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现状调查报告

2016-06-05刘君刘艳芳王志勇

职业技术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企业

刘君?刘艳芳?王志勇

摘 要 以山东省16所高职院校和128家企业为调研对象,调查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的基本情况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调查表明,高职院校已经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计算机类专业的性质决定了学生在参与校企合作过程中担任的岗位比较简单和单一,校企合作的内容不广泛。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的有效策略是: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健全校企合作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提高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的基础能力;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校企合作签订保密协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计算机类专业;企业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08-0008-04

在现阶段,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校企合作大部分存在形式化问题,尚未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为了厘清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的基本情况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明确合作企业的参与度、影响因素及意愿等情况,课题组对山东省16所高职院校和128家企业进行了调查。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研究,了解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深入挖掘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发展困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调查方案设计

在调查问卷的设计过程中,为了确保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有选择地设计指标,重点调查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的合作内容、合作渠道、企业意见、存在问题等。

调研时间从2015年6月开始至2015年9月。在调查过程中,主要对高职院校进行实地访谈,并对合作企业实施问卷调查。课题组对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潍坊科技学院、潍坊学院、山东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等16所高职院校计算机院系的32位负责人进行了访谈,涉及软件工程、软件外包服务、网络工程、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物联网工程、软件技术、多媒体技术等10个专业,了解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人数、师资情况、办学历史、校企合作办学状况、校企合作实施难点、改善合作效果的建议等。同时,对96位学生在参与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实践情况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于校企合作的意见和建议。选择128家与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的计算机类企业,向企业发放校企合作现状调查问卷128份,共回收有效问卷105份,回收有效问卷率为82.03%。利用Excel和SPSS统计软件对于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一)高职院校办学的调查情况分析

调查显示,16所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办学时间都比较长,大部分都在十年以上,招生也非常理想,每年都能够招收至少6个班以上的新生。其中,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类专业的办学时间最长,自1999年开办以来,经历了17年的发展,取得非常瞩目的成绩。对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表明,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然而对口就业率却只有60%~70%。由此看来,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能够顺利就业,但对口就业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是因为,计算机类工作岗位对于毕业生的实践经验以及专业技能的要求比较高,而刚毕业的学生在这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二)校企合作现状调查情况分析

1.高职院校对于校企合作重要作用的认识分析

调查表明,高职院校都已经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作用,100%的高职院校认为校企合作在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交际能力及帮助学校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情况、提高学生的对口就业率、帮助学生找到实习单位等方面都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如表1所示。

2.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内容分析

如表2所示,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内容非常广泛。主要涉及到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订单培养、校企共同进行软件研发、企业在高职院校建立实习实训室、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实训设备设施等。少数高职院校进行了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有2所学校实现了建立职业教育集团。究其原因,高职院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观念上,高职院校仍然只是希望借助于校企合作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的顺利就业,观念上并未上升到校企深度合作的层面;二是在能力上,高职院校参与校企合作的能力仍然有待提升。

3.学生在参与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岗位分析

学生在参与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所提供的大部分都是一些低层次的日常维护、辅助性、简单操作类岗位,如基本的网络维护、计算机组装、软件编程、软件测试等,大部分工作不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学生经过简单的培训之后就能够立即上岗,并且每次实习的时间都不长,一般在两周到两个月之间,学生刚刚掌握基本的岗位技能之后就要离开,根本不能够接触到企业的核心业务,很难熟练掌握更复杂的技能。这使得80%以上的学生认为实习实训的作用不如预期,认为应该增大实习操作的复杂性,提供更多技术含量高的岗位。

这是因为多数企业缺乏的是高端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比如,高级软件工程师、系统分析师、网络工程师等,肯定会将其重点放在这些高端的计算机类人才的招聘和培训方面,而对于一线劳动者的选择范围比较广泛,自身培养的成本也比较低廉,提供给学生的实习实训岗位也就比较简单;另外,多数企业参与校企合作都是为了缓解用工短缺,特别是季节性的用工短缺,从而将高职院校看作是临时的“劳务公司”。

三、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一)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渠道分析

在渠道方面,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一般是由高职院校主动吸引、政府安排、行业协会推荐、熟人介绍等途径来实现。根据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发现,在问卷中的105家企业之中,高职院校主动吸引企业的比重最高有63家,达到了60%;而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的仅仅只有8家;由熟人介绍的占10%;由政府安排的占11%;由行业协会推荐的占11%。很明显,企业不如高职院校更加积极主动。这是由于大部分计算机类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都比较高,往往需求经验丰富、技能熟练的人才,而对于校企合作中学生的需求不是很强。

(二)企业对实习学生的主要意见分析

调查表明,企业认为高职院校部分学生的能力很难达到企业的现实要求。具体体现在: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不能够快速地转换角色,很难立即上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够强,不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缺乏团结协作精神;抗挫折能力不强。与此同时,部分企业还指出,一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具备正确的职业期待,他们希望实习环境更好,实习工资更高,实习工种更轻松;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却不积极努力地去学习和进取;部分学生嫌弃企业所安排的工作太过于简单;部分实习学生对企业没有打招呼就突然离职,我行我素。具体意见如表3所示。

(三)企业对高职院校的主要意见分析

调查发现,55.2%的被调查企业认为,高职院校对实习学生引导和管理不善。50.5%的企业认为,高职院校实习指导教师的力量单薄,通常情况下,一名实习指导教师负责指导的学生达到30人以上,这就容易导致由于管理的学生太多而管理困难的问题。39.0%的企业认为,高职院校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时间与企业的工作安排发生冲突,这就导致企业在给实习学生安排工作的时候只能安排一些辅助性、季节性工作。36.2%的企业认为,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陈旧落后,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内容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无用武之地,将来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岗位。21.9%的企业认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实践能力不足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尤其是对于计算机类专业来说,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才能够更好地教育学生。

(四)企业在参与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调查表明,68.6%的企业认为,实习学生是物美价廉的劳动力;50.5%的企业认为,为实习学生提供岗前培训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他们需要安排一些技术人员带领学生进行工作从而可能会耽误企业的正常生产进度;46.7%的企业认为,管理实习学生很难;28.6%的企业要求实习学生连续加班做重复性的辅助性劳动;18.1%的企业对实习学生的惩罚措施较为严厉,一旦实习学生出现失误,动辄罚款、开除,容易导致部分实习学生突然离职。调查显示,企业在参与校企合作过程中的积极性非常低,具体原因详见表4。

四、促进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健全校企合作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

第一,在管理指导方面,政府应该引导学校优化专业设置,保证专业设置能够和区域产业相对接,保证学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能够符合产业发展的需要;第二,在平台搭建方面,政府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制度,搭建校企交流平台,鼓励高职院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之间相互交流轮岗,消除校企双方之间的认识障碍;第三,在激励补偿方面,政府应该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激励补偿机制,对于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并且补偿企业在接受学生实习实训过程中所支出的相关经费,从而能够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

(二)提高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的基础能力

提高高职院校基础能力,实现其科研水平的提高、师资队伍的壮大,能够促使其更好地进行校企合作,培养出更受企业欢迎的学生,真正为行业企业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具体来说,建议借助于各种各样的鼓励性的行动计划来逐步推进。在进行科研项目立项审批的过程中,鼓励优先支持那些“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解决技术难题”的科技类项目,从而保证高职院校执行科研项目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自身科研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毕业制度”,保证学生能够在校期间认真学习专业课程并加强职业能力实践;实施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实践、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等一系列项目,实现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三)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校企合作签订保密协议

计算机类专业的性质决定了学生从事的工作岗位可能会接触到企业的核心技术并且涉及到企业的部分商业机密,同时,这些核心技术以及商业机密能否被学生所获取又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学习和掌握到企业的关键技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应该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开展好职业道德教育、法律知识培训、心理辅导,可以在学校的教学中纳入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相关的知识,使得学生能够意识到诚信意识、爱岗敬业、不怕挫折、积极进取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企业与高职院校、教师、学生签订校企合作保密协议,解决企业担心商业机密和核心技术泄漏的问题,使得学生实习在过程中能真正考虑到企业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吴秀莹.基于立体化校企合作的高职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4(22):116-118.

[2]刘玉丰.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S1):179-180.

[3]谷保平,郭红艳.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6):126-127.

[4]孙勇.基于合作要素分析的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3):124-125.

[5]陆坤,李凤岐,郭禾.基于校企合作的卓越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1):176-178.

[6]曾文权,曾文英,龙立功.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5):62-67.

[7]李良.“双三位一体”的高职软件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5):35-36.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企业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