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时代扩大我国居民消费路径探讨

2016-06-05谢淑娟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消费客户

谢淑娟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所,广州510040)

互联网金融时代扩大我国居民消费路径探讨

谢淑娟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所,广州510040)

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作为全新的消费理念,逐渐渗入到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参与到消费金融交易领域的居民日益增多。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居民的消费习惯与生活方式也随之变化:其对互联网金融的依赖不断加深,对传统银行网点的依赖度逐渐降低;消费者以“个人中心+平台化”的需求模式凸显。由此提出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扩大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路径: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大力创新互联网金融产品,挖掘潜在居民的金融消费潜力。

互联网金融;消费方式;变迁;路径;探讨

随着互联网支付市场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机构等非金融机构向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领域发展,使互联网与金融发展步入广泛的融合阶段,逐步改变了人们的支付习惯与消费模式。据调查,随着各行业消费环境发展变化,拥有众多消费人群的互联网金融成为消费者最期待的消费模式创新的行业。传统金融机构因受成本的限制,只能集中有限的人力资源服务于高端客户,导致20%的高端客户占据了80%的金融资源,中低端客户难以得到充分的金融服务。而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就在于,其金融服务能够惠及社会的各个阶层,尤其是那些被传统银行忽略的群体。例如,以余额宝、活期宝为代表的各种网络理财产品,能够利用客户闲散小额资金进行理财,为广大中低端人群提供收益率明显高于银行存款的增加其财产性收入的渠道。可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仅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及提高服务效率,而且金融服务的覆盖面获得前所未有的扩大,充分体现了普惠金融的精神内核。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其带来的便捷性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习惯也随之发生了极大变化,网络消费逐渐成为我国居民最重要的消费方式之一,并推动了居民消费的快速扩大,以及以第三方支付业务为特征的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增长。在此背景下,探讨互联网金融时代我国居民消费方式变迁及扩大居民消费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互联网金融主要特点

“互联网金融”兴起于“互联网+支付市场”,是传统银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即通过利用网络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支付、融资、理财等金融服务。当前互联网金融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手段提供金融服务;二是互联网企业涉猎金融服务领域,通过互联网技术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当前互联网金融的组织机构包括第三方支付公司、金融中介公司、网络小贷公司,以及传统商业银行普遍推广的网上银行、电子银行、手机银行等。二者均反映了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凭借各自的资源优势“跨界合作”商业模式。

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点:一是大数据是互联网金融的基础。通过对消费者的消费记录、消费偏好、浏览内容、浏览轨迹及身份认证等数据的分析,使得线上金融服务与线下客户需求的相互统一,实现“精准金融服务”的目标。二是网络P2P借贷模式使得之前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小微企业、个人客户有机会得到信贷支持,从而改变了传统金融机构信贷供给比较单一的局面。三是提升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并借助大数据分析的优势,深度挖掘金融交易者的信用状况,从而在金融风险防范上较于传统金融具有较大的优势。

二、互联网金融时代我国居民消费方式变迁

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作为全新的消费理念,逐渐渗入到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参与到消费金融交易领域的居民日益增多,居民的消费习惯与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可以预见,一方面,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推广和普及,推动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网络消费将成为居民的主流消费方式,互联网金融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金融消费习惯;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消费者模式将由两股力量的推动而发生改变,一是大量的网络信息及各种创新带来的“心理冲击”,二是社交网络带来的“扩散效应”。金融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方式、资金管理模式将发生改变,金融消费者较以往有更多的选择权和更高的效率。由于其金融诉求发生改变,消费者对金融服务有更高的要求,其行为变迁可能有四个阶段,如图1所示。就当前而言,我国居民金融消费者的行为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图1 消费者行为改变的四个阶段

(一)消费者对互联网金融的依赖不断加深,对传统银行网点的依赖度降低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通过互联网获得各种金融服务的认同度不断增强。在这一阶段,互联网金融引领消费者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服务体验。首先,消费行为改变较早的是支付行为的变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渐成熟及广泛应用,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趋势不断增强,移动支付模式与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支付的联系日益紧密,这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加方便的支付方式,促进了居民消费的不断扩大。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金融凭借其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使其与商业银行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导致消费者在支付行为中对于传统银行物理网点的依赖度降低,进而对传统银行金融服务的需求降低。同时,随着电子商务类在手机移动端的迅速推进,移动在线支付率的占比不断扩大,消费者逐渐从PC端转移到移动端,平板电脑与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成为新兴的主导力量。

(二)消费者以“个人中心+平台化”需求模式凸显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居民消费方式的巨大变化,网络社交群体规模日益庞大。网络购物、电子商务、自媒体等新兴发展模式的快速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者金融服务的途径选择产生了相应的影响。以传统物理网点为主的金融消费途径受到广泛影响,柜面业务量占比量不断下滑,互联网渠道占比逐年上升。互联网金融依托京东、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微信、易信、QQ等社交媒体海量的客户数据信息,通过创新与丰富金融产品,对商业银行的金融功能逐渐形成替代,造成显著的冲击。例如,消费者既可以采取网络快捷支付方式实现个人多账户跨行的资金归并、缴费等基本金融服务需求,又可以实现小额贷款、理财等高端金融需求。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在互联网金融的时代,缴费购物、投资理财、转账等这些之前只能在柜台上办理的金融业务,如今都能在电脑、IPad、智能手机上自助完成,这无疑对刺激扩大居民的消费潜力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服务机构除了能提供传统的金融业务外,还能为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一个较为安全便捷的平台,并根据不同的消费需求提供细微化的金融服务。移动金融服务的介入,引导着个人金融零售业务向更加细分化的方向发展,不仅仅有利于降低金融成本,拓展金融服务的范围,更有利于各类金融机构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中间业务的多元化发展,满足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三、互联网金融时代扩大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路径

(一)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保护消费者的权益,防范金融风险是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核心。由于金融交易内在的专业性与复杂多样性的特点,其与高技术类的互联网行业相结合,加大了金融消费者准确把握互联网金融产品与服务的难度。随着日益增多的居民参与到金融交易的电子消费领域,相应的个人信息泄露、财产安全、资金保管安全等金融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例如,近几年P2P发展非常快,但在信息不透明的背景下,有不少平台出现问题。自2013年下半年以来P2P平台跑路事件频发,并在2014年上半年持续发酵;第三方支付则出现不少信用卡非法套现、非法网站通过第三方支付实现支付监管不严等诸多问题。因此,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核心是注重保护消费者利益和信息的披露。具体而言,一是鉴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最主要形式是信用的违约风险,就需要政府为互联网金融建立健全良好的发展环境,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二是建立健全适合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体系,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的权益保护法律框架。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行业,在监管层面和法律层面,都存在一定的法律缺位与监管缺位。现有的在法律层面对互联网金融的界定,对市场主体的交易问题及现有金融监管体系等都有待完善。因此,应当尽快完善现有法律,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独特性质,明确法律监管职责,建立有效的金融保护协调机制。三是加强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畅通互联网金融消费的投诉受理渠道。网络金融消费包括不少基金、股票、各类理财产品等投资性质的消费,只有充分保障网络金融消费者的权益,才能有效降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因此,互联网金融监管刻不容缓。从国外经验看,其在该行业的市场准入、业务运作和跨界合作等环节都非常注重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制度建设、信息披露、信用体系建设等问题。因此,对产品特性、存在风险、费率、投资性质等商业机密以外与消费者权益相关的信息都应当实行公开披露,以保证消费者能够及时获得必要的信息,并畅通相应的受理投诉通道。四是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权益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针对网络金融消费者的各类目标群体,开展多样化的教育,以切实加强金融消费群体的素养,减少不必要的金融消费纠纷,进而夯实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的基础。这一方面要提高金融消费者的知识素养,提高对金融产品蕴藏风险的认识,恰当选择金融消费产品;另一方面要增强金融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安全消费习惯,如设置安全的账户、身份等认证模式,以确保个人信息及财产安全。

(二)大力创新互联网金融产品,挖掘潜在居民的金融消费潜力

首先,传统银行业应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金融服务升级,提升客户金融服务体验,并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在加快跟进互联网金融步伐的同时,进行渠道建设和金融产品的创新,确保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实质性转化,如图2所示。如是,以为金融消费者便利性、为其提供产品服务为主体,重建银行和客户二者之间的关系;强化线上线下的客户经营能力,增强线上线下的综合服务水平,保证金融服务链的畅通,构建融入消费者生活的金融消费服务。

图2 以客户为主体的商业银行渠道

其次,对积累的大量客户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据此对客户的行为进行合理的预测,以实现小型客户、大众客户、财富管理客户等各类客户的挖掘,实现线上线下的批量获客及良好经营,以供给金融消费者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整体性服务。通过金融消费者交易行为及数据分析,致力于为金融消费者提供“全程供应链”的信息、金融等服务,满足其整体的需求。

再次,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关注的核心仍是收益、风险两个方面,不过据调查,快捷方便已上升到第一的要素。这表明,金融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已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改变。金融机构设置网络操作界面须重视操作的便捷性,这既是影响金融消费者使用的一个不可忽视因素,也是增强消费者黏性的重要工具。金融机构要定期搜集消费者的相关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做出调整与改进。同时,银行在设计产品时既要顾及为消费者提供高收益低风险的优质产品,又要创新服务产品的可获得性与便利性,以最大程度满足金融消费者的需求,留住客户。

最后,简化业务流程和整合服务产品。金融机构应简化业务操作流程、减少中间不必要的审批环节,为金融消费者提供快速便捷的良好服务。同时,以存贷款、转账、支付、信用卡、理财等多种业务为基础,逐步打破传统金融部门的局限,充分整合金融消费者各类账户、投资等相关信息,并通过大数据分析金融消费者的投资偏好与消费习惯,从而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金融服务。

[1]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调研:互联网金融消费模式创新最受期待[EB/OL].http://b2b.toocle.com/detail——6160939.htm l,2014-03-18.

[2]孙立行.互联网金融为普通居民提供增加收入渠道[EB/OL].http://news.hexun.com/2014-07-23/166910595.htm l.

[3]BrettKing.Bank 3.0:W hy Banking IsNo Longer Some-where You Go ButSomething You Do[M].JohnW iley&Sons Inc,2013:5-16.

[4]王静,邢成.互联网金融:消费者行为变迁及银行变革[J].征信,2014,(9):1-5.

【责任编辑 柯 黎】

F830

A

1673-291X(2016)23-0001-03

2016-09-09

谢淑娟(1971-),女,福建仙游人,博士,研究员,从事消费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消费客户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为客户节省时间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陪客户喝酒后死亡是否算工伤
40年消费流变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