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骨质疏松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
2016-06-04张鑫阳王国芳轩亚茹李小红崔晓宇
张鑫阳, 王国芳, 轩亚茹, 李小红, 崔晓宇
(1. 河南省口腔医院 牙周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2. 郑州大学口腔医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52)
绝经后骨质疏松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
张鑫阳1, 王国芳1, 轩亚茹2, 李小红2, 崔晓宇2
(1. 河南省口腔医院 牙周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2. 郑州大学口腔医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52)
关键词:骨密度; 慢性牙周炎; 骨质疏松; 绝经
女性绝经后卵巢功能减退,体内的雌性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1-2]。牙周炎是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牙周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最终可导致牙齿松动、脱落[3-4]。研究[5]显示慢性牙周炎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有一定联系。本研究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1月绝经后女性220例,其中58例未发现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对照组。162例患有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慢性牙周炎组,其年龄为(52.25±10.23)岁。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参照《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6]进行判定。纳入标准: ① 符合本病诊断标准; ② 年龄48~58岁; ③ 近期未接受过激素及相关药物治疗; ④ 治疗期间均无肢体制动或者长期卧床病史,治疗前检查各系统功能未见异常; ⑤ 依从性强,愿意接受本临床研究。排除标准: ① 年龄<48岁或>56岁的患者; ② 排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癌、血液系统疾病、器质性疾病等患者; ③ 有严重其他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的患者; ④ 不愿意接受本研究,依从性差的患者。
1.2研究方法
1.2.1慢性牙周炎检查: ① 牙周健康或龈炎定义[7]:全口牙平均AL≤0.5 mm,邻面AL≥3 mm的位点=0,失牙数≤2(指除外正畸拔牙、重度龋失牙、外伤、第三磨牙、先天缺牙外,缺失牙不超过2颗)。② 轻度牙周炎:牙龈炎症伴探诊出血,全口牙附着丧失1~2 mm,没有任何位点的牙周袋>4 mm。X线片检查显示,牙槽骨吸收不超过牙根长的1/3,缺失牙不超过3颗。③ 中度慢性牙周炎:牙龈炎症伴探诊出血,全口牙附着丧失3~4 mm,没有任何位点的牙周袋>6 mm。X线片检査显示,牙槽骨吸收超过牙根长的1/3,但不超过牙根长的1/2。全口牙缺失数目不超过5颗。④ 重度慢性牙周炎:牙龈炎症伴探诊出血,全口牙附着丧失超过5 mm,牙周袋>6 mm,X线片检査显示,牙槽骨吸收破坏超过牙根长的1/2,出现多根牙的根分叉区病变。全口缺失牙不超过14颗。
1.2.2全身骨密度检测:对纳入研究的绝经期女性进行股骨颈的QCT及BMC、BMD测量。采用东芝AQULION 128层螺旋CT对患者的检测原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非优势侧作为检测的对象,形成了厚度为1.25 mm、150帧层的股骨近端横断面成像结果,标准算法进行重建,将所有患者的股骨颈横断面的图像存储到光盘中,通过Neusogt公司CA软件进行股骨近端的QCT值测量结果报告,将横轴的股骨近端的CT图像做三维的重建,在股骨的皮质和骨松质及软组织中存在着CT的差异值,重建能够确定阈值范围,同时勾画出股骨近端的骨皮质的表面情况,估计股骨的解剖学标志,确定股骨颈的兴趣区域的位置,并计算出该区域的皮质骨的体素和松质骨的体素,以及整体骨的密度情况。股骨颈的中轴及轴长度及最小横断面参数的情况。
2结果
绝经期女性慢性牙周炎患者的BMC、BMD 及OCT值检测结果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轻、中、重度慢性牙周炎组患者的BMC、BMD 及O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重度慢性牙周炎组(n=50)患者发生骨质疏松50例,正常0例;中度慢性牙周炎组(n=54)患者发生骨质疏松50例,正常4例;轻度慢性牙周炎组(n=58)患者发生骨质疏松33例,正常25例。
表1 慢性牙周炎患者与对照组的骨密度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 *P<0.05。
表2 不同严重程度牙周炎患者骨密度水平比较
与轻、中度慢性牙周炎组相比, *P<0.05; 与轻度慢性牙周炎组相比, #P<0.05。
3讨论
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与慢性牙周炎是全球的公共卫生课题,影响着绝经后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8]。骨质丢失是两个疾病的共同特点,研究[9]表明慢性牙周炎及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吸烟以及药物影响等。研究[10-11]证实骨质疏松与牙周炎存在相关性,患有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口腔内有牙周炎的表现。
本研究探讨慢性牙周炎与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关系,分析影响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绝经期慢性牙周炎患者的骨密度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重度慢性牙周炎组<中度慢性牙周炎组<轻度慢性牙周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全身骨量的改变与慢性牙周炎具有相关性,骨质疏松可能会增加慢性牙周炎发病的风险。
绝经期的骨质疏松是多因素导致的疾病,如生活方式、饮食等都与该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雌激素的降低也是其中重要的发病原因[12]。研究[10]表明雌激素在女性生理调节中存在多条途经参与集体的骨代谢,尤其是对小肠和肾脏的钙离子的吸收和利用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牙周炎是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发生慢性炎症感染性疾病,可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影响牙槽骨吸收、牙周袋形成[13]。由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而导致低骨量,牙槽骨的吸收受到一定的影响,增加了患者对牙周炎的易感性,加重了牙周炎的病情。研究[14]发现雌激素还可以通过作用骨细胞刺激其受体,从而减少钙的丢失,增加钙的吸收,促进骨的生成。
参考文献
[1]Habashneh A R, Alchalabi H, Khader Y S,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periodontal disease and osteoporosi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in Jordan[J]. J Periodontol, 2010, 81(11): 1613-1621.
[2]Florence C, Emmanuel B, Thomas F B, et al. Prognostic interest of bone turnover markers in the management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J]. Joint Bone Spine, 2012, 79(1): 26-31.
[3]Santos C, Jorge A, Roman B, et al. Subchondral bone as a key target for osteoarthritis treatment[J]. Biochemical Pharmacology, 2012, 83(3): 315-323.
[4]Cox G, Einhorn T A, Tzioupis C, et al. Bone-turnover markers in fracture healing[J]. J Bone Joint Surg Br, 2010, 92(3): 329-334.
[5]Ramonda R, Lorenzin M, Modesti V. Serological markers of erosive hand osteoarthritis[J]. Eur J Intl Med, 2013, 24(1): 11-15.
[6]刘忠厚, 杨定焯, 朱汉民, 等.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2稿)[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0, 6(1): 1-3.
[7]王勤涛, 吴亚菲, 章锦才. 牙周病学[M]. 1版. 西安: 第四军医出版社, 2010: 78-79.
[8]Zhang Y Q, Joanne M. Epidemiology of Osteoarthritis[J]. Clin Geriatr Med N Am, 2010, 26(3): 355-369.
[9]Patra D, Sandell LJ. Recent advances in biomarkers in osteoarthritis[J]. Curr Opin Rheumatol, 2011, 23(5): 465-470.
[10]Karsdal M A, Byrjalsen I, Bay-Jensen A C, et al. Biochemical markers identify influences on bone and cartilage degradation in osteoarthritis-the effect of sex, Kellgren-Lawrence(KL)score, Body Mass Index(BMI), oral salmon calcitonin(sCT)treatment and diurnal variation[J]. 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2010, 11: 125.
[11]Suri P, Morgenroth D C, Hunter D J. Epidemiology of Osteoarthritis and Associated Comorbidities[J]. PMR, 2012, 4(5): S10-19.
[12]Awartani F, Atassi F. Evaluation of periodontal status in subjects with hyperlipidemia[J]. J Contemp Dent Pract, 2010, 11(2): 33-40.
[13]Murch O, Collin M, Hinds C J, et al. Lipoproteins in inflammation and sepsis. Ⅰ. Basic science[J]. Intensive Care Med, 2007, 33(1): 13-24.
[14]Rousseau JCH, Garnero P. Biological markers in osteoarthritis[J]. Bone, 2012, 51(2): 265-277.
中图分类号:R 78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09-201-02
DOI:10.7619/jcmp.201609075
通信作者:王国芳
收稿日期:2016-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