦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量占总效应量的比例分别为18.5%和22.8%,这表明心理弹性不仅能对考试焦虑产生直接影响,还可以通过应对方式对考试焦虑造成间接影响。中介效应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考试焦虑产生的内在机制,进而可以为对高考试焦虑的高职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预防与干预提供理论参考与依据。心理弹性水平高的高职生在面对应试情境时,更倾向于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而较少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而积极应对方式能让个体通过主观努力主动做出改变和调整,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能有效地降低高职生考试焦虑的水平;相反,心理弹性水平低的高职生在面对考试情境时,更倾向于采用消极应对方式,不太愿意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去主动积极的解决问题,因此越消极应对越焦虑。由此可见,高心理弹性、积极应对方式对缓解高职生考试焦虑至关重要。
四、对策与建议
第一,对高职生进行心理弹性水平的提升训练,增强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考试不仅和考生的学习效率、复习水平有关,还和心理素质有关,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复习水平的正常发挥。应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培养学生积极的应对方式和积极心态,提高其心理弹性水平,以便有效预防与缓解高职生考试焦虑的发生。可以通过放松训练,降低生理唤醒水平,缓解紧张情绪,从而改善过度考试焦虑的状态。
第二,引导高职生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对其进行学习方法与应试技能的指导和训练。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互通有无,查漏补缺,提升学习效率。对考试成绩进行正确的归因引导,尤其是在考试失利后,要注意引导高职生将失败归因于努力等可控因素,避免归因于能力、智力等不可控因素,使其意识到通过努力付出可以提升成绩。进行应试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合理的解题思路、试卷作答顺序等,充分发挥已有的复习水平。
第三,采用情绪表达的策略,从情绪表达、宣泄的视角来进行情绪调节,使个体保持积极情绪状态。比如“我复习准备的很充分,就等这一天了”、“我今天状态很佳,一定能考好”等,通过这样的积极自我暗示,反馈给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形成一个多渠道强化的兴奋中心,有效地抑制个体的紧张情绪,达到降低考试焦虑的效果。
第四,采用无意识层面的积极情绪引导。以往对考试焦虑的干预基本从意识领域进行。最新研究发现,无意识接受策略既能降低负性情绪的生理水平,也能降低负性情绪的体验水平[18],与有意识调节策略相比,省时省力,可作为一种新的调节策略来进行考试焦虑的干预。临近考试,教师可选取积极词语,引导考试焦虑学生进行组词造句的活动,使学生受到积极词语的影响,无意识中实现情绪的调节与改变。
参 考 文 献
[1]江琦.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考试绩效研究[D].重庆: 西南大学,2006.
[2]陈睿,刘潇楠,周仁来.不同程度考试焦虑个体对威胁性刺激注意机制的差异[J].心理科学,2011(1):15l—154.
[3]陈晓燕.高职高专学生考试焦虑心理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3):19—21.
[4]Haeffel G.J,Vargas L.Resilience to depressive symptoms: The buffer.ing effects of enhancing cognitive style and positive life events[J].J Behav Ther Exp Psychiatry,2011(1):13-18.
[5]梁净.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弹性与考试焦虑的关系[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6]常若松,郭双,高远.初高中衔接期学生考试焦虑状况及其应对建议[J].教育科学,2014(5):76-79
[7][8]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217-218.
[9]Yu X.N, Zhang J.X. Factor analysis and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 RISC)with Chinese people[J]. Soc Beh Pers,2007(1):19-31.
[10]温忠麟,张雷,侯杰泰.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 (5):614-620.
[11]杜江,曾臻,范大志,等.某高职学院护理专业学生考试焦虑状况调查分析[J].安徽医学,2012 (5):594-597.
[12]马瑜.高职院校学生考试焦虑现象的调查与研究[J].华章,2014(16):231.
[13]李秀,柳海.医科大学生考试焦虑性别差异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0(3):192.
[14]李妮娜,顾怀婷,李峥.医学生应对方式、考试焦虑与学业自我妨碍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3):441-443.
[15]董军强,陈建勇.核心自我评价、应对方式对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J].科技通报,2013(1):209-214.
[16]谭淑新,朱桓.高职生自我效能感及应对方式与焦虑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0(8):961-962.
[17]王海民,赵荣霞,阎克乐,等.军校学员应付方式与抑郁、个性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584-585.
[18]袁加锦,丁南翔,刘莹莹,等.无意识接受策略在挫折情景下的情绪调节效应:行为与生理证据[J].中国科学,2015(1):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