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对接的保险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016-06-05范玲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应用型校企金融

范玲

(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哈尔滨150028)

基于校企对接的保险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范玲

(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哈尔滨150028)

保险,是现代金融发展的核心之一,是现代经济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极其重要,而复合型的保险人才是推动这一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在高等院校与保险企业之间搭建高效的人才输送途径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保险;校企对接;人才培养

一、保险人才的培养现状

(一)人才培养“量”、“质”情况堪忧

金融业的竞争从本质上讲是人才的竞争,金融企业的发展在根本上取决于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尤其是在金融业竞争日益呈现激烈性和复杂性的当下,金融业的发展对其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人力资源已超过资本资源成为现代金融业发展和竞争的首要资源,因此,新形势下探索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后,按照世贸组织《服务贸易总协》的国民待遇条款,2005年之后,外资保险公司即已与国内的保险公司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这意味着我国和外国的保险企业在国内金融市场上具有了同等的竞争地位,两者将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大量外资以及合资保险公司纷纷涌入中国,在这样的客观背景下,保险企业对于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高校培养出大批熟悉国际经济交流业务、熟练掌握外语、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全球化视野和正确的开放意识等素质和能力的开放型人才。

有资料显示,在美国每70人中有1人为保险从业人员,日本每300个国民中有1个保险从业人员,香港平均不足200人中有1人为保险从业人员,台湾每152人中便有一个寿险推销员。然而我国的实际情况却是处在一种保险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下、保险企业用人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的尴尬境地。高校保险专业的人才培养并未能够很好地契合保险企业的用人需求,人才匮乏与行业高速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特别是核保、核赔、精算等技术型人才和管理、营销、培训等经验型人才的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不少大专院校也开设了保险专业,但基本上处于封闭式的“自我循环”状态,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材编制都无法跟上行业的发展步伐。保险教育仍沿用传统的教学体系和管理模式,缺乏对现代保险教育环境的系统研究和探讨,其发展受到了体制、师资和教材等因素的制约。普通高等院校以及职业院校的保险人才培养仍是更多地停留在理论灌输方面,课程设置重复落后,教学手段单一,任课教师缺乏实践经验,“重教学,轻实践”是各个学校的“通病”。根据西南财经大学的研究,2015年,我国保险高级管理人才需求超过5.8万名,保险精算人才需求超过700名,保险核保人才需求达到1.3万名。然而,到2015年,高等院校的专业保险人才供给才不到1.3万名。当前,无论在人才总量、总体素质还是人才结构上,保险人才的成长速度仍然低于行业的发展速度。

(二)培养目标与保险企业需求脱节

印度著名的哲学家吉达·克里希那穆说:“学校的使命是创造一个地方,在那里,一个人可以学会一种完整的,健康的和智慧的生活。”当然,为社会发展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亦是学校的重要历史使命之一。

面对高校生源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现实,国内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一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力量有效配置等方面能够更加符合其学校定位以及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当然,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其中之一。但是,鉴于我国保险业曲折的发展历史,国内高校保险专业开设情况并不十分理想。1985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委托:南开大学、西南财经、武汉大学、辽宁大学等几所学校开办保险专业;而一直到2000年,全国仅有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大学(取代了辽宁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等高校特许单独设置保险学专业。虽然在随后几年时间里教育部又陆续批准一批高等院校增设保险学专业,使保险专业教育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形成了涵盖专、本、硕、博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其中较为典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见表一),但是,面临着日益发展与壮大的保险市场,尤其是在加入WTO之后的保险行业全面放开,保险公司对应聘人才在学历、知识结构、专业技术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都提出较高的要求。据统计资料显示,近几年我国每年的保险人才需求一直徘徊在1.6万名左右。但是,保险学界与业界之间的联系、沟通和互动严重不足,保险人才的供给与保险企业需求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缺口”。

表1 国内典型的保险教育模式

二、校企对接模式构建日渐纵深化发展

(一)校企对接模式的基本含义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一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知识、能力等素质的方式,包括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培养途径与方法、实现校企合作办学的运行环境等,它集中体现了当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目前,发达国家已有效地构建了不同特色的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等。甚至在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作为一种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被称之为战后德国重新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和经济强国的“秘密武器”。

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也多次指出,人才问题是保险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当下要更加重视培养高素质的保险人才,这些人才应该是高技能人才,是复合型人才,是亲和型的人才。当然,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校和企业应当合理分工、各有侧重。恰如我国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提出的,随着知识经济、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金融机构进行战略转型,应用型金融人才的总量需要增加,结构需要优化,素质需要提高。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应注意四个结合,即学校教育和企业教育相结合,国际先进做法和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综合与专业相结合。同时注意“三个避免”,即避免过于理念化,避免专业过窄,避免过于实务性和操作性。金融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应当注意的“三个避免”,即避免一试定终身,缺乏跟踪、调整机制;避免上升通道过于单一,没有因人而异;避免培养计划过于短期,重使用、轻培养、轻激励。因此,被其他国家普遍施行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式,无疑将是新时期、新背景下保险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校企对接路径搭建效率日益提高

根据2005年教育部《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的有关规定,现行培养本科生的理念是“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2007年5月26日,由上海金融学院主办的以“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为主题的高层学术论坛在上海金融学院报告厅举行。来自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中国银监会、上海市金融工委、国内银行和部分外资银行、财经类高校和国外高校的领导以及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大家围绕“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与研讨。而针对保险专业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学界也在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比如,完善课程体系的设置,增大实践教学的比例,加强任课教师与保险企业之间的流动;校企合作办学、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以及订单式培养等。例如,肖翠仙(2011)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China and ASEAN Free Trade Area)的全面建成,提出应从校企合作办学以及高校与东盟国家高校联合培养等方面加强保险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陈靖(2011)认为,无论复合型人才还是专人型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高等院校与保险业界的紧密联系与合作;江越平(2011)主张,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立场出发,创新思维,树立服务型办学理念。冯文丽,赵凯(2009)强调,在加强保险专业教育,提高学生对保险行业的认可度、错层培养,构建金字塔型人才结构以及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扩展实践教育资源等方面进行保险教育创新;张鲲鹏、彭晓燕(2010)则提出了构建“1+N”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观点。

近几年,我国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已经起步,各地高校都在积极探索,也都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也没有普遍形成有效的培养模式和体系。一些保险公司已开始从海外引进人才弥补国内保险高级人才的相对不足,但成本过高和国外人才不熟悉中国国情制约了从海外引进人才的数量。面对有限的人才资源,加紧人才储备成为保险业界解决人才瓶颈的共识。因此,如何构建具有实际可行性的保险人才培养的校企对接平台,探索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已是迫在眉睫。

[1]肖翠仙.高校教师的教学权利与价值中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思考[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1,(2):59-62.

[2]张鲲鹏,彭晓燕.学术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保险高职教育的“1+N”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研究[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0,(6):81-84.

[3]江越平.创新学生评价体系——以保险专业人才培养为例[J].当代经济,2011,(3):84-87.

【责任编辑 安 琪】

G424.1

B

1673-291X(2016)23-0060-02

2016-08-19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4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基于校企对接的保险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14Z018)

范玲(1979-),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副教授,从事保险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应用型校企金融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