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篮球文化对篮球运动的影响

2016-06-04刘楠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篮球文化中美比较

刘楠

摘 要 篮球运动进入中国之后,在中国的土地上,在东西方文化在碰撞、选择、融合的过程中,篮球及其美国的篮球文化也开始并逐渐被中国人所接受,并有了自己的CBA和大学篮球联盟CUBA。加之发达的传媒的辅佐,NBA和CBA的战况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不可或缺的话题。诚然,现如今中国篮球的发展已有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和群众基础,但是,我们决不能盲目自大,而应当运用批判与继承的态度进行借鉴与吸收美国篮球文化中优秀和先进的东西。本文对中美两国篮球运动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篮球文化 比较 影响 中美

中图分类号:G811.7 文献标识码:A

1篮球文化

1.1篮球文化的定义

篮球文化是指观赏和参与篮球运动的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制度化凝结,是篮球运动的知识、技能、习俗和制度的总称。其核心是篮球价值观的群体共识,其实质是篮球运动的“人化”和“化人”。篮球文化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国家队文化、职业联赛文化、球迷文化、篮球历史文化以及篮球人文文化等,例如篮球队员进行比赛或是球迷欣赏比赛、篮球在不同国家过去或是现在的推广普及都属于篮球文化的一部分。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篮球文化,而篮球文化的成长则需要长期良好篮球氛围的熏陶。

1.2美国篮球文化

美国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国家,长久以来形成了一种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化高度整合的“杂交”文化,显示出了美国人所特有的“个人本位、富于创造”的文化特征。作为美国“四巨头” 运动之一的篮球,之所以广受美国民众的热爱,正是因为它完美地将美国文化和美国人的价值取向融合在了一起。每一场NBA比赛如同一部美国大片,扣人心弦、富于创造性的攻防对决如同价值过亿的高科技电影特效画面,而拥有精湛球技的球员就是在这场厮杀中绝杀对手的英雄。例如,“天钩贾巴尔”、“飞人乔丹”、“小皇帝詹姆士”都是作为美国篮球文化的标志性人物,在全世界范围内家喻户晓。从“全明星周末”球员在生活社区做义工和当地学校宣传篮球运动,到一年一度的“全明星大赛”时出神入化的技巧赛、令人咋舌的扣篮赛总是叫人拭目以待,美国篮球文化无处不在,渗透于美国人的生活之中。来自于不同国家的球员在同一块NBA赛场上角逐,更体现了美国文化多元化的特征。球员精致的包装,场馆设计的舒适豪华,电视媒体转播的便捷都强烈吸引着人们的眼球,美国篮球文化成长在美国人的每一个细胞之中。

1.3中国篮球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被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中国篮球文化的形成只是形式上的接收,五千年文化的烙印禁锢了大多数中国人“中庸、仁义”,“不为人先”的的价值观,这种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氛围和思维定势悄无声息地影响了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从早期“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比赛口号便不难发现这点。中国篮球从模式上简单的学习借鉴西方篮球开始,其实质上一直是以自己的方式来发展和组织。中国篮球一直缺少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球员的技战术主要围绕团队组织,鲜有个人战术体系的研究,个人的单打独斗常常被教练员所批判。中国篮球文化始终摇曳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之中。

2篮球文化对篮球运动的影响

篮球的文化就是观赏和参与篮球运动的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制度化结晶,是篮球运动的知识、技能、习俗和制度的总称。由于各国、地域、民族、传统、习俗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的不同,价值观念的不同,国际篮球文化在实践的过程中,都呈现着篮球本体内容、形式具有各自的民族、地域乃至个体与整体上的不同差异性。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和地区在不同民族和地域文化的影响下都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流派和风格。根据文化学理论,文化对人行为的影响是一种潜在的影响,置身于人们无意识的头脑中。有时是人们的行为和思维自觉不自觉地进入到自身的文化意识之中。社会文化环境包含文化产生和依存的社会环境、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习惯以及教育和体育体制等方面的内容。因此,篮球文化和民族的文化、民族的特性息息相关。

3中美篮球运动文化对篮球运动的影响

3.1 美国社会文化下篮球运动的发展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欧洲产业革命的发展,引起了生产劳动技术的创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随之人们的社会思想观念也逐步转变,渴望和追求新的生活方式,文明、健康和富裕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这期间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对充实、创新教育体系和社会生活内容的重视,探索娱乐和健康的体育活动对社会教育所起到的积极强身功能作用。于是,各种各样活动性的游戏应时而生,流行于世界各国。在这种背景下,篮球运动在西方文明环境下的美国应运而生,并在西方文明的摇篮中发育成长。美国作为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国家长久以来形成了一种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化高度整合后的“融合文化”。表现出包容性和突出个性的特点。多元性是产生多种风格和流派的沃土,可以达到百花齐放的效果。“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中的一种主导精神,表现在鼓励突出个人,标新立异,总是竭尽全力将自我从集体中突出出来,以求充分表现自己。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美国的篮球运动也同样体现出注重个体,追求个性的展示。强调个人目标和给予个人充分发展、表现的机会。

正是由于在“个人本位、富于创造、多元杂交”的文化精神熏陶下,美国篮球运动不是简单地继承和沿袭,而是大胆地进行创造,不断地推陈出新。一种新进攻技术的出现,另一种防守新技术随之出现,使美国篮球水平始终处于世界篮球发展的前沿,表现出篮球技、战术不受限于僵化的模式,而是追求一种即兴,随机应变的风格,往往带有浓厚的个人表演色彩。美国文化特有的创新精神和崇尚个人表现的文化氛围以及求异思维,激励了运动员在篮球运动中的创造欲望和表现能力。我们可以注意到在NBA的比赛中经常出现最后时刻的绝杀镜头。在距比赛还有几秒钟结束的时候,落后方依靠队中明星球员的个人能力在最后关头的得分使球队反败为胜,不论从视觉还是心理上都给与观众巨大的冲击,点燃了心中激情。这就是美国“个人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但美国篮球的个人主义又不是不负责任的自私主义,强调个人潜力自由发挥必须以集体目标实现为前提的。美国人把篮球场当作自我表现的舞台,实现自我价值的场所,注重个性展示,稍有机会就会表现自己高超的球技,其次才是比赛,对比赛充满了信心。把锐利坚韧的进取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在NBA的比赛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在两支球队的比分交替领先情况下,谁都不会轻易放弃比赛,教练和球员都会在激烈、紧张、刺激、高对抗的比赛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美国篮球技术、战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与美国人崇尚竞争与创新的思想是分不开的。

3.2中国社会文化下篮球运动的发展

1895年篮球运动有美国国际基督教青年协会派来中国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第一任总干事来会理传入中国的,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国篮球文化的形成如同篮球进入中国一样,可以说是被动式的。但这种接受只是形式上的,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犹如一个无法抹去的烙印。中国古代儒、道、释诸家共同构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与西方文化特点迥异的“和谐”这一文化核心,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平衡性、整一性、封闭性和守常性的文化特征。就目前来看,先秦时期的诸子学说在今天的中国人眼里并没有腐朽。在“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上追求“和谐”,在“中庸、仁义”的“礼让”中体现“不为人先”、“轻个体”的价值观。这种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思维方式的定势已经潜移默化渗透到西方传来的篮球运动中了。在中国人的自我意识中,特别缺乏类似“美国精神”中的敢于竞争拼搏、创新立意、勇于承担责任的特质。

同样在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下,我国的篮球运动发展注重整体配合、轻视个体表现,讲究和谐与平衡、追求整体实力的提高,提倡付出与奉献,强调义务和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球员创造能力的发挥。中国的多数球员是在三千年的“中庸之道”、三千年“明哲保身”的影响下,从潜意识中哪怕有拚搏有挑战也不会有太多的张扬、放任自我、表现自我的意识流,更多的则是愿意违心的遵循既定原则在比赛中表现出:依赖性太强,缺少顽强拼搏的精神,遇到突发情况不能很快适应,关键时刻不敢勇于承担责任等等。在国家队比赛中,可以说姚明一人撑起了男篮的半边天空,基本上得不到队友的外线支援,难怪在04年奥运会的比赛中起得姚明怒吼:“哪有像你们这样打球的”。我们不难看出,姚明在经过NBA的锻炼后的变化。我们再看CBA,比赛中我们很难看到队员们在完成精彩的扣篮之后做出的兴奋庆祝动作或向天怒吼的表情,在比赛中队员们都缺少一种谁与争锋的霸气。

4结论

世界上任何高水平的体育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形成都是有源之水。通过对中、美篮球文化的比较,发现不同篮球文化源流是造成篮球文化个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尽管美国篮球文化与中国篮球文化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但中、美篮球文化的融合是不可避免的。当前我们首先要转变观念,不断总结经验,学习美国文化中的竞争意识、对抗精神,加强个性化教育,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学习的同时,切忌不可一味模仿照搬,要有自己的特色。在比较中找差距,逐步寻找出一条符合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模式,不断缩小我国与美国篮球运动的差距。我们应积极吸取美国篮球文化的精髓,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公平竞争,培养运动员的独立个性,敢打敢拼,关键时刻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篮球运动更好地向前发展。我国篮球在认真学习借鉴美国篮球文化的基础上,应倡导个人技术的全面性,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为我所用。我国篮球人才培养的重心应该转移到学校体育这块重地上来。不影响学业的基础上,开设正规训练课。进一步深化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全面提高篮球运动水平。

参考文献

[1] 巩庆波,胡宗媛.中国篮球文化研究现状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

[2] 刘玉华.中美篮球文化的差异与中国篮球的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4.

[3] 孙民治.球类运动—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 孙鸿,胡学明.中美篮球文化的差异[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

[5] 颜天民.竞技体育的价值研究[J].体育科学,2000.

[6] 岳强等.试论中国篮球文化及发展战略[J].程度体育学院学报,2006.

猜你喜欢

篮球文化中美比较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成功突围的中美建交
同曲异调共流芳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