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学院心理实验网络平台简介*
2016-06-03张彦军
张彦军,李 丽
(1.河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2.河西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
河西学院心理实验网络平台简介*
张彦军1,李丽2
(1.河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甘肃张掖734000;2.河西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甘肃张掖734000)
摘要:心理学实验的计算机化、网络化是心理学实验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地方高校要在现有条件下增加学生的实验机会,提高实验的质量,将开放式心理学实验网站链接于互联网,是可行的方法之一。河西学院心理实验网络平台已经投入运行,该平台具有开放性、科普性、趣味性等特点,实验平台已经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关键词:河西学院;心理实验;网络平台;心理教育
DOI 10.3969/j.issn.1672-6375.2016.05.004
1 心理学实验网络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心理学实验的计算机化、网络化是心理学实验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在2005年时心理学实验的计算机化率已经达到了80%以上[1];陕西师范大学也在尝试基于Micrsoft Studio.NET2003技术建立学生的身份验证、作业提交、成绩查询以及教师的作业指导与评价等功能系统[2]。
但是地方高校由于经费投入不足与技术力量不足的限制,心理学实验的数量和质量都受到了一定影响,琼州学院[3]、新乡学院[4]在心理学实验教学中也遇到了和河西学院同样的问题。
地方高校要在现有条件下增加学生的实验机会,提高实验的质量,将开放式心理学实验网站链接于互联网,是可行的方法之一。
2 河西学院心理实验网络平台简介
2.1成果简介
河西学院心理实验网络平台已经投入运行,网站依托河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网站主页,在校学生和其他心理学爱好者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登录网站进行心理学实验;心理实验网络平台的网址为http://jyx.hxu.edu.cn/xlsy/default.asp;心理实验网络平台包含“演示实验(46项)”“操作实验(49项)”“常用心理实验仪器(34种)”“经典实验视频(104段)”“心理训练中心(32项)”五个模块。
由于重点高校实验设备充裕,没必要建设心理实验网络平台,经网络检索,互联网中并没有类似的心理实验网络平台。为论证心理实验网络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课题组进行了一系列理论探讨,发表学术论文8篇,其中《地方高校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的问题及对策——以河西学院为例》一文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教育理论与实践》上。
2.2实验平台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一是心理学实验室没有专职管理人员,心理学实验室开放受到限制,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做实验受到一定的限制;二是心理学实验室设备投入不足,部分实验项目无法开展;三是因无专门实验室管理人员,学院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基础心理学》不具备实验室实验的条件;四是占学院60%的教师教育类学生在学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过程中,没有实验的条件与机会;五是正在建设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等校级重点课程需要大量的心理学实验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课程建设的质量。
2.3网络平台的建设历程
自2004年以来,笔者长期从事河西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实验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深感学生做心理学实验所受的时间与空间限制,因此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更自由地去做实验。2011年底,笔者主持申报的河西学院教学研究项目《河西学院心理实验网络平台建设的构想与实践》获得了学校的重点支持(参与者有王大顺教授、任亮宝讲师、安桂花讲师、王国俭副教授),笔者深受鼓舞,开始着手心理实验网络平台的建设。从技术层面讲,心理学实验网络平台的建设要有扎实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心理学技术作为基础,幸好在青海师范大学读研的同学郑荣是计算机专业的,她委托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都桂英副教授制作了网站的框架,笔者往框架中填充了具体内容,形成了上述网址中的“河西学院心理实验网络平台”,平台于2013年4月正式链接入互联网供广大心理学爱好者使用。这一教学成果于2014年2月获得了“河西学院教学成果三等奖”,于2014年11月获得了“河西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于2015年4月获得了“甘肃省教学成果奖(教育厅级)”。
3 心理实验网络平台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为有效解决河西学院心理学实验量大与实验室开放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课题组成员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具体思路见图1所示:
通过互联网检索,国内高校尚无此类“心理学实验网络平台”,原因可能是由于一流高校实验设备齐全、有专门的实验中心及实验人员,不需要此类实验平台;部分高校开发此类实验平台受制于心理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难以结合。
通过本课题的理论探讨,课题组成员从公共心理学实验教学及应用心理学专业实验心理学课程实验教学的反思中进一步明确了心理学实验发展的方向,为以后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河西学院心理学实验室的实验程序被设备供应厂家进行了硬件加密,学生以往只能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平台的建成,使学生可以通过本课题团队建成的“河西学院心理实验网络平台”在家、在宿舍方便地进行实验,减轻了心理学实验室开放的压力。
教师教育专业类学生占河西学院学生数的60%以上,他们在校期间要学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其中涉及到大量的实验。之前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学生只进行理论讲授,不做相关的心理学实验,“河西学院心理实验网络平台”的建成,使全校60%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一步学习该课程。
“河西学院心理实验网络平台”也可以供社会中其他心理学爱好者进行实验,对于普及、宣传心理学知识,对于提升河西学院心理学专业的声誉亦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图1 河西学院心理实验网络平台
4 成果的创新点
一是心理实验网络平台具有开放性。与心理学实验室现有的两套实验系统不同,“河西学院心理实验网络平台”没有进行任何的加密措施,教学资源向全社会开放,使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二是心理实验网络平台具有科普性。考虑到浏览网站及在网站中做实验的人员基本都是初次接触心理学,因此,在实验程序的选择过程中,课题组既选择了一些专业特点突出的实验,又选择了一些和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一些实验项目,使做实验的人员容易理解实验及其意义。
三是心理实验网络平台具有趣味性。专业的心理学实验往往是很枯燥的,课题组在实验平台中选取的部分实验带有一定的趣味性,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来理解心理现象与原理。
四是心理实验网络平台创新了部分实验。在多年教学及资料积累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心理实验原理,课题组完全自主设计了部分实验。
五是心理实验网络平台中的部分实验弥补了现有实验系统的不足。由于实验室两套心理学实验系统在实验设置中具有一定的倾向性,部分实验没涉及到,“河西学院心理实验网络平台”进行了一定的弥补。
六是心理实验网络平台注重尊重原创者的知识版权。基于教学的需要,实验平台大量引用了心理学前辈及同仁的研究成果,对能查到原始作者的材料,都在网站显著位置进行了标注并致谢。
5 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自“河西学院心理实验网络平台”建成后,网站挂靠在河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网页下;课题组成员以各种方式向老师、学生推广、介绍这一平台;网站投入运行三年以来,运行平稳,没有出现过问题,显示出网站良好的稳定性,网站具备长期运行的技术性能。
课题组向学习《实验心理学》《心理学经典实验述评》等课程的学生进行了了解。他们一致反映:通过“河西学院心理实验网络平台”中实际操作实验,他们更容易理解课本的概念、认识到了心理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他们对心理学的学习增强了兴趣与信心。
河西学院心理实验网络平台建成以后,占河西学院60%的师范生在学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公共课时,可以在宿舍或家中利用手机、电脑等互联网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心理学实验;实验平台解决了学生实验量大与实验室开放受限制之间的矛盾,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有效地减轻了心理学实验室的压力。
6 结束语
心理实验网络平台开通以来,一些同学和老师提出了他们的建议与意见,在今后网站维护的过程中课题组将吸收这些建议,继续完善心理实验网络平台。
参考文献:
[1]段海军.实验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评价模式构建[J].教育探索,2010(3):146-148.
[2]邓秀梅.浅谈公共心理学实验教学中的若干问题[J].琼州学院学报,2008(5):95-97.
[3]张伟锋.高职高专实验心理学教材内容体系的建构[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118-120.
[4]张兰生.“运用网络技术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实验研究阶段报告[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04).
[5]吴伟.重庆市职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途径探讨[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2.
[6]孟万金.和谐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支持系统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5(12).
作者简介:张彦军(1977-),男,汉族,甘肃酒泉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与发展心理学。
基金项目:河西学院2013年度科研创新与应用校长基金项目“河西学院贫困生资助体系研究”(项目编号:XZ2013-15)阶段性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16- 3- 22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