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中“A型行为”者的运动处方

2016-06-03滕修林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运动处方高校教师

滕修林

摘 要 运用调查、询问、资料及逻辑分析等方法,指出高校教师中普遍存在“A型行为”现象,对其成因及危害进行分析,提出了改变“A型行为”者的运动处方。

关键词 高校教师 A型行为 运动处方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1“A型行为”者的表征

所谓“A型行为”,是指一类人在工作、生活中表现出的做事匆忙,有强烈的时间紧迫感,进取心强,富有竞争性,往往给自己制定出高目标,使自己常常处于重压之下,然而并不认为过多的压力是自己施加的,常常觉得生活工作被时间催逼的很紧,遇挫折的耐受力较差,情绪急躁不稳,抑郁、焦虑等特征。这类特征是在紧张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逐步形成的,这类性格特征表现突出的人被视为“A型行为”者。

2高校教师中“A型行为”现象

笔者在对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哈工大威海分校、威海职业学院数十位教科人员进行调查时发现,几乎无人知晓何为“A型行为”。同时发现40-45岁左右的中青年教师,有不少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神经衰弱、脑供血不足及心肌梗塞等问题,其中教授、重点学科带头人更为严重,普遍存在时间紧迫感、工作压力大等“A型行为”特征。

3“A型行为”的成因

高校教师肩负着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历史使命,可谓教书育人是本职,科学研究论“英雄”。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师的年龄、知识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师队伍趋向年轻化、知识化、高学历、跨学科人材大量涌现,使知识分子的生活、工作环境竞争日趋激烈。高校教师在体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不断拼搏:提升学位、申请课题、著书立传、发奋科研。几乎没有休闲、娱乐时间,白天忙教学,晚上搞科研,有的经常工作到凌晨1、2点,不少教师还利用星期天及空余时间进行校外讲学等社会活动。如此高度无休止的拼搏,使人长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不及时进行自我调节,释放积累的心理压力,就会产生情绪不稳、焦虑、抑郁等现象,或理想目标得不到实现,更加剧了时间紧迫感,导致“A型行为”特征的发展,使高校教师在激烈的竞争中不知不觉成为“A型行为”者。

4“A型行为”对人身心产生危害的生理机制

“A型行为”由于压力而产生,压力在人身上会产生两种效应:生理和心理的,很多生理疾病从感冒到癌症都被怀疑与心理压力有关。高校教师面对竞争环境的压力与挑战,身体的第一反映就是交感神经兴奋,表现为肾上腺素浓度升高,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血糖升高,血小板活性增强,机体进入应急状态。这种状态如果持续过久、过强而得不到及时的心理调整,就会导致一系列生理、生化代谢、内分泌及免疫过程的变化,最终会引发心脑血管病,甲状腺疾病,糖尿病,某些肿瘤等一系列疾病的发生。

5“A型行为”者的运动处方

经调查证明,高校教师普遍存在运动锻炼不足,缺乏科学的健身方法、知识等现象。在制定运动处方时,应遵循因人而异、安全有效全面发展的原则,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运动项目,科学把握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强度,从而达到释放心理压力及强心、健身的目的。

运动处方的运动种类包括三类,即:耐力性(有氧)运动、力量性运动、伸展运动和健身操。一般来说,最大心率65-85%时的心率为“靶心率”或称为“运动中的适宜心率”,日本称为“目标心率”,是指能够获得最佳效果并能够准确保安全的运动心率,以最大心率的65-85%为“靶心率”。即:靶心率=(220-年龄)*65%(或85%)。年龄在50岁以上有慢性病史的人,可用:靶心率=170-年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可用靶心率=220-年龄。例如:年龄为40岁的健康人,其最大心率为220-40=180次min,适宜运动心率为:下限为180*65%=117次min,上限为180*85%=153min,即锻炼时心率应在117-153次min之间,表明运动程度适宜。

笔者认为运动频率应该因人而异、因项而异。例如:有良好运动习惯的人,一天不运动就感到身心不舒服,每天锻炼是生活中和重要组成部分。如伸展运动中的太极拳、剑、健身操的运动频率一般为1-2次/天,由于一般人锻炼后的心理效益大约持续2-4h,锻炼后造成焦虑短暂下降的效果,可持续2-3h,这个时间长于单纯休息。有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心理健康的效益随着锻炼课程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由此可见,运动时间与频率要因人而异,因项而异,以良好的心理感受为依据,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逐步适当增加运动与频率,并养成每天锻炼的良好习惯,使身体锻炼的心理效益长期发挥作用,最终养成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6实施运动处方注意事项

高校教师的运动处方是有效改善和提高锻炼者心境的基础,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参加锻炼者身心状态、心理、生理、病理特点,做到因人而异,适时调整,确保运动处方的有效与安全原则。耐力有氧运动处方中,须对运动量的监控批示具体的要求,以确保运动处方的有效与安全。简单的方法可用5秒、10秒把脉法进行适时的心率自测,以评定运动量的适宜程度,并根据自我感知度适时调整运动量。高血压患者的运动量应为心脏负荷的50%左右为宜,即运动时脉搏保持在110次/分左右,每天一次,或隔天练习,每次30-60分;心血管病患者应在医生的监控下进行锻炼;心脏病患者应根据心功能受损程度来选择运动形式及运动量。一般来说一、二级心功能不全或心绞痛发作频繁的病人,以休养为主,可适当做一些气功等保护性活动,原则是以不增加心跳次为度。在耐力(有氧)运动处方中如有以下指征:心脏病人在运动中出现上上身不适,运动中无力、头晕、气短、运动中或运动后关节痛或背痛等,应立即停止运动,接受医生检查。

参考文献

[1] 刘爱芳.家庭医疗保健百科全书(下)[M].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6(6).

[2] 王维群.高校科教人员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J].体育与科学,2002(7).

猜你喜欢

运动处方高校教师
运动处方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疗效分析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兼职行为规范化的路径和保障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