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抑郁患者注意偏向的研究述评

2016-06-04邵婷婷曲可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2期

邵婷婷 曲可佳

摘 要 抑郁患者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是抑郁产生、持续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学者了解抑郁患者认知方式以探明其抑郁成因的研究重点。本文回顾了此领域以往多年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本领域的经典研究范式和理论解释。同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也提出了关于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以期为以后的干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抑郁患者 注意偏向 自我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B842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现在,抑郁症由于它的发生率之高,已经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它的发生机制自然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研究的重点。注意偏向作为重要的抑郁认知易感性因素之一,可能严重影响着抑郁的发生机制,所以被广泛研究。

1抑郁患者注意偏向的研究范式

1.1情绪stroop范式

情绪stroop范式是被应用最多,也是最早发现注意偏向的研究范式。经典的情绪stroop任务是让被试进行词汇的颜色命名任务,收集被试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在对抑郁患者进行情绪stroop研究中发现,负性词汇的命名时间比中性词和积极词时间更长。它的局限在于将各种注意过程混杂在一起,无法进行区分,导致一切可能影响每个注意加工阶段的因素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争议较大。

1.2点探测范式

抑郁患者注意偏向的研究中也经常使用点探测任务。其关键的试验在于,把一系列的配对刺激(一个情绪刺激和一个中立刺激)通过屏幕呈现给被试,之后,在原先其中某一个刺激呈现的位置上会出现一个探测刺激,被试判断其位置的同时按键反应,记下反应时。

1.3线索——靶子范式

观察注意的定向和转移最好的范式是线索——靶子范式,所以,它是研究中使用较多的经典范式之一。它的试验程序就是屏幕上呈现两个方框,其中大多数为有效提示,无效提示占极少一部分。在负性刺激为线索时,若发现被试在线索有效性条件下反应时较短,而在线索无效性条件下反应时较长,说明其出现了明显的负性注意偏向。

1.4负启动范式

负启动范式是从抑制的角度对抑郁患者注意偏向进行研究。通常是在启动条件下,首先给被试同时呈现红色和绿色两个不同颜色的情绪刺激,然后让被试命名红色刺激而忽视绿色刺激。在之后出现的探测条件下,同样要求被试命名红色刺激而忽视绿色刺激(但此时的红色刺激正是在启动条件下要求忽视的绿色刺激),通过记录并分析正确率和反应时来研究被试的分心抑制功能。若出现对探测刺激条件下的目标刺激反应时并没有延长的现象,则表明负启动效应受损。这种现象表明了在加工前一个项目时对干扰刺激的抑制。

1.5 Garner范式

Garner范式常常用来研究两个水平的交互作用。它的突出优点是实验刺激可以是照片、图片等多种多样的刺激。进行实验时,基线条件和混合条件作为两种不同的分组形式。在基线条件下,任务无关的变量保持恒定,任务相关变量则在不同水平上变化;在混合条件中,两个变量同时随机变化。它可以考察注意的保持。

2抑郁患者注意偏向的理论解释

2.1注意成分理论

一部分学者认为在注意初始阶段,注意被负性刺激吸引或者躲避负性刺激的位置;另一些学者认为,当注意被负性刺激吸引之后,会停留较长时间,即难以从负性刺激中解除和转移。注意成分理论从动态的角度来解释注意偏向,但是这种解释无法全面地解释抑郁患者的注意偏向,也难从更深层次的机理上解释注意偏向。

2.2注意聚焦变窄理论

注意聚焦变窄理论是基于Beck的图式理论进行的解释,此理论假设:图式会影响注意、知觉、学习和信息提取等大部分的认知加工过程,并且与大脑中图式相同的信息更加容易被加工,这种相同或一致图式和知识的激活致使注意偏向的产生。

2.3认知负荷理论

认知负荷理论认为,人们在进行信息加工时使用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即在同一时间内只有一种信息可以被充分加工,其它心理活动会暂停。当负性刺激与其它刺激一起出现时,大量的认知资源被负性刺激抢占,其它刺激注意减少,就出现了负性注意偏向。认知负荷理论忽略了神经网络的激活模式对注意偏向的影响,仅从神经通路的控制问题对注意偏向进行了探讨,并不全面。

2.4唤醒水平理论

唤醒水平理论通过构建平行分布处理模型(PDP)来解释抑郁患者的注意偏向。该理论认为抑郁患者负性注意偏向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其唤醒水平较低,因为与抑郁相关的神经递质活动较强,抑郁刺激输入单元引起了高敏感性,使得神经通路对抑郁相关刺激输出水平激活值增高,表现出抑郁相关刺激易被注意。

3抑郁患者注意偏向的实证研究

在抑郁个体当中普遍存在注意力受损这一特征(Douglas,porter,2009)。注意具有定向、维持、解除和转移等多种成分,并包含了对相关信息的选择、激活和抑制未被选择的无关刺激两种机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两种机制的作用,但是注意偏向究竟反映了注意中的哪种成分尚存在争论。Jongen在实验中发现的注意逃避现象就是注意的定向问题,而Koster则在研究中发现的注意在负性刺激上长时间停留则属于注意解除困难现象。但是目前,多数证据表明抑郁个体注意的负性偏向效应出现在刺激呈现时间较长的研究中,特别是刺激呈现时间在1000ms以上的研究中(Magg,2005)。Joorman等在点探测任务中发现了呈现时间在1000ms以上的悲伤面孔引起了抑郁患者的负性注意偏向。但在刺激呈现时间较长的点探测任务中,对重度抑郁症的青少年的研究并没有出现负性注意偏向,但是大多数成年抑郁患者的研究结果都表明刺激呈现时间长会出现更多的负性注意偏向。Koster等通过线索范式,评估了焦虑个体和非焦虑个体对情绪性单词的注意转移,为抑郁个体对负性刺激的转移困难提供了初步的证据。而Jongen等在考察抑郁个体的注意偏向时,采用了修正后的线索范式,发现了抑郁个体对正性情绪词有注意回避的现象,而对负性词汇则存在注意转移困难现象。一些眼动追踪研究也提供了更准确的证据。Eizenman等考察了当屏幕上呈现不同的图像时的眼球运动,结果显示抑郁个体比非抑郁个体对悲伤图片显示出更长的注视时间,揭示了抑郁个体对悲伤图片的注意停留倾向。

抑郁认知模型认为抑郁患者存在一种消极偏向,这种偏向既关注内容又关注抑郁认知的过程。Beck的图式理论假设:图式会影响注意、知觉、学习和信息提取等大部分的认知加工过程,并且与大脑中图式相同的信息更加容易被加工,这种相同或一致图式和知识的激活致使注意偏向的产生。这种解释从机体内部的特异神经网络激活模式对注意偏向进行探讨,却忽略了神经通路对信息加工的控制能力。很多理论家认为,抑郁症患者存在的对世界和未来的消极看法都是局限在对自己相关的未来和世界上的,所以都可以看作是对自我存在的消极观念(Haaga等,1991)。Segal研究证明抑郁症患者存在对自我图式性词汇的抑制功能缺陷(Segal,1998),Joormann将自我指向性词汇作为实验材料,结果发现抑郁量表的高得分者出现了对消极词汇的抑制缺陷,但这个实验存在很多问题,结果不能进行推广。然而,Taylor用点探测范式进行研究,却没有发现自我相关性对注意偏向的影响。现在的研究对自我关注较少,雷智慧在硕士论文中用自我相关的词语作为材料,研究了自我相关性对抑郁患者注意偏向的影响,得出自我相关性对注意偏向的影响超出了情绪类型的影响。但实验中非自我相关材料是形容物体的词语,这与形容自我相关的人的词语的差异性可能造成实验结果的混淆。总之,关于自我对注意偏向的影响研究较少且并不成熟,有待进一步丰富研究。

4小结及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4.1实验被试的选择

多数以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的实验得出了存在负性注意偏向的结果,但是Neshat比较了临床抑郁儿童和对照组儿童在stroop和点探测刺激上的反应没有发现负性注意偏向的现象。可见不同群体的被试存在不同的研究结果。以往研究在抑郁个体的选择上也多用量表的形式,筛选出量表得分较高的大学生进行实验,大学生被试与临床抑郁患者的差别也可能是导致结果不一致的原因。生活中真正患上抑郁疾病的患者还是少数,而并未达到患病标准却具有抑郁倾向的高危易感人群却占相当大的比例。研究他们是否存在注意偏向,与抑郁患者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可以解释作为抑郁发生、发展和维持的关键因素的负性注意偏向究竟是抑郁的原因还是结果的问题。

4.2实验材料与刺激呈现时间的控制

相同的实验范式,实验材料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实验结果。目前的研究中使用过情绪词语、简笔画的情绪面孔和真人情绪面孔等实验材料。发现图片刺激和面孔刺激比情绪刺激效果更好,真人面孔比简笔画面孔的效果更加好。刺激呈现的时间不同同样会使研究的结论不同。Gotlib在刺激呈现时间为1000ms的实验中发现了注意偏向,但是Yovel在刺激呈现时间为500ms的实验中却并没有发现注意偏向,大多数研究也表明了,当刺激呈现的时间在大于或者等于1000ms时都可以观察到注意偏向的存在。可见,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严格控制好刺激呈现的时间以及选择不同实验材料进行对比研究,以便得出更加精确的结论。

4.3自我相关性对注意偏向研究的影响

自我参照研究和鸡尾酒效应充分说明了个体对于自我相关信息会投入更多,而对自我无关信息加工较浅。这为注意偏向的研究提供了另一个新思路。早在Beck的抑郁认知理论中就已经提到抑郁症患者的注意偏向存在内容特异性,即对自我、未来和世界的相关信息更容易表现出负性注意偏向。以往研究较少关注刺激自我相关性这一因素,而是更多注意情绪类型或效价对抑郁患者注意偏向的影响。当自我相关性这一对人类具有普遍影响的因素与情绪类型结合起来将会对注意偏向的研究产生怎样的影响,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4.4注意偏向具体机制及因果研究

以往的很多研究都没有探明对情绪信息尤其是负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究竟是一种注意的警觉还是注意的滞留。戴琴等对抑郁患者注意偏向的抑制机制进行研究,发现抑郁患者存在对负性信息的返回抑制能力不足。但是抑郁患者注意偏向究竟是易化或者抑制机制的单一作用,还是两种机制同时起作用还不得而知,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目前研究只能得出注意偏向与抑郁发生、持续和发展有关这个结论,但是,对于注意偏向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问题,现在阶段只能说明注意偏向是其认知特征。未来的研究可以多结合ERP等技术进行认知水平的深入探讨,以期明确注意偏向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具体关系及其相关脑机制。

4.5比较与追踪研究

未来的研究可以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抑郁患者的注意偏向进行比较研究。不同抑郁程度的个体也许会有不同的实验发现,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抑郁与注意偏向的因果关系。我们也可以考虑将不同的实验范式结合起来,进行比较研究,全面了解注意偏向的特点。另外,对抑郁患者的注意偏向研究也可以采用跟踪研究的机制,长时间观察患者抑郁发生、发展以及恢复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干预治疗,这也将是未来可以研究的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 Hopfinger JB,et al.The neural mechanisms of top-down attentional control.Nature Neuroscience,2000(3):284-291.

[2] 彭晓哲,周晓林.情绪信息与注意偏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4):488-496.

[3] Jongen E,MMSmulders FT,Ranson Y,et al.Attentional bias and general orienting processes in bipolar disorder[J].J Behav Ther Exp Psychiatry,2007,38(2):168-83.

[4] 戴琴,冯正直.抑郁患者的注意偏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8,16(2):260-265.

[5] Gotlib IH,Elena k,Dana NY,et al.Attentional biases for negative interpersonal stimuli in clinical depression.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2004,113(1):12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