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6-06-04万志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新课程德育

万志勇

摘 要 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课堂德育渗透是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

关键词 数学 教学 德育 新课程 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在教学中注重德育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更好的德育渗透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从实践方面谈谈本人的一些作法。

1示范导行,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言传身教

教学与教育有三个源泉:科学,技巧和艺术,科学性与艺术性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板书艺术、语言艺术、启发艺术、对比艺术、提问艺术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教师做了大量的精心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采用数学史料激励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学中,可结合数学史选讲给学生讲述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对数学做出过杰出的贡献,比如:勾股定理、圆周率、几何、概率、方程等数学知识中都闪耀着他们智慧的光芒,这些史实曾经激励了许多数学教育和数学研究者,也将激励着每一位学习数学的学生。通过介绍我国的数学史,课堂上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求知欲被激发起来了,德育教育落到了实处。

3采用矛盾分析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高中数学中含有很多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教学中可利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数学自身充满着矛盾、运动、发展和变化,体现着唯物论的辩证法,是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更具体、更广泛的学科。数学中许多概念都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许多法则、公式、定理、公理都是按照“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或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而产生、推导、归纳、概括、推广、发展、应用的。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总是把未知转化为熟知的问题,或者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等,这就是数学中的矛盾转化原理。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具体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和领会事物的绝对与相对、现象与本质、静止与运动、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量变与质变、实践与认识、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连初等数学也充满着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在数学体系中到处可以找到印证。如数学中的“正与负”、“动与静”、“数与形”、“直与曲”,“相等与不等”、“特殊与一般”、“常数与变量”、“有限与无限”等反映了既对立又统一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4通过数学解题教学训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数学是一门系统严谨、论证严格的学科,要求运筹有章、计算有法、应用有方、分析有规、论证有据、构造有序科学规范。在数学教学中,应着意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概括、判断、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做到步步有据可依、有理可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

5通过揭示数学美,陶冶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

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客观存在的实体为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使数学充满了美;有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有解决数学问题的奇异美,有整个数学体系的和谐美,有数学结构和谐美,还有具体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相似现象所构成的相似美,如杨辉三角形就给人一种和谐、匀称、对称的美。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就可以充分利用美的规律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追求优美解法而积极思考,勇于创新,使问题得到巧妙的解答。对例题和习题,要提倡一题多解,开拓思路,灵活思维,在此基础上评估最优解法,鼓励学生追求优美解法而积极思考,勇于创新,体验到美的享受,以此激发学生追求数学美的意愿,提高对数学美的鉴赏能力,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在数学教学中应努力改变过去那种沉闷的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自觉地引进美学机制,按照美的规律去选择、去创造,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欣赏数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美的享受,以此激发学生追求数学美的意愿,提高对数学美的鉴赏能力,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6通过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高中数学新课程在实施上提倡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等新的数学学习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自我成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德育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教师的说教上,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汲取营养。一个研究性课题,学生一般要经历选题、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制定研究计划、课题研究、课题结题等阶段。

中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我们不仅要把教材作为科学知识来传授,而且要主动去琢磨、去思考、去挖掘,把教材、学生和当前的教育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勇于探索实践,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将德育内容与知识传授融为一体,“随风潜入”,育人无声,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隆华,蒋国范.论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J].数学教师,1997(7).

[2] 郝连生.中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初探[J].陕西教育:高教,2007.

[3] 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标准[M].华师大出版社,2001(7).

[4] 黄安成.人文关怀:数学教育的重要使命[J].教育研究与评论,2009(2).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新课程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