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2016-06-03张苏川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8期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冠心病

姚 峰 张苏川

(江汉大学附属医院 武汉市第六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北 武汉 430015)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姚峰张苏川

(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北武汉430015)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冠心病(CHD)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因CHD伴高脂血症入院接受治疗的270例老年患者,随机均衡分为三组各90例,均采用降血糖、降血压、硝酸酯类药物及抗凝等常规治疗方式,对照组口服瑞舒伐他汀钙,5 mg/次,1次/d,观察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瑞舒伐他汀钙剂量增为10 mg/次,观察2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瑞舒伐他汀钙剂量增为20 mg/次,疗程均为8 w。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三组治疗前后IMT变化情况,对比组间以及治疗前后血脂、hs-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hs-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别(P>0.05),治疗后hs-CRP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2组hs-CRP水平降低程度最大(P<0.05);治疗前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2组降低程度最大(P<0.05);治疗前组间IMT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IMT值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观察2组IMT值降低程度最大(P<0.05)。三组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结论CHD伴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服用瑞舒伐他汀钙后,IMT增厚现象、血脂升高情况显著改善,且疗效与药物剂量存在量效关系,同时发现hs-CRP与瑞舒伐他汀钙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分析IMT的改善与患者机体内hs-CRP间存在联系。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钙;冠心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超敏C反应蛋白

近年来,我国冠心病(CHD)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1〕。治疗方式主要选择抗凝、抗心律失常、抗缺血、抗血栓等方式。最新研究表明〔2〕他汀类药物具有抗胆固醇作用,用于治疗CHD预后较好,同时能够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状况,减少血管内膜中层厚度。但目前国内外研究对瑞舒伐他汀类药物治疗CHD的疗效报道较少,本研究拟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CHD伴高脂血症效果,并观察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因CHD伴高脂血症入院接受治疗的270例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均衡分为三组各90例,对照组男53例,女37例,平均年龄(67.4±5.6)岁,体重(61.8±4.38)kg,平均病程(2.3±1.9)年;观察1组男51例,女39例,平均年龄(66.6±4.3)岁,体重(62.3±5.33)kg,平均病程(2.1±1.6)年,观察2组男55例,女35例,平均年龄(64.4±6.1)岁,体重(60.7±4.92)kg,平均病程(2.3±1.8)年,三组性别分布、年龄、体重等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衡可比。

1.1.1纳入标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CHD合并高脂血症相关诊断标准〔3〕;患者年龄60~75岁;患者对本研究充分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伦理机构批准。

1.1.2排除标准患者心律失常较严重,心脏扩大较显著;患者存在恶性肿瘤;服药后患者血压高于180/110 mmHg;肝、肾功能衰竭;严重心脑血管功能障碍;存在传染病、血液疾病者;存在精神疾病者;对本研究拒绝参与者。

1.2治疗方法参考相关临床治疗的药物指南〔6〕,根据患者病情,采用降血糖、降血压、抗凝、硝酸酯类等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瑞舒伐他汀钙5 mg/d,1次/d,观察1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将瑞舒伐他汀钙改为10 mg/d,观察2组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将瑞舒伐他汀钙改为20 mg/d,疗程均为8 w。在疗程中,嘱患者忌食用辛辣、生冷等食物,戒烟戒酒,同时保持情绪安稳。

1.3观察指标

1.3.1 hs-CRP检测治疗前后均进行hs-CRP检测,患者检测前需禁食12 h,抽取10 ml肘静脉血,试管内预先装有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防止血液在室温下凝固,在3 000 r/min离心,并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测定。

1.3.2血脂检测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酶比色法进行测定。

1.3.3IMT检测IMT主要是指患者血管腔内膜与外膜的距离,患者IMT数据变化情况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扫描位置选择颈总、颈内以及颈外动脉长短轴处,在右侧颈动脉的分叉处向下1 cm位置,测量时间点在心室舒张期,为保证测量准确,需测定3个心动周期,计算其平均值IMT。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F检验、t检验和χ2检验。

2结果

2.1三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水平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hs-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对照组为(3.86±1.09)mg/L,观察1组为(3.79±1.13)mg/L,观察2组为(3.82±1.02)mg/L。在疗程结束后,三组患者hs-CRP水平均有一定程度降低(P<0.05),组间对比,观察2组hs-CRP水平〔(2.42±0.86)mg/L〕降低程度最大,其次为观察1组、对照组〔(2.74±1.10)、(2.88±0.96)mg/L〕(P<0.05)。

2.2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比值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TG、TC、LDL-C、HDL-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2组降低程度最大,其次为观察1组、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三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x±s,n=90,mmol/L)

组别TG治疗前治疗后TC治疗前治疗后LDL-C治疗前治疗后HDL-C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2.54±0.522.00±0.691)5.72±1.164.87±1.371)4.28±1.153.74±0.681)1.16±0.321.31±0.371)观察1组2.53±0.621.82±0.731)2)5.73±1.464.32±1.281)2)4.34±1.223.36±1.181)2)1.11±0.561.47±0.381)2)观察2组2.56±0.581.42±0.731)2)3)5.76±1.344.03±1.411)2)3)4.32±1.033.05±0.761)2)3)1.13±0.351.76±0.431)2)3)

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与观察1组比较:3)P<0.05

2.3三组患者治疗前后IMT值比较治疗前三组患者IMT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对照组为(1.08±0.27)mm,观察1组为(1.07±0.36)mm,观察2组为(1.06±0.23)mm。治疗后,三组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观察2组〔(0.68±0.18)mm〕降低程度最大,其次为观察1组〔(0.83±0.41)mm〕、对照组〔(0.73±0.23)mm〕(P<0.05)。

3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能够导致器官严重病变,并产生其他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对人群健康存在严重威胁,降低生活质量,导致预后不佳〔5〕,尤其是老年患者,身体各项功能出现一定程度下降,血管弹性下降,调节能力降低,CHD发作时易伴随致残、致死等严重并发症。在解剖学上,冠状循环储备血氧能力较强,但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闭塞,导致冠脉扩张性降低,在并发高脂血症时,对患者心肌供血、供氧能力造成严重干扰。机体在休息状态下,能够基本满足心肌的血氧需求,但患者处在劳累、寒冷、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情况下时,冠脉扩张性降低,心脏血流量较低,使得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症状出现〔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因之一为高脂血症,因此在治疗粥样硬化的同时需要服用降血脂药物。

本研究表明,瑞舒伐他汀钙能够改善患者血脂状况,且随剂量增加,效果更显著,但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对患者IMT变化的影响,临床医学研究尚无统一结论。他汀类药物能够显著地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因此在治疗CHD中应用较为广泛,临床研究显示〔7〕他汀类药物治疗CHD,能够显著降低发病风险,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患者内皮厚度,缓解症状的同时,降低再次发病率。有研究结果显示〔8〕,瑞舒伐他汀钙能够显著降低TC、LDL-C水平,降低程度与用药剂量呈显著剂量反应关系。

本研究结果提示瑞舒伐他汀钙剂量大时,hs-CRP降低幅度大。研究显示〔9〕,hs-CRP是CHD的重要炎性反应标志物,能够调节患者动脉内皮细胞,使其功能失调,生成泡沫细胞,进一步导致斑块生成,使得心肌缺血时补体生成,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加速。因此,血清内hs-CRP浓度与CHD发病率存在一定联系,检测hs-CRP水平能够预测CHD发病状况,对预后效果进行预测。

4参考文献

1周吉利,钟江华,陈宇辉,等.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对主要炎症因子表达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10):1696-8.

2刘扬,李招兵,沈严严,等.不同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疗效的比较研究〔J〕.重庆医学,2011;40(6):587-9.

3童海.高敏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0;18(9):746-50.

4陈科奇.冠心病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检测意义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6):822-3.

5詹美恩,陈开,汤文信,等.188 例早发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临床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6):1137-41.

6武文峰,江龙,王春梅,等.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8):3470-3.

7夏菁,周维智,刘晓红,等.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效果与年龄关系探讨〔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0;18(2):132-4.

8黄韫.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对比〔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86-8.

9Rajesh Kumar G,Mrudula Spurthi K,Kishore Kumar G,etal.Correction:evaluation of hs-CRP levels and interleukin 18(-137G/C)promoter polymorphism in risk prediction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first degree relatives〔J〕.PLoS One,2015;10(5):e0127609.

〔2015-10-11修回〕

(编辑袁左鸣/滕欣航)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6)08-1842-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8.023

通讯作者:张苏川(1963-),男,硕士,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方面的研究。

第一作者:姚峰(1979-),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超敏C反应蛋白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警惕冠心病
联合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对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临床检验学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脂蛋白a联合检测变化研究
脂联素、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的关系
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强化阿托伐他汀干预对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影响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