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膜转移瘤的CT表现及转移途径分析

2016-06-03杨一春李宏华林雪莲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放射科福建福州350003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杨一春,李宏华,林雪莲(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放射科,福建福州350003)



腹膜转移瘤的CT表现及转移途径分析

杨一春,李宏华,林雪莲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放射科,福建福州350003)

[摘要]目的:探讨腹膜转移瘤的CT表现及转移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腹膜转移瘤的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腹膜转移瘤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水,肠系膜、大网膜及腹膜上的污垢、结节、饼状增厚,腹腔囊状肿块,小肠壁的增厚及肠管的移位。肠系膜、大网膜及腹膜成污垢状、结节状改变较为普通。结论:通过对腹膜转移瘤的分析,可提示部分不明原因的原发肿瘤。

[关键词]腹膜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肿瘤转移

腹膜转移瘤临床多见,是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通过淋巴道、血行和种植的方式,沿腹膜表面直接扩散或种植到盆腔,也可沿系膜、韧带、网膜浅面腹膜进行扩散和种植。腹膜转移瘤常来源于肝、胃、结肠、胰腺、卵巢、子宫及腹膜后的恶性肿瘤。肺、脑、骨骼、鼻咽部、皮肤黑色素瘤也可发生腹膜转移。通过螺旋CT 3期薄层扫描和MPR后处理,能够观察转移癌的部位、大小、性质及腹水等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12月接受治疗的腹膜转移瘤36例,均经病理确诊,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35~85岁,平均60岁。发生于胃肠道21例(其中结肠癌6例,胃癌15例),胰腺癌4例,卵巢癌4例,胆管细胞癌3例,肝癌2例,原发灶未知2例。临床多表现为腹痛、腹胀、贫血和消瘦等。

1.2仪器与方法患者均行肠道清洁,于扫描前90 min嘱患者分次口服清水1 500 mL,充盈膀胱。采用Siemens Somatom Perspective CT扫描仪,从膈顶扫描至盆底。扫描参数:130 kV,250 mA,层厚5 mm,螺距0.7,重建层距5 mm。先行全腹平扫,再行全腹或中上腹多期增强扫描。采用Medrad Vistron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团注法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300 mgI/mL),剂量1.5~2.0 mL/kg体质量,流率2.5~3 ml/s,动脉期延迟时间为20~25 s、静脉期60 s,实质期120 s。数据传输到工作站,行MPR进一步观察肿瘤转移情况。

2 结果

本组36例的CT表现主要有:①腹水33例(91.7%),少量腹水8例(22.2%),中至大量腹水25例(69.4%),无腹水仅3例(8.3%)。②肠系膜及大网膜改变表现为:a.污垢状改变,位于网膜27例(75.0%),肠系膜14例(38.9%)。b.结节状改变:结节灶位于网膜24例(66.7%),系膜10例(27.8%)。c.饼状改变(图1):大网膜呈饼形增厚改变7例(19.4%),肠系膜6例(16.7%)。③腹腔内囊性占位性病变,表现为中网膜囊样改变2例(5.6%)。④腹膜改变,本组表现为结节(图2)、斑块状32例(单发或多发,向腔内突起,占88.9%);污垢状17例(47.2%);饼状6例(16.7%)。⑤小肠改变,小肠由于聚集、粘连、扭曲失去正常形态,管壁增厚,累及部分或大部分肠管壁以系膜缘侧为著。小肠壁增厚6例(16.7%)。

3 讨论

3.1病理基础腹膜腔转移瘤是腹部恶性肿瘤沿系膜、韧带直接蔓延、腹膜腔种植及淋巴转移、血行转移的结果。原发肿瘤以胃、结肠或卵巢多见,其次为胰腺、胆道或子宫。腹腔脏器肿瘤累及浆膜后瘤细胞脱落,种植于腹膜、大网膜或肠系膜的表面,生长繁殖,被腹膜的结缔组织所包绕,形成大小不等的转移性结节,结节可呈米粒状、结节状。肿瘤栓子也可经肠系膜血管到达系膜小肠的游离缘壁,在肠壁内种植、生长,形成壁内肿瘤结节。腹腔内肿瘤细胞也可被膈下的淋巴管捕获,再经过腹膜的淋巴管进行播散[1]。

3.2 CT表现①腹水为人体组织间隙过多的液体积聚于腹腔,呈均匀水样密度影。仅位于肝肾隐窝或肝外侧缘称少量腹水。当腹水围绕整个腹腔脏器,并进入小网膜囊内时为中等至大量腹水。腹水为转移瘤最常见表现,有利于对腹膜病变的观察,特别是局限性积液对转移性肿瘤有提示意义。②肠系膜、大网膜及腹膜呈污垢、结节状及饼状改变,表现为脂肪密度不均匀、浑浊,肠系膜或大网膜内出现局灶性多发细小的点状、短条状的污垢样密度影;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位于脂肪密度的肠系膜或大网膜内可见;大网膜或肠系膜正常均匀的脂肪密度,被饼状软组织密度影所取代。大网膜或肠系膜上污垢状、结节状、饼状改变常同时存在,且3种表现为递进关系,细点污垢状可增大为结节状,多发结节再融合成饼状。③腹腔内囊状改变,可单发或多发,囊腔内见水样密度,有占位效应相邻脏器局部可呈弧形受压,单纯性腹水无此改变,故可作为鉴别点。④腹膜不均匀增厚,呈结节状、宽带状或块状改变,宽带状较多见,结节状次之。宽带状瘤灶可能是结节融合的表现。增厚的腹膜增强扫描后都表现为明显强化。⑤小肠由于聚集、粘连、扭曲失去正常形态,小肠管壁增厚,累及部分或大部分肠管壁以系膜缘这一侧为主[2]。结合本组数据,污垢状、结节状改变较为普遍,大网膜上细小点状、污垢状为早期改变。

3.3原发性肿瘤转移至腹膜的途径原发性肿瘤转移至腹膜有4种途径:沿肠系膜和韧带附着处直接扩散,腹腔内种植,淋巴蔓延和血源性播散。很多肿瘤主要通过某种特定途径进行转移,从而产生特征性的CT表现[3]。①沿腹膜表面直接扩散:卵巢、胃、结肠和胰腺的恶性肿瘤,可沿邻近的脏腹膜表面扩散,横结肠系膜是胃、结肠和胰腺病变扩散的重要途径,也可沿胃结肠韧带扩散。胰尾肿瘤可沿膈结肠韧带及结肠脾曲,胆道肿瘤常沿肝胃韧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扩散,卵巢癌可沿附近的所有间皮表面广泛扩散,有时可出现钙化。②腹腔内种植:最常见于Douglas窝、回盲肠附近的下部、小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和右侧结肠旁沟,最常采用这种方式播散的原发肿瘤有卵巢、结肠、胃和胰腺腺癌等。肿瘤的腹腔内播散最常累及小肠系膜和大网膜。腹膜假性黏液瘤多为阑尾的原发性黏液腺癌,卵巢是第2常见部位。③淋巴播散:淋巴蔓延对于转移癌在腹腔内播散起着次要作用,但却是淋巴瘤扩散至肠系膜淋巴结的主要方式。④血源性转移:肿瘤栓子可通过肠系膜动脉播散至肠管的系膜缘对侧,并在此种植生长,形成壁内肿瘤结节,在CT图像中,这些瘤栓的转移可造成肠系膜增厚或肠壁增厚[4]。通过对全腹行MSCT平扫加增强扫描及MPR后处理,能更好地显示转移灶的范围和位置,对判断转移瘤的转移途径具有提示意义。

3.4鉴别诊断腹膜转移瘤的诊断需结合患者病史及典型的CT表现,且应与以下疾病鉴别[5]:①结核性腹膜炎,腹水的CT值常大于20 HU,相对高密度腹水是结核较为特征性的改变,但也可呈水样低密度;腹膜上散在或弥漫性斑片、粟粒状结节,可能是淋巴结结核破裂播散所致;大网膜、肠系膜增厚结核性腹膜炎患者以污迹样改变、壁层腹膜均匀增厚为主[6];肠曲粘连、固定。②腹膜间皮瘤,沿腹膜表面浸润生长,使腹膜呈广泛不规则增厚,形成结节肿块;侵及肠系膜时,因其僵硬收缩而呈放射状,也可呈饼状腹膜。结合其形态学特点,有无脏器转移、淋巴结肿大和临床资料等可与结核性腹膜炎及腹膜转移癌鉴别[7]。③腹膜炎,常有发热、腹膜增厚以块样为主[8],但无结节状突起,有腹水。④腹茧症,为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肠系膜及小肠粘连、牵拉,部分聚集成团,肠管平行排列呈“香蕉状”或“手风琴状”,大网膜呈“蚕茧样”包绕肠管,肠襻周围可见纤维包膜,包膜厚度不均匀,CT增强扫描实质期纤维包膜轻度强化[9]。

图1 男,75岁,胃癌转移瘤 图1a平扫腹膜脂肪间隙模糊,大网膜见短条状、饼状软组织影(箭头)图1b增强扫描静脉期大网膜短条状及饼状软组织影可见强化(箭头)图1c增强扫描静脉期冠状面显示增厚的大网膜(箭头)图2女,48岁,卵巢癌转移瘤 图2a平扫腹膜见结节状软组织(箭头),肝缘呈弧形受压 图2b增强扫描静脉期显示结节呈中度强化(箭头)图2c增强扫描静脉期冠状位显示结节位于右肝外上缘(箭头),相邻肝实质受压

[参考文献]

[1]王俊青,乔英. MSCT对结核性和癌性腹膜炎的诊断及鉴别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2,12(50):76-78.

[2]董国礼,刘兴华,翟昭华,等.多层螺旋CT检查在腹膜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9,7(24):783-786.

[3]刘璐,刘太运.腹膜转移癌的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5,13(1):99-101.

[4]Joseph KTL,Stuart SS,Robert J,等.体部CT与MRI对照(下卷)[M].尹建忠,张龙江主译.祁吉审校. 4版.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8:1077-1081.

[5]卢光明,陈君坤. CT诊断与鉴别诊断[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421-423

[6]柏超.多排螺旋CT在结核性腹膜炎、癌性腹膜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4,27(24):91-92.

[7]陈海雄,胡秋根,王秋实,等.弥漫型恶性腹膜间皮瘤的MDCT征象分析及其鉴别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34(1):83-87.

[8]尤国庆,刘蕾,许禹. CT检查在鉴别结核性腹膜炎与感染性腹膜炎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4):926-927,930.

[9]何剑,沈健,周玮,等.多层螺旋CT在诊断腹茧症中的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5,31(1):95-97.

收稿日期(2015-12-06)

[通信作者]杨一春,E-mail:295222511@qq.com。

DOI:10.3969/j.issn.1672-0512.2016.03.040

猜你喜欢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原发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征象分析
多序列联合应用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弥漫性轴索损伤CT、MR动态观察
X线平片及CT诊断外伤性肩关节脱位的价值
杓状软骨脱位的128层CT诊断
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CTA表现
中央型肺癌螺旋CT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