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背景下律动教学的“探美之旅”
2016-06-03鲍斐丹
鲍斐丹
摘 要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这是《指南》中“艺术”领域的开篇之语,此语看似普通,却蕴含深意。幼儿园律动教学育美怡情,深受幼儿喜欢。然而在实践中,却易忽略对幼儿心中那颗“美的种子”的呵护,造成感受律动之美的缺失。那么,如何能探寻之中的美好体验呢?笔者在此进行阐述。
关键词 幼儿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1唤醒“美”——点燃律动教学的学习激情
《指南》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因此,我们需共同来唤醒孩子心中“美”的嫩芽,激发学习激情。
1.1发现美的事物,吸收感性经验
大千世界,律动之美无处不在,缺少的是发现。《指南》指出:“要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
1.2呈现美的音乐,诱发内在动机
《指南》关注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律动教学中,美的音乐是点燃学习激情,诱发学习动机的前提。美的音乐该如何有效呈现,也极有讲究。
1.3实现美的链接,点燃参与激情
为了让幼儿在经验与作品间架起 “见到”音乐、“读懂”音乐的“桥梁”, 教师需做全息思辨,实现美的链接。下以《鹬蚌相争》课例加以说明。
2表现“美”——关注律动教学的品质培养
《指南》强调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为了让“美的种子”开花结果,可从以下方面突破:
2.1选择美的路径,引发自主学习
一是引出作品,初步感受,自我认知。借助谈话、诗歌、故事、图片、动画等形式引题激趣,形成初步认知。如《小老鼠和泡泡糖》以故事“小老鼠乘妈妈午睡溜出家门,忽然它踩到了泡泡糖……”引发想象,初步认知。二是细读作品,解决重点,自我表现。可利用图片、图谱等,结合幼儿经验进行乐句乐段分析,尝试创编,运用肢体感受和理解音乐等。三是领会作品,创造提升,自我发展。由于师幼共同的自我享受性体验才是最好的结束性体验。因此,该环节中常通过同伴共舞、师生共舞等,将快乐体验最大化。
2.2选用美的方法,引发大胆探索
2.3选编美的动作,触发艺术创造
艺术教育家滕守饶说过:创造不可能无中生有,而只能“有中生有”。因此,律动的动作学习中应关注:观察和学习同步、模仿和创造互通、动作与情感共鸣。
3解读“美”——珍视律动教学的多元体验
《指南》强调幼儿多元表现,萌发多种多样的情趣。在《指南》引领下,我们调整互动模式,珍视幼儿多元体验。
3.1释放美的自我,促进个性发展
《指南》指出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一百个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种可爱”,教师要活用“边学边赏”“边玩边说”等对话模式,机智退位,成就幼儿“自我的释放”,并通过相机、摄影机记下精彩瞬间或教学过程,在课中或课后交流展示,引发个性表达。
3.2寻找美的互动,体会同伴互悦
《指南》强调同伴交往。教学中,教师需从指导者,调整为参与者,到撤离者,逐级递减。幼儿则从参与者,到协商分配角色,合作表演,逐级递增。如《鹬蚌相争》同伴共演“鹬”和“蚌”诠释情节,体会同伴 “互悦”。
3.3营造美的氛围,浸润师生情感
《指南》重视学习氛围的营造。我们不能为追求律动教学的“完美”结局,扼杀童真童梦,应让幼儿从“被动接受者”转为“主动表达者”,将“教师评价幼儿”转为“幼儿评价自己”,通过开放式、引导式提问:“你喜欢哪个动作?为什么?你来试试吧?……”引发思考与表达,打造乐学课堂,浸润师生情感。
艺术之路,永无止境,律动教学,上下求索……为不断在幼儿心中播撒美,我们需继续践行《指南》精神,顺应幼儿天性,珍视多元体验,才能真正探寻律动之美,点亮孩子的美好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