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016-06-03王炯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初中语文教学

王炯

摘 要 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好审美教育。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审美教育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1语文教学重分析、轻审美

学校举行的公开课《皇帝的新装》上,在实施授课过程中场面很精彩,学生回答很踊跃,但听完后总觉得缺少精神内核,师生似乎都默契地在设置好的范围内活动,整节课讨论的两个问题:“文中谁骗了谁?”“他们为什么会上当受骗?”其实读完全文后大部分学生已能解决了,于是不少的学生都在乐此不疲地重复着相似的答案,思维的深刻性,震撼心灵的审美观都被教师的重分析轻思想的熏陶掩盖了。试想,如果提出这样的问题:“假想你是这幕闹剧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你会如何应对两个骗子?”课堂上学生思维辐射的广度和善恶是非的辨别力是否会得到更有效的锻炼呢?人性之美是否更能激起他们的阅读热情呢?

从孔子时代起,文学就一直被当作教化的工具,曹丕言:“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韩愈的“文以载道”都是其中的表现。文学瘦弱的脖颈上套上了众多的金箍,文学的审美天性隐匿难彰,文学的功能最终被硬结为一种“教化功能”。艺术的琴弦上则只有一个单一的声调在沉闷的轰响,这种表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更为明显,而今唯分数论的现行教育体制之下只是学者专家的呐喊,却少见践行之人。然而学生并不是天生就有寻找劝渝、接受教导的癖好,懵懵懂懂的学生,乐意整天聆听教训的人并不多,于是就导致了语文教学的枯燥、沉闷乏味现状。

教学大纲强调的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中,审美情感的培养这一环节不能忽视。遗憾的是在现今的中学语文课堂上,审美素质的培养依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满堂机械地讲授、看似精彩的一问一答剥夺了学生放飞想象,挖掘深层智慧,用美的眼光审视文本世界的机会。

2践行审美教育,焕发语文教学的理性光辉

同样在一节公开课上,一位教师教授《背影》时,先让学生听录音,跟读,从“直觉”上有个整体感知,再让学生走进父亲的背影中,师生一起随着低缓抒情的音乐去赏析、体味具体事件中的背影,感受深沉的父爱;最后进入“移情”关,学生先互相交流,然后上台口头表述:我读《背影》_______________。要求联系自己与亲人的生活实际;或论述:我看到父亲的背影流泪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结果学生多半选择了前者,因为前者更有现实的基础,他们更有话可说,也更乐意讲述亲人与自己亲密的关系。有些学生讲到平日里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自己的无理取闹导致父母伤心时,情不能自已,泣不成声。所谓的“移情”是互相的,既可是文本对读者的感染和改造,也可是读者对文本的二次创作,形成独具个性的经典。

很多例子证明只要教师设置得妥当,学生就会积极发挥审美功能,让自己的认识深化。可是,据笔者了解的情况,像上文中所述的语文教学可谓凤毛麟角,唯分数论严重足阻碍着审美教育的路子。

随着“大语文”概念的提出,课程改革的实施,属于语文深层的心理、情感教育被逐步重视,而本应培养的审美素质则少有人提及,似乎是一件与语文教学风牛马不相及的事儿。本文旨在探寻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审美情感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让供我们解读的课堂教学文本发挥最大的功效。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新热点,审美情感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探索情感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这种属性从目的上来说无目的、无功利,不为世俗所浸染和牵制,从方式上看是一种形象教育,文学作品中的审美形象渗透着作家想象、情感、虚构等精神过程,它本身就是一种直觉体悟,中国古典美学称之为“妙悟神韵”。从态度上看,文学是一种情感,这种情感超越了个人的私利得失,而升华为一种具有全人类普遍的深刻的情感。语文以其学科美和语文教材本身所蕴涵的美激发人的审美情感,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的审美体验,产生肯定或否定的审美评价,从而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使情绪得到陶冶。但是,对于年少的初中生来说,他们的审美能力使得他们难以独立进行审美体验,这就需要教师这个审美中介以美学眼光去发现、提炼教材中的审美点,在一次次的审美体验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至于语文教学中审美方面的教法不乏其法,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认为“直觉、距离、移情是构成美感经验的要素”,其实这同样适用于中学课堂审美情感的教学。在笔者看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直觉即阅读感知,多指对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的感知;距离,即文本主题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阅读者可通过生活经验对文本中的世界进行判断,不受现实中消极因素的干扰,并与现实世界相联系,去伪存真,进而为积累经验提供基础;移情,即用自己的情感价值观评价文本中的人或事,这应是语文学习较高的境界了,已达到了深层审美的层次,动用了情感、价值观,经验等多项因素,是一个人整体语文素质的体现。因此学生审美情感的形成一定要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教师问题设置就应很有技巧,应让学生放飞思想,拓展源头,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初中语文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