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后患者的血浆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2016-06-03钱洪波吴高远
钱洪波 吴高远 殷 骏
安徽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安庆 246002
脑外伤后患者的血浆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钱洪波吴高远殷骏
安徽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安庆 246002
【摘要】目的研究脑外伤后患者的血浆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8例脑外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一时期健康体检5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变化及GCS和GOS和不同GCS及GOS患者的凝血及纤溶指标。结果观察组PT、FIB、FDP和D-二聚体差异显著(P<0.05),APTT和TT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GCS和GOS评分患者的PT、FIB、FDP和D-二聚体显著差异(P<0.05),APTT和TT无差异(P>0.05)。结论患者的PT时间延长,FIB、FDP和D-二聚体明显升高,PT、FIB、FDP和D-二聚体可反映脑外伤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关键词】脑外伤;凝血纤溶系统;严重程度;预后
急性脑外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可达40%~70%,部分患者甚至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本文观察脑外伤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01—2014-06我院收治的98例患者为观察组,男59例,女39例;年龄24~63岁,平均(41.2±16.8)岁;车祸外伤69例,摔伤14例,高空坠落伤11例,其他4例。选取同一时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4~63岁,平均(42.1±16.2)岁。2组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观察组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1)所有患者均在受伤后4 h内入院,经颅脑CT确诊为颅脑闭合性损伤。(2)无其他部位的严重创伤,无严重的的失血、低氧血症等。(3)未合并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贫血、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肝肾功能不全等,近1个月内无凝血及抗凝药物的应用史。
1.3血样检测对比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抽静脉血,加入枸椽酸钠抗凝,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分离血浆,所有样本的检测在2 h内完成。使用STAGO 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对血液样品的凝血纤溶指标进行检测,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对凝血、纤溶等6项指标进行检测分析,记录98例患者入院时,入院3 d和入院7 d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并与对照组做比较。
1.4脑外伤神经系统评分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价患者的伤情和预后[2-3]。GCS>8分为轻中型损伤,GCS≤8分为重型损伤,GOS评分1~3分为预后不良,4~5分为预后良好。
2结果
2.12组凝血和纤溶指标比较观察组PT、FIB、FDP和D-二聚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和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凝血和纤溶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入院时相比,*#P<0.05;与入院3 d相比,*#※P<0.05
2.2观察组不同严重程度GCS与凝血纤溶指标比较观察组入院时的GCS为3~15分,平均(8.2±5.1)分;其中GCS>8分者69例,GCS≤8分者29例,2组患者的PT、FIB、FDP和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和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严重程度患者凝血纤溶指标比较±s)
2.3不同预后患者GOS与凝血纤溶指标比较观察组入院时GOS为1~5分,平均(3.1±1.7)分;GOS 1~3分27例,GOS 4~5分71例,2组患者的PT、FIB、FDP和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和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预后患者凝血纤溶指标比较±s)
3讨论
凝血功能异常是患者发生脑外伤后常见较为危险的并发症。正常情况下,机体的凝血-抗凝,纤溶-纤溶抑制系统功能维持在动态平衡状态,创伤、感染和毒素等因素均可导致平衡的破坏,患者发生凝血纤溶系统的异常[4]。由于脑组织中分布有大量的组织因子,当发生颅脑外伤时,大量组织因子(即凝血因子III)释放到血液,导致外源性凝血途径激活,大量凝血因子的消耗和继发性的纤溶亢进,引起消耗性的凝血功能异常[5]。本研究观察组患者的PT时间延长,FIB、FDP和D-二聚体明显升高,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弱,纤溶系统亢进,而患者APTT和TT无统计学差异。FIB不仅是脑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还可用于脑外伤患者的预后的判断。FIB低于6.5 g/L的患者伤情较轻,患者预后较好,而高于8.2 g/L患者的预后较差。FDP和D-二聚体可直接反映患者的纤溶系统,观察组FDP和D-二聚体明显升高,结合FIB的升高,可认为脑外伤患者早期处于纤溶亢进状态,FIB上升,血管内形成大量血小板和FIB为主要成分的血栓,大量凝血因子的消耗导致纤溶FDP,D-二聚体迅速上升,我们认为是颅脑伤早期机体处原发性纤溶亢进状态,FIB急剧上升,形成以血小板和FIB为主要成分的微血栓,大量凝血因子的消耗导致纤溶系统亢进,PT延长。本研究中不同GCS和GOS评分的患者入院时的PT、FIB、FDP和D-二聚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故PT、FIB、FDP和D-二聚体可以反映脑外伤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有助于指导临床工作。
4参考文献
[1]Cooper DJ,Rosenfeld JV,Murray L,et al.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in diffuse traumatic brain injury[J].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1,364(16):1 493-1 502.
[2]Chamoun RB,Robertson CS,Gopinath SP.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blunt head trauma and a Glasgow Coma Scale score of 3 at presentation[J].Journal of neurosurgery,2009,111(4):683.
[3]Kosty J,Macyszyn L,Lai K,et al.Relating quality of life to Glasgow outcome scale health states[J].Journal of neurotrauma,2012,29(7):1 322-1 327.
[4]罗安志,龙鸿川,阚奇伟,等.颅脑外伤迟发颅内出血与凝血异常关系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10):971-973.
[5]周莉莉,韩悦,朱倩,等.组织因子微颗粒的检测及其在出凝血异常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2,20(4):937-940.
(收稿2015-05-12修回2016-03-31)
【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8-00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