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教咨询室

2016-06-03房欲飞

母子健康 2016年6期
关键词:尿床家长孩子

房欲飞

什么都要争第一

我的女儿3岁了,做什么都要争第一,得不到第一,就大哭大闹甚至撒泼打滚,怎么办呢?

A:3岁左右的孩子,自我意识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他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并喜欢在有意无意的横向比较中确认自己的本事和价值,所以,“好胜心”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来说,应该说是一种本能,未必具有道德层面的意义,不必过于担心。

但孩子喜欢争强好胜,也可能是因为家长不经意间给了他们这样的暗示,即孩子表现好了就高兴,表现不好了就不高兴,以成败论犒赏,长期这样下去,就会给孩子一定的错觉:“爸爸妈妈只喜欢强胜的我,如果输给了别人,他们就可能不喜欢我了。”所以,日常生活中跟孩子互动时,家长一定要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反应,不要过分在意其输赢,否则就可能“逼”出好胜的孩子。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过分好胜的习惯,正确的做法并不是禁止孩子竞争,而是让孩子明白失败了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比如,孩子和别人玩“扳手劲”失败了,可以这样安慰他:“虽然你的手劲不如XX大,但跳得比他高啊!”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不可能事事都比别人做得好,只要努力了,不论成败,自己都是父母最爱的那个小孩。

必要时,家长也可以淡化对孩子成功成绩的反应,强化对其“输得起”之行为的肯定,当然,这要把握一个度,不要矫枉过正,否则,孩子果真一点竞争意识都没有了,也未必是件好事。

令人头痛的小探索家

儿子3岁多了,探索欲很强,喜欢乱摸乱动,非常危险,说了他也不听。有时我就忍不住对他发火,他会委屈得大哭。我该怎么办?

A:这个年龄的孩子,正处在好奇心强、活泼爱动的年龄,喜欢乱摸乱动是非常正常的,这一点家长要首先予以接纳和理解,如果担心有什么安全隐患,可以首先确保出现在孩子视野里的东西都是没有危险的。对于个别难以做到的地方,再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意识教育。

但对这个年龄的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时候,讲道理或发火都不是最好的办法,因为道理是冷冰冰的语言,发火更是如此,不是那么走心,即使孩子能听懂,由于自控力较差,特定情境之下,“明知故犯”也就在所难免了。

那么,家长如何做,才能让孩子知晓某些行为的危险性呢?讲故事才是更理想的办法,因为故事是带有画面感的语言,生动形象,更容易吸引孩子去听,也更容易给孩子深刻的印象。所以,家长不妨把相关的危险场景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加上孩子喜欢的主人公形象,编成故事给孩子听,但不必把故事的寓意说破,更不必结合故事说教孩子,免得孩子抵触。

如果家长对自己编故事的能力不够自信,也可以找相关的安全教育绘本读给孩子听。而且,绘本故事的阅读,往往是在妈妈的怀抱里进行的,孩子在享受故事的同时,还能享受到妈妈怀抱里的爱,自然更容易接受爱的教育。

如果你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了烦恼、疑惑,欢迎给我们来信,或者发邮件至ydyjshch@vip.sina.con,我们将请来专家为你答疑解惑,和您一起守护孩子快乐成长。

从何时开始培养孩子的排便习惯?

有的妈妈给几个月大的小宝宝开始“把尿”,也常看到2岁的孩子穿着尿不湿跑来跑去,到底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排便习惯呢?

A:在培养宝宝排便习惯这个问题上,家长的确很容易面临困惑。很多通过排便训练成功跟孩子尿床说再见的案例让人怦然心动,但更多关于排便训练的负面说法又让人无所适从,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适当的排便训练的确有利于孩子减少甚至消灭尿床行为,而且,只要方法科学,对孩子进行排便训练一般不会造成其日后的心理问题,但具体要不要进行排便训练,则可以根据自身的精力条件作出决定,毕竟,排便训练需要一定的时间、毅力,甚至对孩子排便信号的细心把握,这对于那些上班族父母来说,经常是一项耗费心力的行为,所需支出的精力“成本”甚至超过了偶尔处理尿床问题的麻烦。需要父母权衡自家的条件作出选择。

对于那些有意对孩子进行排便训练的父母而言,为了避免过程中的心理伤害,还有必要注意两点。

合适的年龄是2岁 一岁半甚至两岁之前的孩子,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不成熟,还很难控制自己的排便,根据西方儿科医学界主流的观点,适宜开始大小便训练的年龄是2岁,且最好在孩子能用语言表达小便的愿望、能自己穿脱裤子之后进行。

避免过于严格的训练 过于严苛的结果,轻则把事情搞得更糟——孩子因为逆反而更加频繁地“尿给你看”。重则可能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如果孩子一尿床或尿裤子就遭到责备和训斥,或者对时间、卫生要求过于严格,就可能形成“肛门滞留型人格”,长大后容易循规蹈矩,对时间算计得比较厉害,吝惜金钱,喜欢收集没用的东西。

孩子怕生是天生的吗?

2岁的女儿很怕生:看到陌生的叔叔阿姨会哭,小朋友和她打招呼,她总是躲得远远的。该如何帮她呢?

A:孩子怕生,可能的原因很多,需要家长根据对孩子的观察和了解仔细排查,然后对症下药。

有的孩子怕生,是天生的气质类型使然,有些孩子生而为那种内敛的抑郁气质类型,如果孩子平时就明显比别的孩子羞怯、动静小,就可能是这种情况。如果是这个原因,家长最好能尊重和接纳孩子的现状,不逼着孩子面对不愿意面对的情景,这样的接纳,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大的支持,因为他知道爸爸妈妈是理解他的,就不再那么容易恐慌或自卑,反而会因为父母的情感支持更添面对的勇气。也可以对孩子说:“勇气是需要慢慢积累的,只要你愿意,爸爸妈妈愿意陪你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如果孩子同意,就做好陪伴工作。

有的孩子怕生,是因为内心没有足够的安全感,缺乏独立面对外部世界的力量。如果孩子有过被寄养的经历,或者抚养人更换得比较频繁,或者没有得到充足的陪伴,或者经常被吓唬,就有可能是这种情况。如果是这种情况,家长也不要急于把孩子推出去,日常生活多给他关爱,让他有机会跟固定的抚养人建立密切的依恋关系,那么孩子面对外部世界时就有了安全的“基地”,怕生的行为就出现得少了。

有的孩子怕生,是因为自我价值感比较低,害怕打招呼会被拒绝,或者担心自己不被接纳而不知所措。如果平时家长没有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孩子表现好了就高兴,表现不好就不高兴,甚至否定孩子的性别,对孩子比较讨厌,经常对孩子说些负面性的语言等,那么孩子就可能觉得自己不值得爱,面对陌生人就没有足够的自信。如果是这种情况,平时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猜你喜欢

尿床家长孩子
小心尿床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让宝宝向“尿床”说不
我心中的好家长
弟弟尿床记
长不大的调皮蛋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