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金锁记》的嫉妒母题

2016-06-03孙旭东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金锁记

孙旭东

内容摘要: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小说以曹七巧的命运为主线,剖析了情感和金钱的缺失对人性的摧残,由此而形成的嫉妒心理进一步加剧了人的异化。本文旨在分析《金锁记》的嫉妒母题。

关键词:《金锁记》 嫉妒 施虐

嫉妒是文学创作中永恒的母题。在中国文学史上,四大古典名著都不例外地描述过嫉妒。张爱玲《金锁记》中描绘的是嫉妒消极阴暗的一面。曹七巧是嫉妒的女魔,首先她是被侮辱被损害女性形象的典型;同时她也是一个施虐狂,受内心情欲的鼓胀,但无法节制,灵与肉一直处于失衡的状态,因此嫉妒引着她一步步误入歧途,沦为杀人的刽子手。本文沿着她的命运轨迹,分析其形象,追寻其嫉妒的根源和行动。

一.嫉妒的根源

1.婚姻悲剧导致情感与肉体的饥渴。曹七巧的婚姻本就门不当户不对,只是一桩金钱交易,虽做了姜家二奶奶,但是一个丫环的角色。她的价值是全心全意照顾瘫痪的丈夫。但是她不死心塌地。她拥有健康的身心。她要爱,也要被爱。她渴望一个健康男人的身体,渴望男人的一点真心,可是都得不到。她爱着三爷姜季泽,只能躲躲藏藏。内心的情欲惹得她难以承受,她借鸦片来麻醉自己。

曹七巧的劣势地位促使她时刻与周围的人比较,心生嫉妒。小说中曹七巧的出场便给人一种泼辣、小家子气的印象。在众人的眼里,她就是被嘲笑的对象。她担忧自己的丈夫活不长,孤儿寡妇受欺负。她嫉妒大房、三房的男人健康、能赚钱,女人都出身于大户人家。对她来说,姜季泽的存在是一种诱惑。她以推己及人的方式,觉察到二小姐的瘦削是想男人。于是告诉老太太赶紧把二小姐嫁出去,以免二小姐“为伊消得人憔悴”。但是她的善解人意从来没人承情,反而令人讨厌。

2.金钱的占有成为唯一的依托。文章的标题命为《金锁记》,曹七巧一直戴着黄金的枷锁,她的不幸源于娘家没有钱,哥哥欺骗她,把她卖给姜家,所以她变本加厉地占有金钱。娘家人每次到访,既是对她钱财的搜刮,同时也提醒着她的身份地位,嫉妒和占有金钱的欲望就更强烈。分家产时,她以孤儿寡妇的弱势诉苦楚,想多分一些家产,结果仍被欺负。一旦别人觊觎她的钱,她极力维护,宁愿把自己对爱情的最后的一点指望也割舍了。文中最精彩的一节是婆死夫亡,分家之后,姜季泽第一次登门拜访,以示爱为面具罩着骗钱的阴谋,被曹七巧揭穿了,她一下子变得疯狂起来。此时曹七巧的情感达到了高潮,爱恨交集。也是小说最有张力的地方。

恨到极致时,歇斯底里的力量破壳而出,“突然把脸一沉,跳起身来,将手里的扇子向季泽头上滴溜溜掷过去,隔着一张桌子探身过去打他,然而她被潘妈下死劲抱住了……祥云等人都奔了来,七手八脚按住了她……七巧一头挣扎,一头叱喝着,然而她的一颗心直往下坠”。爱的苏醒、后悔、熄灭。当季泽被打跑后,她跑上楼去看他最后一眼。“无论如何,她从前爱过他。她的爱给了她无穷的痛苦。单只是这一点,就使她值得留恋。多少回了,为了要按捺她自己,她迸得全身的筋骨与牙根都酸楚了。今天完全是她的错”。

最终金钱打败了爱情,她受尽了人性之恶的苦,她不再相信任何人。无爱者无畏,她如魔鬼一般活着。

二.嫉妒的行动

曹七巧对个人爱情的希望破灭后,便把精力都放儿女身上,嫉妒之心也转移了。因此,儿子、儿媳和女儿在她的魔爪下生活也被异化了,性情不同于常人,没有生机。

她总是无中生有的挑剔人,把别人当作自己假想的敌人。把亲侄子单纯地抱长安从高处下来,理解为侄子想得到女儿,霸占家产。于是她教训女儿:男人都是混账。女儿在她的淫威之下成长,又因嫉妒大房三房的孩子上洋学堂,便送女儿去女校,女儿丢了东西就去学校大闹。长安便放弃了上学。女儿稍一接触外面的世界便显出了生机,却被七巧扼杀了,深闺生活使长安变成了另一个七巧。在女儿的婚事上,她更是百般挑剔,把姻缘拆散。她限制女儿的社交,她不能看到女儿幸福,因为她没得到过这种幸福。女儿只能绝望地屈服于母亲。

曹七巧受尽了嫁入豪门的苦,门第观念和阶级观念压制扭曲了她,同时这种观念也深深烙在她心里,终于到媳妇熬成婆的一天。最令人痛心的是她阻碍儿子与媳妇过正常的夫妻生活。曹七巧的恋子情结使她愈发嫉妒儿媳妇,她与媳妇抢儿子,夜夜让儿子守在身边服侍自己抽大烟。她一边折磨儿媳妇,积怨成疾,一边帮儿子讨小老婆。她不停地嫉妒,不断地制造嫉妒的对象,把她们一一折磨死。至此她的心已被嫉妒填满,彻底失去理性。她深知被人恨但已无法停止自己的行动。

最后,曹七巧的命运终结了,她的影子却留在了后代人身上。相对于身体的摧残,心灵的扭曲则贻误终身,影响深远。

小说通过曹七巧不幸的一生,反映了在一个阶级观念鲜明的男权社会里,男性与女性、家庭与家庭在经济状况上的巨大差异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嫉妒心理及拜金主义思想对人性的扭曲及婚恋生活的负面影响,批判了买卖婚姻摧残人类健康心灵的罪恶。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

猜你喜欢

金锁记
“香港舞台剧女王”焦媛和她的《金锁记》
浅议《金锁记》中曹七巧的人物悲剧性
试论《金锁记》对《狂人日记》的继承
文本外文化因素对《金锁记》翻译的影响
论张爱玲《金锁记》的思想艺术
悲悯中的苍凉一一透过《金锁记》看张爱玲小说的底色
《金锁记》改写改译的曲折历程及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