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广西地方戏曲如何继承和发展

2016-06-04何群

戏剧之家 2016年9期
关键词:桂剧戏曲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

何群

【摘 要】戏曲,这一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广西推出的一批优秀戏曲作品不仅反映了广西少数民族的生活,而且高扬着时代主旋律,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本文从传承、创新广西地方戏深层影响方面入手,就广西地方戏曲的保护、传承问题提出个人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戏曲艺术;桂剧;保护;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064-01

为了展示、保护、传承和研究源远流长的广西地方戏曲,由桂林市总工会、市文化局共同举办的“桂林市庆五一暨表彰先进经典戏曲文艺汇演”,将近年来广西推出的近十部戏曲作品展示在广大职工群众前,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广西少数民族的生活,并且高扬着时代主旋律,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这是对广西戏曲的一次全方位展示。

一、戏曲的传承

对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要考虑到两个方面:一是少数民族剧种的保护与挖掘,二是适应时代潮流的创新型曲艺作品的不断推陈出新。

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是统一的。继承是创新的重要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必然发展。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优秀的文化为自己所用。内容上,我们推崇中华传统文明,求真向善,爱美的价值观;音乐上,我们追求优美动听的旋律;表演上,我们欣赏感人至深的表达。我们要继承传统戏曲本质的、体现这个剧种特性的元素,而不是其他。

二、戏曲的创新

要推出优秀作品就必须对现下的剧种创作进行全新的考量。创新的戏曲作品在具备时代性的同时,又要有地域性和民族性。时代性偏重讲内容,强调主旋律,要反映新时代广西少数民族人民奋发向上的崭新精神风貌;地域性、民族性则要求有鲜明的少数民族色彩,要有观赏性。从内容上说,要以小见大,推陈出新;从形式上说,形式美包括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缺乏艺术性和观赏性的作品,无论思想上怎样进步,内容上如何出新,都不能打动观众。我们在讨论少数民族戏曲创新时,既强调时代性,又强调民族性,两者必须紧密结合,才能诞生出完美的艺术作品。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方言问题。普通话强有力的推广使用造成人们对方言的生疏,即使现今人们操持着的方言,也面临着被普通话词汇、语法同化的现实。桂剧唱词中那些飘散着桂林味道的字眼,其内蕴和表现力是当今普通话所不能替代的。再加上唱词里彰显着桂林话特有的句法形式的文句,使得桂剧既洋溢着古雅的文言韵味,又不失浓郁的地方乡音。随着桂林话不再纯正,年轻一代在学唱桂剧时就会出现一些问题,给桂剧的传承发展带来了难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二条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涉及的范围进行了阐释,这五项内容中首先强调指出的就是“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由此可见,方言的独特价值是受到高度肯定的,它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成分。

(二)观众群缩减,市场需求缩减。改革开放以后,受电视、互联网、智能手机及外来文化艺术的冲击,许多传统艺术的生成土壤逐渐消逝。因为观众群缩减、市场需求缩减,这些戏曲文化虽然为人们所知,但是大都面临着“后继乏人”的现象。尤其是桂剧、壮剧、彩调等地方戏曲,当年的辉煌已难重振,而且都面临着演员断层、缺乏新鲜血液的严峻形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出一方戏。广西地方戏剧承载着广西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要积极做好广西地方戏剧的保护传承工作,促进广西地方戏剧的传承发展。一方面,要从现在开始,着手抢救、留存民间老艺人的桂剧演唱影音资料,力保桂剧传承发展的持续健康;另一方面,要重视桂林方言的保护,将保护传承桂剧和保护传承桂林话结合起来。近些年,桂林市教育局在全市多次举行中小学生地方戏剧、曲艺比赛,桂林市文新广局还在飞凤小学建立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桂林渔鼓传承基地,桂林市总工会也在将军桥社区建立了民间文化和技艺传承活动基地,请老艺人定期免费为广大群众讲学。这些举措激起人民对非遗项目的勃勃兴致,对于有效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取得了一定效果。我们深信,戏曲文化是一座丰富的宝藏,正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挖掘、去开采,在这条戏曲创新路上我们一定会有所作为!

四、结束语

近年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民族地区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戏曲是多年来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在不少剧种和曲种纷纷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背景下,我们只有爱护、培植她才是正道。培养传承发展地域文化的优秀人才,创作一批站得住、留得下、穿打开、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才能将广西地方戏曲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焦菊隐.桂剧演员之幼年教育:焦菊隐文集第一辑[D].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2]廖全京.多重文化结构与中国戏曲的形成:中国戏剧寻思录[D].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3]李侃.少数民族曲艺如何在继承传统上创新发展[J].曲艺,2015(09).

作者简介:

何 群(1978-),女,汉族,广西桂林人,硕士研究生学历,职称:群文系列馆员,研究方向:声乐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桂剧戏曲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视角下广西桂剧的传承发展
浅析广西桂剧的起源发展
新媒体视野下广西桂剧的现代化重构
现代传媒视野下桂剧的发展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