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历史启示

2016-06-05杨铭书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

创造 2016年9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马克思主义特色

文 杨铭书(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历史启示

文 杨铭书(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强化问题导向、改革创新、破解难题,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共同富裕,坚持党的领导,做到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的历史结论。回顾社会主义五百年来从无到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外国到中国,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艰辛探索到破浪前进的历史进程,我们清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给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启示。

启示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始终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党和事业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思想方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的思想原则和科学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立党立国根本指导思想的问题,究竟是从本本出发、以僵化教条方式,还是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95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但同时,马克思主义是随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我们不能苛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其身后上百年的世界发展提供现成答案。因此,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方法必须是与时俱进的,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同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的全新的事业。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是我们事业成功的重要法宝。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我们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收获的宝贵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正是我们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立足中国实际,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尊重实践,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以巨大的勇气,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同时,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并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实践证明,背离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必将沦为空谈,陷入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泥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才是对马克思主义最好的坚持,解决中国问题的根本出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也就越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永无止境。今天,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实践不断提出崭新课题,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时代高点,顺应历史大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形成了一系列治党治国治军的重要思想,集中体现在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中,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飞跃。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才能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启示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强化问题导向、在破解难题中前进

强化问题导向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也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强化问题导向是前行的路标。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会产生。历史,从来都是在直面问题中展开其波澜壮阔的画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在探索和解决中国问题中逐步产生、形成和发展的。中国共产党干革命、抓建设、搞改革都围绕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强化问题导向,抓住主要矛盾,准确把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性课题并不断解决。在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础、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中国人民的愿景,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提出了“两个一百年”“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等重要思想理论观点,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这些思想理论观点,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战略指引。

强化问题导向必须坚定改革决心、增强改革的信心。当今世界格局正在进行深度调整,全方位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们面临的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军事安全、网络安全问题更加突出,维护和拓展国家战略利益的任务更加艰巨。当代中国正处于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许多问题相互交织、叠加呈现。要适应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斗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蓝图,我们面临的矛盾问题世所罕见,困难挑战前所未有。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命运,取决于保持自己的优势,这就要通过顶层设计,全面深化改革,解决的都是牵动性强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制度,构建依法治国的现代治理体系,使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方方面面都充满活力。改革是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死存亡命运的关键抉择,我们务必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改革,坚定改革的决心,勇于改革,敢于啃硬骨头,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强化问题导向必须坚持创新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问题是我们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本身就是一个创新,我们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从小岗村的承包到农村改革,从世界工厂到创新型国家建设,无处不体现我们的创新。正是我们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大道越走越宽阔。改革与创新密切相连,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必须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解决难题,在解决难题中提高完善。如果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改革创新的精神,就不能有效破解前进中的难题,改革就难以深入推进,发展就难以打开新的空间。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群众是真正英雄的观点,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深入人民群众、深入基层一线中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遇到的难题,在破解发展难题中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启示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的目标,核心就是实现人民利益至上,共同富裕,发展的成果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共享。

人民利益至上、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鲜明的旗帜。马克思把人的自由全面的解放作为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归宿,蕴含和彰显了人民利益至上、共同富裕的理想,不同时期的共产主义斗士,对人民利益至上、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从来没有动摇过。社会主义从“乌托邦”的理想开始,无论是空想社会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到列宁领导的苏联的社会主义,乃至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一直延续人民利益至上、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正是在社会主义人民利益至上、共同富裕的大旗下,才有社会主义五百年来不断地薪火相传,一代代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共产主义者不断的奋斗,开创了一个又一个的社会主义实践的新阶段。

人民利益至上、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以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正,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根本要求和价值目标。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在领导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历程中,无论是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还是人民公社的实践探索,处处都体现着人民利益至上、共同富裕的目标原则,奠定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制度基础,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开创性的探索。在改革开放的新阶段,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其中最核心的思想就是社会主义本质论。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茁壮成长,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践证明,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共同富裕这一本质和价值目标,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

人民利益至上、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最强大的力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总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带领全国人民奋进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社会主义在中国这个五千年文明的东方大国焕发出勃勃生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当下的扶贫攻坚战精准脱贫,就是要不让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群体、一个民族落伍,共享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是对人民利益至上、共同富裕的生动鲜活诠释。实践证明,人民利益至上、共同富裕既是价值追求也是实践要求,只有坚持这一目标要求,才能更广泛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汇聚形成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强大的不竭动力。

启示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和特征的最新概括,是总结我们党95年奋斗历史得出的科学结论。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的倡导者。世界上任何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都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都以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为己任。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相结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和实践自己的革命建设奋斗目标和任务,不论是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挫折,乃至面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分崩离析的危机时刻,也始终坚信坚持坚守社会主义,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的实践者。翻开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画卷,不容置疑的是所有的社会主义制度都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缔造的。在前行的路上,面对封建势力的疯狂反扑和资本主义的四面围剿,克服重重困难,马克思主义政党在苏联、中国等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影响世界格局和发展趋势的东方社会主义阵营,在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共产党人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华章。没有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共产党,就没有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独立主权国家和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缔造了中国社会主义,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其他救国途径的尝试全部失败之后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也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的坚守者。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充分实践和证明了这一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大家有一个共识,就是这些国家执政的共产党没有与时俱进,忽视党的建设,放弃了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上最深刻最惨痛的教训。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取得执政地位后,巩固执政地位成为决定社会主义生死存亡的重大课题和任务。毛泽东同志说,“从新中国成立那天起,我们党便开始了以从严治党来确保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执政大赶考。这场赶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95年来,党紧紧依靠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有独特的政治优势、理论优势、组织优势和领导优势,是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要靠我们党带领人民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靠党带领人民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靠我们党用自身的先进性来引领、用过硬的执政本领来推进”。现在,我们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开启了新的奋斗征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完成光荣艰巨的历史使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从根本上讲还是要靠党的领导、靠党把好方向。正如习近平同志强调的那样: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关键在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继续写好、写精彩,关键在党。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

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是一条根本的政治规矩。“四个意识”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对党绝对忠诚,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这么大一个党、一个国家,没有集中统一,没有党中央坚强领导,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权威,是不行的、不可想象的。全党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这个核心,维护党中央的权威;要有很强的看齐意识,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这是最最紧要的政治。

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已经定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历史正在路上。我们要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不忘实现共产主义的初心,不忘为人民谋福祉的初衷,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强化问题导向、改革创新、破解难题,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共同富裕,坚持党的领导,做到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马克思主义特色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特色种植促增收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