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龙辉:“钻”出来的周师傅红塔集团大理卷烟厂复烤车间修理班组长
2016-06-05红塔集团
周龙辉:“钻”出来的周师傅红塔集团大理卷烟厂复烤车间修理班组长
周龙辉向青年员工悉心传授维修心得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在红塔集团大理卷烟厂,有那么一个人,二十载如一日地默默付出,用青春与汗水谱写着属于他的非凡乐章。他,就是大理卷烟厂复烤车间的周龙辉,周围的同事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周师傅。
攻坚克难 创造佳绩
周师傅中等个子,身材魁梧,给人一种踏实稳健的感觉。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大理卷烟厂新组建复烤生产线伊始,作为年轻的修理组组长的周师傅与技术员一起在人员少、力量薄的条件下带领着为数不多、技能参差不齐的修理人员历经数月不分昼夜地艰苦奋战,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复烤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看着原料顺利投产,当时双眼布满血丝的周师傅用满是茧子和油泥的手掌擦去额头汗水,露出了激战大捷后的久违笑容。
由于当时复烤生产线的设备仍处于安装结束后的运行磨合期,设备三天两头出现故障,为了能更全面细致地掌握设备构造和功能,周师傅常常在下班后一个人留在车间观察和研究设备,经常一干就是一宿。随着时间的流逝,周师傅对打叶复烤设备结构原理、运行情况掌握得一清二楚,什么部位有什么部件,什么地方的螺丝要拧多紧,他都能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其他修理人员遇到的设备故障,常常无法找到故障原因。只要周师傅一到,他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故障原因,并用最快、最有效的方法解决,为班组生产赢得时间,为企业节约了生产成本。老周常常对大家说:“我们修理工,不光要会换,还要会修。换件固然快,但失去了你与机器之间的默契,新的东西都要磨合,人也一样。”
1997年,复烤部成立技术服务组,部门任命周师傅担任修理班值班长并兼职技术组组长,周师傅的专长有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复烤车间的生产是有很强的季节性特点,通常车间为了按量保质地完成生产任务,烤季期间的每个月只有一两天的休息日,但对于周师傅来说这仅有的休息日却是保养维护设备的好日子,在其他职工休息时,他便带着部分修理人员保养设备。每个烤季下来,周师傅为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带领着修理人员累计连续工作200多天,为复烤生产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
事业为重 责任大于天
一个强者的成功之路绝不会是一帆风顺和一马平川,只有手握利刃一路披荆斩棘,不断翻山越岭登上高峰之巅的勇者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2007年,因原有的老复烤生产线已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生产需要,于同年3月正式开始复烤异地搬迁技改工作,而现场调度这一重担又再次落在了周师傅的肩上。面对这新的更大的挑战,是选择退缩还是迎难而上?此时已不再年轻的周师傅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在部门领导和同事的全力支持与紧密配合下,耗时半年成功圆满完成任务,于2007年9月顺利投料生产。就在生产刚进行了三个月,打叶机入口提升机主轴就在夜班十点断裂损坏无法使用,导致整个车间生产停止。那时正值寒冬时节,整天刮着割肤刺骨的凛冽寒风。就在那段时间周师傅的女儿感染了风寒,在医院输液治疗,他每天一下班,随便匆忙啃两个窝窝头就往医院跑……他才刚到医院,正准备换下在医院已照顾了一天孩子的妻子回家休息,就接到车间的电话告知设备出了故障无法生产。此时的周师傅看了妻子、女儿一眼,又匆匆往车间赶,这一干又到了天亮,直到金黄的烟叶又欢畅地从轰鸣的机器声中一片片、一层层的流出,周师傅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稍作休息又开始新的一天的工作。
坚守本职 精益求精
记得有位哲人曾说过:“艺术家都是孤独的。”没错,面对冰冷复杂的设备,周师傅也是一位“孤独”的艺术大师,在无数个夜晚仅一盏台灯、一杯清茶伴着他畅游在设备知识的海洋里,液压机、捆扎机、振动输送机、旋转抱夹机等一台台机械设备的设计原理、结构性能在他脑海里如“庖丁解牛”般分解、组合,深深落入了他的记忆深处。
如果在车间里走一圈,总能看到周师傅那熟悉的背影,时而俯身巡检设备,时而与操作人员亲切交谈,他常说:“设备维修人员只有加强设备巡查点检,才能早发现、早排除设备故障,保证生产顺利开展。”
“先进生产工作者”、“生产标兵”、“劳动模范”、“优秀班组长”、10余项专利成果、20余项科技进步奖……在这许许多多的光荣称号和荣誉成果的背后,是一种做事精益求精、自我要求的信念坚守,也是一种开拓进取、锐意创新、永不停歇的“匠心”典范。“这么多年来,老周始终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肯学肯钻,对国外的技术不盲目迷信,而是加以吸收和改进,这种平凡中的坚守,就是对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 大理卷烟厂复烤车间生产主任说道。
周龙辉在调整轴承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