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日本美术馆学艺员制度研究
2016-06-03江苏省美术馆
□陈 娅(江苏省美术馆)
当代日本美术馆学艺员制度研究
□陈娅(江苏省美术馆)
“学艺员”是日本早在1951年就颁布的《博物馆法》中确定的一种国家资格。《博物馆法》第四条第三项规定“美术馆必须配置专职职员的学艺员”,即所有登记在册的受《博物馆法》认可并保护的相关机构,包括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乃至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中任职的专职人员,都需要通过“学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可以说,就像开车者必须拥有的驾驶执照一样,“学艺员”是特定技能准入门槛的资格证明,而非通常所认为的职种分类(日本美术馆从业者的职种分类大致为技术职、行政职、教育职、研究职,其中学艺员多属于行政职、教育职或是研究职)。
普遍情况下,“学艺员”一词被认为近似于欧美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体系中的curator。然而,curator同时具有馆长、负责人、监管人、策展人等多重含义,日本方面也认为暂时无法找到针对“学艺员”一词的贴切英译。目前中国相关行业在涉及“学艺员”名称翻译时,常将其译作“策展人”,但实际上学艺员的职能在《博物馆法》第四条第四项中被规定为承担“博物馆资料的搜集、保管、展示,以及调查研究等其他有关活动的专门事务”,而不仅是策展。参考中国文博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办法,笔者认为将“学艺员”译为“馆员”较为合适。曾任京都国立近代美术馆主任学艺员的永井隆则也在《作为研究机关的美术馆》一文中写道:“以往的学艺员是以美术史或艺术学为基础知识接触美术品,今后,社会还期待美术馆能加强进行美术品的保存或修复、美术资料的整理与提供、美术馆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日本现在开始招募具有保存科学、咨询处理学、图书馆学、教育学等背景的人才。将这些美术馆新一代的工作者称呼为‘学艺员’总感觉不太合适,所以本文中将过去称为‘学艺员’,以及担负美术馆事务的人都称为‘美术馆员’。”
从日本《博物馆法》的条文来看,学艺员的“理想形象”是除了精通自己所研究的资料(或作品)之外,还能将数量庞大的资料予以有系统的搜集、整理、管理后加以活用,并能企划与实行展览活动等各种业务的人。而这些在欧美体系中则分别有专人负责,如:策展人(curator)、教育普及工作者(museum educator)、展览陈列设计师(exhibition designer)、藏品修复师(restorer)、藏品保管人(conservator)、藏品登记人(registrar)……在日本却常常由学艺员一人身兼数职,所以日本的学艺员也自嘲为“杂艺员”。
学艺员的资格认定
对于学艺员的资格认定,日本已形成一套较为规范的操作流程。简言之,获得学艺员资格有两种途径,一是在大学中学习相关科目并获得相应学分;二是参加文部科学省的资格审查,这又分为审核资历和经验的面试与全国统一的笔试两种。
1.直接认定
“《博物馆法》第五条中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即自动获得学艺员资格:(1)拥有学士学位,在文部科学省所认可的具有学艺员课程资格的大学修满所有博物馆相关科目的学分。(2)在大学学习2年以上,含博物馆相关科目在内,学习期间获得62学分或以上,拥有3年以上的助理学艺员经验(或与博物馆具有类似职能的机构中拥有相同或更高职位的人员)。(3)文部科学大臣根据文部科学省相关规定批准的同等学力和经验或具有更高水平的人员。”
直接认定主要针对在大学阶段完成了所有博物馆相关科目的学习,获得全部学分的毕业生,在毕业时即自动获得学艺员资格。同时也涵盖了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虽并未完成所有博物馆相关科目,却拥有相关经验的从业者。
2.审核认定
审核认定面向人群如下:(1)拥有博士学位者或专业硕士学位,且具备2年以上助理学艺员经验。(2)在大学教授博物馆相关科目(《终身学习概论》除外)2年以上的教授、副教授。如果是讲师或助教,还需要有2年以上助理学艺员经验。(3)日本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所推荐者。A.拥有学士学位,具有2年以上助理学艺员经验者。B.大学学习2年以上,学习期间获得62学分或以上且具有6年以上助理学艺员经验者。C.《学校教育法》第九十条第一款规定的符合大学入学资格,具有8年以上助理学艺员经验者。D.其他具有11年以上助理学艺员经验者。(4)经文部科学大臣认定具有与前述三者之同等资历者。
审核认定主要针对与学艺员具有同等学历和经验但未从事过本行业的人员。审核需要提供与博物馆学相关的“学识”与“业绩”的书面证明材料(著作、论文、报告、展示、演讲等实际经验),并进行展示本人学艺员志向的面试,通过后即授予学艺员资格证书。
3.考核认定
参加“考核认定”者则必须符合以下五点条件之一:(1)学士学位持有者;(2)在大学学习2年以上,获得62学分或以上,具备2年以上的助理学艺员经验;(3)持有教师资格证及具备2年以上的执教经验;(4)具备4年以上的助理学艺员经验;(5)获得文部科学大臣认可的同等资格者。
表一:博物馆相关科目 1997-2012年变化情况一览
考核形式为笔试,内容包括“博物馆相关科目”中除“博物馆实习”以外的8门,以及2门选修科目。选修科目是根据个人所希望入职的博物馆机构类型,在文化史、美术史、考古学、民俗学、自然科学史、生物学和地球科学等中任选2门。笔试通过者,会被授予笔试合格证书,再获得1年的助理学艺员工作经验后,就会被正式授予学艺员资格证书。
学艺员资格认定的受理,需要在每年7月中旬到8月下旬,向文部科学省提出书面申请。考核认定的统一笔试安排在12月,审核认定的统一面试则在翌年1月。所有的认定结果都将于翌年2月公布。
博物馆相关科目与美术馆学艺员的相关教学
作为学艺员资格认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博物馆相关科目在《博物馆法实施细则》中有明确规定。该细则前后变更数次,最近一次在2012年。相较1997年,最新版的《实施细则》把“博物馆信息论”与“视听觉·教育媒体论”被合并为“博物馆信息·传媒论”,同时新增“博物馆信息·传媒论”“博物馆收藏保管论”和“博物馆展示论”,并将原有的“教育学概论”改为“博物馆教育论”。由此,必修科目总数达到9门,学分也从最初的10分上升到19分,以适应博物馆学发展的新趋势和新需求。
在几种可获得学艺员资格的途径中,通过大学期间完成博物馆相关科目的学习而获得学艺员资格者所占比例最高。这其中包括以从大学毕业和获得学位为目的,修满相关学分的“正科生”,以及在毕业之后为获得学艺员资格选择继续教育,回到学校专修相关科目以获取学分的“科目等履修生”。
现在日本有300所大学开设学艺员资格课程,教授博物馆相关科目,其中针对美术馆学艺员进行培训的专业美术院校占10%左右。这部分的课程针对性强且细化程度高,从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到美术馆或画廊的运营、展览策划、藏品保管和取用,以及美术馆实地考察和实习,应有尽有。下面是东京艺术大学的课程设置:
东京艺术大学一向是日本专业艺术院校的标杆,在博物馆相关科目的教学上也展现了与之相匹配的水准。8门必修课均设为由浅入深的十五讲,其中针对藏品的登记、取用和展览策划等具体操作,都细化为多课时的学习。每门课的最终成绩通过学生的出勤率、分组讨论、项目设计或笔试等几种途径给出。另,根据《博物馆法》规定对于校外的“博物馆实习”,学生需要在已登记的博物馆或博物馆同等设施(包含大学认可的同等设施)的机构中实习。这3个学分的获得通常会被细化为“实习前指导”1分,“正式实习”1分,以及“实习后指导”1分。同时依据《博物馆法》,实习期为两周左右。
表二:东京艺术大学 学艺员资格教学必修课一览
第二讲:展览的历史(1)博览会第三讲:展览的历史(2)企画展第四讲:展览的历史(3)日本的特例:百货公司展览第五讲:展览的形式与方法第六讲:展览的策划与预算第七讲:展厅的设施与环境 设备报告等第八讲:基本展览工具第九讲:展示计划与展厅施工第十讲:基础展示技术(平面)第十一讲:基础展示技术(立体)第十二讲:基础照明技术——电气与光学的基本知识第十三讲:图录的编辑第十四讲:展览中的作品解说——导览相关第十五讲:展览中的危机管理博物馆信息·传媒论(Museum Information and Media)2学分,本科二年级以上第一讲-第二讲:导论——美术馆的信息收集部门第三讲-第四讲:美术馆的信息活动课题第五讲-第六讲:藏品的登记管理(收藏·管理)第七讲-第八讲:美术馆的信息发布(网络、新媒体的活用)第九讲-第十讲:藏品的编目第十一讲-第十二讲:美术馆与作品的调查研究、美术馆图书室的功能第十三讲-第十四讲:信息公开与美术馆的著作权第十五讲:总括博物馆教育论(Museum Education Studies)2学分,本科一年级以上第一讲:博物馆教育概论——历史与现在第二讲:连接博物馆、学校与地区的志愿者和培训师第三讲:教育活动的实际操作—策划、预算、准备、实施等第四讲:参观学习——美术馆、博物馆参观(1)第五讲:分组练习——对上回参观的回顾与分析第六讲:参观学习——美术馆、博物馆参观(2)第七讲:分组练习——对上回参观的回顾与分析(2)第八讲:参观学习——美术馆、博物馆参观(3)第九讲:分组练习——对上回参观的回顾与分析(3)第十讲:参观学习——美术馆、博物馆参观(4)第十一讲:分组练习——对上回参观的回顾与分析(4)第十二讲:从四次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的比较看今日博物馆的公共教育第十三讲:分组练习——教育方案策划(1)第十四讲:分组练习——教育方案策划(2)第十五讲:分组练习——教育方案发表美术馆实习(Museum Practice)3学分,本科四年级、硕士二年级、博士二年级以上第一讲:美术馆藏品的取用准备工作、服装、必要工具的使用说明第二讲:参观——美术馆的藏品库·收藏方法第三讲:实习——包装箱的种类和特性、绳结的系法、包袱皮的用法第四讲:实习——包装材料的种类和特性——打包的方法第五讲:实习——古代美术品(挂轴、卷轴等)的取用第六讲:实习——茶道器具的取用第七讲:实习——装框画的取用第八讲:实习——刀剑的取用第九讲:实习——照明器具·电器机器的操作第十讲:实习——布光·调光的学习
日本的大学常年面对少子化(幼龄人口减少)的社会现象,必须积极强调学习本身的附加价值才能继续生存,确保学生在校期间修得学分以获得包括学艺员资格在内的各种资格,都是大学招揽生源的重要保证。而从1950年起就作为正规大学课程而获得文部科学省认可的“通信教育”(函授教育),因为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也一直是获取学艺员资格的热门途径。尤其最近几年网络远程授课方式的兴起,让通过继续教育取得各类资格证书变得越来越便捷。以京都造型艺术大学通信教育部为例,在该校博物馆学艺员课程的网站宣传主页上,详细介绍了美术馆学艺员工作的四大魅力:调查、策划、展示、宣传,以及该校的办学特色和课程安排,并许诺在持有学士学位的前提下,经过一年的学习即可获得学艺员的国家资格。最后更给出了该科目的指导教师和毕业生代表的寄语,三位毕业生代表的成就其实也反映了三类学习目的:职业规划、职业发展与兴趣爱好。
学艺员制度的优势与劣势
学艺员制度已经成为日本博物馆从业人员,尤其是核心专业人员所必需遵循的职业资格认定规则,为规范日本博物馆从业人员的纳入机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最为难得的是,学艺员资格认定在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中形成了一种默契的平衡,不会因为学分和考核显得过于倾向于应试化,也不会因为注重年资而轻视学养。无论通过哪种途径获得学艺员资格,都难以绕过笔试、面试,以及拥有1—11年的助理学艺员工作经验的门槛。助理学艺员的资格,根据日本《学校教育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为“符合大学入学资格的人”,即拥有高中学历或高中以上学历者。可见助理学艺员资格的获取门槛较低,主要是为了锻炼相关人员的岗位技能,提升他们的专业操作水平,为日后取得学艺员资格进行铺垫。至于通过学历认证直接获得学艺员资格者,虽不作为助理学艺员的要求,但在其大学所修的学分中必须包含“博物馆实习”课程。甚至以网络远程授课为卖点的“通信教育”,也需要在就近的博物馆机构实习方能取得学分。实习项目从藏品信息登记,藏品的搬运、包装、拆卸的基本方法,展厅照明,电器操作,以及展览策划、宣传,出版物编辑、印刷,设计对来馆者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各项,涵盖到博物馆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日本学艺员的职业素养正是在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培训和实践而获得的。
那么,看似完美的日本学艺员制度,在运作了长达65年之后,是否适应现今越来越强调公共性的现代美术馆的功能呢?答案是不一定。曾在芝加哥美术馆担任东洋部主管的金泽21世纪美术馆特任馆长蓑豊,就激烈抨击日本学艺员制度,认为既有的体系培养出的学艺员与大学教授无异——“只顾忙着自己发表论文”,对于美术馆内部事务的参与多以学术研究、藏品保管为重心,却忽略了通过展览策划和公共教育对观众的引导意义。
表三:京都造型艺术大学 学艺员资格教学选修课一览
实际上,因为意识到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日本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兴起了“终身教育”和“公共教育”的相关社会活动。泡沫经济巅峰期的20世纪80年代,日本国内更如雨后春笋一般新建了各类博物馆。这一时期美术馆行业的大繁荣,也促成了日本美术馆在预算及人员方面的重新编制,各大美术馆都增设了名为“教育”“推广”和“宣传”的职能部门。但大多数美术馆的学艺员普遍擅长美术史学方面的研究,而对教育活动的实践较不关心。而《博物馆法》对于学艺员的资格条件,虽然规定必须取得教育学科目的学分,却不对具体的教学经验做出要求。为了改善这一境况,当时许多美术馆分割出独立的教育活动部门,并开始录用具有教师资格及学校教职经验者,或是美术技法高超、在材料制作方面拥有专业知识的美术学院毕业生。这类具备经验且充满热情的人才担任美术馆的教育人员,比起那些忙碌且缺乏教学经验的学艺员,显然更能胜任公共教育活动。然而,这次职能分割和增员,却带来了新的问题:第一,新设立的教育、推广部门,以及教育活动担当者在馆内的地位并非十分明确。在现场担任教育活动的学艺员,大多在学养及资历上不及负责研究企划的学艺员。这虽然促成了年轻学艺员集合创意以达到创新教育活动的效果,却也在暗地里滋生为一种认为“担任研究企划的学艺员(curator)”优于“担任教育推广的学艺员(educator)”的想法。反观欧美国家,研究员、策展人与教育活动者之间虽然职能界限分明,但两者的专业性皆获得认同,彼此间并无嫌隙。第二,所谓教育活动担当者的专业性,并非是指其对美术史的研究能力,而是能将艺术理论理解消化后企划成教育活动的内容,并具备实行指导的教学能力。美术馆更需要的是具有美术学科教职资格及经验的学艺员,或即便不具备学艺员资格,也要在美术教育方面拥有优秀的资质及能够发挥专业能力的人才。而以日本目前实行的学艺员资格认证系统,想达到这一目的并不容易。第三,日本的美术馆整体人员编制偏少(著名的箱根“雕刻之森”美术馆只有7名工作人员),负责公共教育的学艺员平均人数不过4.23人,即便是较具规模的国立、都道府县立美术馆的教育活动者也仅为3到4人。因为依据日本的《博物馆法》,学艺员的人数由所属机构建筑面积而定,而只靠建筑规模所计算出的最低数量人员,是无法应对日渐多样化且精细化的教育活动的。
正因为存在此类结构性的问题,日本的学艺员体系目前才亟需一套新的调整方案,而在官方尚未针对《博物馆法》和相关行业标准出台新一轮的改革之前,美术馆行业内部已先行展开了一些自我优化的措施。
1.艺术教育士
艺术教育士是与学艺员在职能上有所重复的一类民间资格,简言之,介于学校的“美术教师”资格和美术馆的“学艺员”资格之间。但因为目前并未获得官方的认证,艺术教育士在“含金量”上必然比作为国家资格的学艺员逊色不少。不过这类资格的横空出现,正反映出日本现有的学艺员体制,已经难以满足当代美术馆中越来越繁多的公共教育活动的需求。京都造型艺术大学提供的艺术教育士资格培训中,将其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理解艺术品的文化价值并将其传达给公众,具备执行教育活动能力的3级;能参考多项成功范例,具备应地制宜设计构想艺术教育活动并付诸实行能力的2级;能挖掘并研究新的艺术技法和地域文化资源,将其文化价值转化为教育活动项目,并具备进一步开发与实施能力的1级。
2.MAP
日本的一桥大学在2007年参照学艺员资格课程的设置,创设了以博物馆相关科目为核心,重视美术馆和博物馆经营管理的专业课程MAP(Museum Management Program),培养重心为经营者型的学艺员。该课程基于日本近几年针对公共事业的相关效率化改革,试图在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社会投入止步不前的环境中,活用营销学和统计学手段让现代文化事业能够获得新的发展方向。MAP的课程除必修博物馆相关科目外,还需要学习财务会计、营销学、知识产权法、文化政策论、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论和公共经营论。该课程强调与既有的研究型学艺员区别开来,旨在从宏观的组织经营的视角让艺术活动更好地介入地区振兴,带动整个区域的文化经济活性。
3.金泽21世纪美术馆的新尝试
金泽21世纪美术馆“特任馆长”蓑豊对现行的学艺员制度有着诸多不满,索性在自己的美术馆中试验了一套全新的学艺员管理方案,具体包括:要求学艺员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品味,先在艺术品市场调研可被购藏的作品,搜集整理作品相关信息用以打动美术馆的收藏委员会采纳其购藏计划,并在购藏后自行策划各种展陈和宣传方案将其推广出去。蓑豊深感日本缺乏根据学艺员个性思维而因地制宜的专业策展,许多展览都是外包给展览公司,出台的多是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的展陈方案,所以他让金泽21世纪美术馆从建筑设计到展陈设计均由学艺员牵头,一切计划都围绕如何更好地在美术馆中向观众展示作品的魅力而推行,以至于展品的文字说明都由负责购藏的学艺员撰写并定期向观众讲解。这一方案的特点,在于动员了全馆的人力资源,完全为公共教育的最终目的服务,并一气呵成,贯穿了典藏、研究、推广、教育等一系列关键环节。在日本文博界学习欧美,通过不断分割和细化美术馆各部门职能以达到激活整体公共性的大趋势之下,金沢21世纪美术馆可谓反其道而行,进一步模糊了学艺员及其所在部门的职能界限,强化了日本学艺员最为人所诟病的“杂艺员”属性。而这一看似劳民伤财的手段却让这所主打当代艺术的美术馆,在人口不足50万的传统手工业都市金泽,收获了年间入场人次157万的佳绩,并创造了328亿日元经济价值。这一收益堪称奇迹,远胜规模超其数倍的国立美术馆。
学艺员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对我国美术馆行业的启示
近几年,关于建立中国博物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何确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准入规范,为吸纳从业人员设立门槛,以提升行业整体水平,更好地发挥社会职能,一直是学界研究和讨论的课题。而日本的学艺员制度因其体系的成熟性,尤其在法律保障、培养机制、专业技能、分类标准四个层面上具备的价值,一度成为可供我国借鉴的模式之一。
但日本的情况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2000年之后,随着出生率下降及全社会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以及来自经济下行的压力,“地域活性化”日渐成为日本内政的重要课题。安倍政府更是通过建立国家战略特区的方式,组建内阁官房地域活性化统合事务局、内阁府地域再生事业推进室等直属机构,集中推进经济和社会的结构性改革。而“创造都市”(Creative City)概念的提出,更是指明了文化艺术关联设施如何肩负起区域经济振兴的重责。金泽21世纪美术馆的成功,正是在金泽市以“创造都市”为目标重新规划其文化产业之际。艺术教育士、MAP,甚至近年来在中国兴起的日本美术馆之旅的热潮,都是行业内围绕“地域活性化”进行的有效尝试。日本文部科学省业已计划性地向国内的博物馆、美术馆机构提供学艺员在社会教育方面的研修经费,以提升学艺员的教育资质。并颁布了“社会教育活性化21世纪计划”,收集来自各个公共文化机构、教育机构具有指导意义的优秀案例,作为范本向全国推广。
可以预见,“学艺员”这一有着65年历史的行业资格,面对日渐严峻的“地域活性化”课题,会变得越来越依赖于转变经营模式所带来的各类公共教育和推广活动,亦可连携周边的学校、家庭以及商业设施,成为盘活区域性文化经济产业的中坚力量。在未来的博物馆相关科目中加入更多的组织经营手段并充实针对公共教育的实践与评估标准,储备更多的教育人才,已经成为《博物馆法》和学艺员制度改良的共识。
中国与日本的不同之处在于,日本的城市化已经处于成熟的,甚至是过度饱和的阶段,“地域力”已被挖掘殆尽,所以亟需更富有弹性和亲和力的文化产业让地域的活性再生。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处于中期加速发展,虽已意识到文化和创意对于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上,更多的屈从于简单量化的商业价值和宣传价值。大兴土木置办的博物馆、美术馆,硬件方面纷纷与国际“接轨”,软件上却止步不前。对于填充这些建筑内涵的艺术品、艺术活动,更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的优化与配置,职业规范的制度化建设,尚且没有得到完善和健全——尽管大部分公立美术馆,都有着庞大甚至臃肿的人员编制。黄贞燕在《日本现代美术馆学》一书中援引大岛清次的话,以“灯泡”做比喻,将日本美术馆的从无到有比作为了让灯泡发光而建立的一系列电力供给系统。文章认为现在的日本美术馆,“电力系统”已布置妥当,且已在源源不绝地输送电力,所以当前需要探讨的不再是“让灯泡发光”,而是“灯泡应该怎样发光”的问题。学艺员制度之于美术馆,就好比是在为灯泡制定生产标准,并研究接下来是否要采用亮度更高的LED灯泡,抑或以节能灯泡取代传统的白炽灯泡,以达到节约电力,最大化物尽其用的目的。但对于中国的美术馆来说,能让“灯泡发光的电力系统”是否已布置妥当,“电压”是否稳定,尚且让人疑虑重重。在目前国内各行业的职称评审体系屡遭诟病的大背景下,我们应当推出一种旨在提升行业准入门槛的职业认证资格,日本学艺员制度为组建专业化的我国美术馆团队提供了一种宝贵的可行性经验。但在其严谨性、合理性和规范性的背后,我们更应该看到,在长达65年的时间里所坚持投入的优质教育资源,以及公平的考核标准才是支撑整个体系长效运作的关键。
(责编:徐沛君)
参考资料:
并木诚士等《日本现代美术馆学》,台北:五观艺术管理有限公司,2009年版。
蓑豊《超·美术馆革命—金沢21世记美术馆の挑战》,〔日〕角川书店2007年版。
张子康、罗怡、李海若著《文化造城》,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张昱《日本学艺员制度及其对我国建立博物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启示》,《博物馆研究》,2014年第4期。
日本文部科学省官方网站www.mext.go.jp/
东京艺术大学官方网站http://www.geidai.ac.jp/
京都造形艺术大学通信教育部《博物馆研究》http://www.kyoto-art.ac.j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