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要抓住“智”和“质”

2016-06-05陆一,马晓河,朱小坤

中国质量监管 2016年12期
关键词:天工中国制造升级

“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要抓住“智”和“质”

主持人:陆 一

嘉 宾: 马晓河 原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朱小坤 天工国际集团董事长李儒昌 海利集团董事长

开场白:

在经济新常态下,被寄予厚望的中国制造业如何突围上扬、提质升级?对这一问题,2016年11月13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制造2025高峰论坛暨十佳品质评选颁奖盛典上,国内诸多经济大咖、行业代表和知名专家及企业代表,对中国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转型升级所面临的问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及“中国质造”转型的可行思路和路径等,提出了各自见解。我们邀请其中的几位嘉宾谈谈看法。

●主持人:首先请马晓河院长谈谈“中国制造”由大变强,关键要围绕几个目标来展开改革?

●马晓河:“中国制造”要完成三个十年目标,第一个十年到2025年,制造业综合指数达到德国、日本发达国家当年实现工业化时的综合水平;第二个十年超过德国和日本,第三个十年赶上美国。要实现这三个目标,我们还面临很多难题。过去30多年,我们充分利用了体制优势,将“中国制造”由小变大了,但是利用原有体制把制造业做优做强有四大难题需要解决。第一,落后产能要淘汰,传统制造业改造缓慢,新兴制造业还在破土成长,新旧产业不能有效接续。第二,中国的综合成本在上升。劳动、土地、资源、环境等成本提高快于其他国家。第三,社会创新严重不足。下一步中国制造要想做强,关键要靠创新。社会缺乏创新力,做强做优将无从谈起。第四,实体经济制度交易成本高,营商环境差。当前税费高、劳动工资高、利息高、房租高、审批门槛高,企业缺乏积极性。

下一步怎么办?“中国制造”由大变强,关键要围绕以下几个目标来展开改革。第一,要去除无效供给。实现这一目标,既要利用市场力量,也要辅之于政府力量。中国的产能过剩跟世界其他国家不一样,有三个特点,一是绝对过剩大于相对过剩。二是产能过剩是由各级地方政府和市场双重力量作用导致的结果。过去30多年里,各级政府大办产业园区,引导资本过度进入中低端产业领域,造成的产能过剩。三是我国的产能过剩正在像传染病一样,从过去的中低端产业向中高端产业蔓延。原来是服装、家电、玩具、水泥、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过剩,后来是风能、光能过剩,现在是手机、电脑过剩,下一步还会传染到无人机、机器人过剩,因为现在全国有20几个省市都把无人机和机器人作为新兴支柱产业,但很少有人考虑市场需求。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仅是要考虑增加新供给,而且要创造条件增加新需求。

第二,改造传统供给。传统供给并不是说没有市场,看你怎么去改造它?让它有效,让人能消费掉。一是现在我国有40%以上的中低收入阶层,他们没钱消费。二是有点钱还不敢消费,因为他们的后顾之忧没有解决,所以要培育他们成为消费主体。三是培育新供给,形成新动力。应尽快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材等领域的发展,为其创造良好的制度和市场环境。

第三,重构创新激励机制。现有的激励机制是不利于原始创新的,我国每一百家制造企业,有创新研发活动的只有16%左右,比例太低。要重建创新激励机制,制定新的政策,让个人和企业有积极性创新。政府部门在引导创新方面应有所作为,产业政策应该支持创新,支持技术创新、原始创新。比如,开展原始创新的企业税收可以减免,提高人力资本的支出可以得到适度补贴。有人说优先进入创新领域者得到支持是不公平的,我以为进入创新领域大门是对任何人都敞开的,无论民营还是国有的企业,谁优先进入,给予补贴完全一视同仁,它是对创新的一种风险补偿。

●主持人:天工国际集团作为中国特殊钢行业的重点生产企业、民营企业500强、世界特钢企业前四强今年应对欧盟“反倾销、反补贴”(双反)案中获胜,增强了欧盟市场的竞争力,提振了天工的国际名声,请朱小坤董事长与我们分享一下他们的相关经历。

●朱小坤:我们天工凭借钢铁工业特殊钢的技术优势,寻求全球的制造业转型升级之路,在自主创新、装备智能化、营销网络化等方面大做文章,已实现了高端化、定制化的生产,这种发展模式在行业独树一帜。同时我也想借这个大会,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次我们天工国际用了八个多月的时间,在欧盟双反案件当中,取得了胜利。

在2016年初,欧盟委员会对我国的钢厂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起诉,当时我们主动请缨,全中国只有我一个钢铁企业进入了应诉,我们公司组织了大量的人力、花费大量的物力,准备应诉材料,派出技术人员、销售人员、法律人员组成的团队到比利时去应诉。整个开庭两天时间,法庭当庭没有宣布结果,判处欧盟的官员到天工国际实地进行调研,他们来了两个人,一个是懂财务的,一个是懂法律的,一周的时间,对我们整个财务、生产管理、生产现场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最终在2016年10月8日,正式通知我们应诉成功。经过长期的坚决诉讼,我们在这次欧盟双反案中获得胜利,成为首个成功案例。这不仅仅为天工自己而战,我们背后的中国特钢行业已没有退路,为了我们这个民族产业,为了中国特殊钢行业,我们争了这口气。

通过这个案例,用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的话说,天工企业在欧盟反倾销、反补贴案获胜,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随着市场经济贸易壁垒在全世界的愈演愈烈,应该有更多像天工这样的民营企业,能够积极拿起法律的武器。这样的评价给予我们很大的肯定,也给予我们信心。作为民营企业,我们确实在生产过程当中,没有任何政府的补贴,我们也没有享受到任何其他的优惠条件和政策。我们是实实在在做自己的企业。我们在现在这种世界贸易壁垒中,大家对我们另眼相看,甚至怀疑中国市场经济的情况下,我们要实事求是把我们的真实情况讲出去,应该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

推动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的大势,作出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根本的目标,在于改变“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现状,使我们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为2025年将中国建设成具有世界引领和影响力的制造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制造业的重要支柱,钢铁行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中国制造2025提出深化发展的十大理论,为企业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机遇大于挑战。企业只有把握好正确的方向,实现产业升级,在行业内我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成为行业引领,为实现中国制造的强国梦作出我们的努力和贡献。我们全体天工人为此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这次我们在欧盟双反案件当中的胜利也证实了我们天工人的实力。

●主持人:制造业转型升级如何定位、关键点在哪里?请李儒昌董事长谈谈。

●李儒昌: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的强盛。打造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中国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由之路。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的背景下,作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战略部署。

制造业作为我国的核心基础产业,正处在新一轮的转型升级期,我们海利集团所在的不锈钢制造业也正面临历史性的大洗礼。虽然我们已经成为行业的领军者,但未来的升级发展,还依然任重道远。转型升级,重要的是企业定位,我认为企业品牌定位是最重要的,它是价值链的目标。另外,要进行技术的改良、改进,改进落后的设备,根据企业的实际来创新,来提高它的品质,以及提高它的生产效率。转型升级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应对困难的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领导的战略思维,包括中国制造2025,一定要跟紧步伐,要迅速在这个行业里把自己制造的上下游协同好。

今后我们必须加大企业创新的力度,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的研发和应用,弘扬工匠精神,不断提升品质和效率,创造出世界一流的产品和服务,推动国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得到提升。努力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实现作出积极的贡献。

猜你喜欢

天工中国制造升级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天工云锦继梦涟漪佳地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强国工匠”朱小坤 率队成就大“天工”
回暖与升级
巧夺天工
自主阅读,快乐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