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06-03邢雯芝周克敏

采写编 2016年1期
关键词:噱头火腿听众

邢雯芝 周克敏

摘要:“趣者,解颐也”。俗话说,“‘噱‘是书中宝”,“一‘噱遮百丑”。

关键词:苏州评弹;艺术特色;趣

“趣者,解颐也”。评弹的“趣”,指的是“谐趣”。它要求出言吐语来源于日常的社会生活,通俗而非粗俗、庸俗、媚俗,更不是带有黄色成分的“荤段子”。要做到这,就必须培养听众的意趣、情趣。听众有意趣了,就坐得牢书场里,一回一回地听下去(指的是长篇书目)。随着书情的发展,听众的情趣必然会逐步提高起来。有些对先生、书目及内容熟悉的听众,一见先生上台,或书情发展到某一阶段,就已经充满期待了。听众对享有噱头大王之誉的张鸿声就是这样。

一次会书,张鸿声大病初愈。他刚一踏上书台,听众们就掌声如雷。为什么这样热烈?因为知道张鸿声擅长放噱头。张老呢,果然不负众望。一上台就说,“我晓得大家牵记我,我匣蛮牵记大家”(台下已有笑声了),“牵记我作啥?(下面又笑了)勒等我放噱头,要听我的噱头”(场内的听众有些已经笑得前仰后合了,因为他的脸部表情非常一本正经)。张老接着说:“不瞒大家讲,该转(这次)噱头呒不哉。”(场内一片寂静,听众们的目光紧盯着台上的艺人,有的失望,有的还是充满期盼。)只听台上又说:“要怪医生格,开刀被医生开忒,全放光格哉。”这时,场内爆发出了暴风雨般的掌声,这不是噱头吗?是呀,他用“谐音法”处理了“噱头”与“血头”的音同字不同。在吴音中,“噱头”“血头”,字义不同,发音却完全一致。听众们顿悟过来后,怎不发出如雷掌声?有人甚至笑得眼泪都淌了出来。

长篇弹词《三笑》的杭州书中,祝枝山为了寻找要好朋友唐伯虎的下落,除夕夜赶到杭州好友周文宾家。两人在饮酒谈笑之间赌起了东道,事由是周文宾有一外号周美人,祝枝山不相信,认为女扮男装总有破绽,于是两人打赌。祝枝山有没有认出来呢?没有。反而在周文宾装扮的“乡下姑娘”面前大吹大擂。周文宾又气又好笑,不妨借此捉弄你一番。于是拿出一首诗,说是她的“相好”“周二爷临别时赠给她的”。“请大爷为奴详解”。详解得出,说明你是大才子,乡下女子信得过。作孽!祝枝山这位大才子为了要让一个“乡下女子”信得过,自入罗网,一本正经详诗。“乡间女”问他什么为题?祝枝山讲以“针”为题。前三句“曾将铁杵细磨成,可近闺房女伴身,有眼生在屁股上”,其实已在暗讽祝枝山眼睛生在屁股上,不辨人头。祝枝山虽已觉得味道不对,还是作了解释,并读出了第四句,“只认衣衫不认人!”

祝枝山觉着上当了!好像在骂我呢。正在疑惑品味之时,周文宾熬不住写了出来。下面的听众也是哄然大笑。

《三笑》本来称长脚笑话,是苏州弹词中的小书大王,可以说每一回都有谐趣,整部书充满了噱头。所以,艺人弹唱它普遍业务较好,又出了许多名家。

当然,最雅的趣,是自然生发。这就要求说书艺人在书情结构、情节安排、人物形象上下功夫,通过兴趣、情趣、意趣、乐趣等高雅的艺术手段来启发听众,让听众在生动活泼又富有创意的美感实践活动中,感受美、领悟没、体验美,发出或心照不宣的会心的微笑,或发楞之后顿悟的开怀大笑,或感动之余含泪而笑。

长篇弹词《描金凤》中,有一段汪阿大买火腿的情节,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徽州人汪阿大刻薄吝啬的性格特点,与其弟汪阿二挥金如土的为人大相径庭,实在是妙趣横生。

“汪阿大终年吃素,难得吃荤。为仔装得天天吃荤,俚终年备好一块油棉絮,每顿吃好后,就用油棉絮在嘴上一揩,嘴唇就显得油光呈亮。人家问俚吃饭吃啥菜?俚会拿嘴巴凑 上去给人家看,生怕别人朆注意,朆看见,嘴里回答‘吃格猪油炒酱。”

“……俚活仔四十五岁年纪,从来弗晓得火腿啥个滋味。有一次巧哉,俚立勒后门口,正巧有人挑一副火腿担子过来,……‘呒,是像火腿,几钿一两?卖火腿格说‘汪老板,七文。‘要七文得勒?勿值格。放仔下来。重新拿起另一块,此番用格是左手,俚算讨口彩叫‘左右逢源。闻闻后又问:‘格块几钿一两?卖火腿格说:‘刚才七文,是北腿,该块是南腿,物事比北腿好,价钿匣要高一些,九文一两。汪阿大当然勿会买了,‘哎呀,南腿北腿伢家吃吃是差勿大多格,倷勒变相卖大,骗我铜钿,本来买一块,倷骗铜钿侪勿买勒。说完再捏仔两捏火腿,放回担子浪,望里向一跑头,门‘碰关上,一汏路走进去,一汏路勒咕,‘火腿虽说朆买,火腿格油味道伢家带进来哉,等一歇吃饭要拨俚一口嗒嗒,哪哼味道带进来哉呢?俚两只手捏仔两手火腿油——后来流传格‘揩油,据说就是格个出典。吃饭格辰光,俚伸出右手到嘴里,用舌头舔舔,‘哎,七文钱一两,好吃格,好吃格,吃一口粥——俚做人家,一年四季吃粥,从来勿吃饭格,所以俚典当里呒不大块头伙计,侪是瘦皮踉殭,呒不一个胖子格。啥体末,多吃仔要吃穷人家格。阿大喝仔一口粥以后,再脗另外两只指头。一顿饭吃好,右手浪格火腿油侪脗光。再有左手弗舍得脗哉,要‘闶勒嗨夜里吃哉。……”

汪阿大的所为,虽然在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似乎不大,但是却没有听众去质疑它的真实性,反到是会被逗得哈哈大笑。而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则要归功于艺术夸张手法的运用得当。这种艺术夸张则会变成令人捧腹的笑料,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听众听到这里时,不仅会觉得十分有意思,更会把它当成一种创意,享受其中带来的新鲜感和乐趣。

这时,听众不由自主地笑了。这个情节非常注重细节刻画,把人物神情和动作等写得十分细腻,对话还刻意营造了一下环境,让人回味不已,趣味性多强。因为有前文对汪阿大这个吝啬鬼的介绍,所以此刻这一场景发生在汪宁汪阿大身上,合情合理,可以说是量体裁衣。

优秀的评弹书目的故事情节都和塑造典型性格紧紧结合,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也就是塑造典型性格的过程。无论是弹词还是评话,都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以情节为基础,用环境来烘托,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展现人物性格,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如长篇评话《英烈》中“胡大海手托千斤闸”的情节,就塑造了胡大海既忠厚善良又带些狡黠,爱贪小便宜,自作聪明,往往误入人家圈套的性格特征。

众英雄被困武场,千斤闸在启动,万一下来关闸,武场中英雄会被朝廷一网打尽。必须有人出来抵住千斤闸,至少托牢后要摒一段时间,让武生们逃出武场。“格块千斤闸叫啥人托呢?只有胡大海,俚肩胛浪可以放五六百斤私盐担子,发极迸,摒一摒,也许能逃过这关。格末直接叫俚去托?俚倒比别人还乖!无论如何勿肯。于是,华云龙一本正经跑到胡大海门前,‘大海。‘哪哼?‘与我带马扛枪。‘做啥格?我与你带马扛枪?‘是呀。‘格末你呢?‘我要去托千斤板。‘啥物事?你去托千斤板?勿要吹什么老牛!膀臂中只有一二百斤力气好托千斤板?喏,要托末匣要像我该种臂膀去托,五、七百斤力气,格千斤板下来老子一托头。‘勿要倷托。‘勿要我托,你叫我托老子匣勿去托。‘就是勿要你托,这千斤板又不重的。‘千斤板勿重?格末怎样叫千斤板呢?胡大海呵,倷覅去问,勿托就是勿托,倷匣勿会上当哉。”

胡大海忠厚老实,但又自以为很聪明。在他看来,华云龙力气不大,嘴巴厉害,出名的“巧嘴华云龙”,手臂却举不起重物。这就激起了胡大海想一知究竟的好奇。好,胡大海中人圈套哉。我们再看下去:

“‘说末说千斤板,实际浪很轻。‘格末多少分量呢?几化重呢?‘三斤十二两。‘啊!只有三斤十二两?华云龙一出口,就晓得说错哉。原来俚想说三百十二斤,一个惑突,变成仔三斤十二两。好得憨坯,呒不数字概念格,对数字一直弄勿明白格。好比一担盐,刚上肩,问胡大海几化重,‘勿重,一百斤勿到,实际浪毛三百斤。挑仔一段路,出忒仔一部分货,再去问俚几化重,‘嗬唷,重格,要五六百斤重。其实二百斤匣虚着点勒嗨。为啥俚会说五六百斤?常言百步呒轻担,路走得长,肩胛浪分量相应就显得重哉。所以华云龙明明晓得讲错匣勿去纠正,纠正反而会让俚起疑心。胡大海勒格方面真格是憨格。倷呆想想呐,实梗高,实梗阔、厚格石头会三斤十二两?真格叫憨大。俚还勒问:‘托起来仔末有啥好处呢?”

这是由胡大海性格中好贪小便宜决定的,他出力气不怕,最关心的是有啥好处,这就使得华云龙诱骗他托千斤闸有了可能。胡大海进一步往圈套里钻了。

“‘救仔天下英雄,今后到东到西可以吃酒肉饭。‘人家亦勿认得你,怎么会供你吃酒肉饭呢?”胡大海贪吃嘴脸进一步暴露。

“‘只要报上名字,华云龙手托千斤板。救仔天下武生,当然会招待恩公。‘哦,是这个样子。胡大海开始心里盘算哉,千斤板只有三斤十二两,四斤匣勿到,华云龙这个绝子绝孙——俚骂华云龙绝子绝孙,是因为碰碰上华云龙格当。怪勿道要自己托,叫我带马扛枪。俚去托石留下华云龙名字,今后要吃酒肉饭,就可以到天下英雄家去,人家自然会招待。格末有得让俚吃酒肉饭,勿好我去吃?我去吃末,就要我去托千斤板!我托就我托,三斤十二两呀,三百十二斤匣呒啥道理。对,准定我来托。”——看,完全上当了。

整个一节书,只有几分钟时间,写活了胡大海的憨直,同时凸现了他身上又具有的小小的贪心和狡黠,非常风趣。这样强烈的趣味性,听客们当然会被艺人设计的情节和人物特有的性格所吸引,更不会觉得乏味而听不下去。

总之,“趣”在评弹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没有“趣”,艺人表演的书情内容就会乏味,不耐听,吸引不住听众。所以每一位艺人为了生存,为了提高艺术之路,成为响档名家,在“趣”字上一定会大做文章,尤其是对“软档书”的匠心独运更是不可或缺。

参考文献:

1.吴宗锡.评弹文化词典[M].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1996.

2.徐云志,王鹰.三笑·杭州书[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噱头火腿听众
听众
火腿培根,吃还是不吃?
怎样让竞职演说“挟持”听众
“噱头新闻标题”中的零度与偏离
火腿加甘蔗煮味道好
表达心情
西班牙要建博物馆指导吃火腿
Monnalisa
休闲一刻
本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