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生理学疗法配合高压氧治疗改善婴幼儿脑瘫运动功能效果评价

2016-06-03黄小英罗惠琴何爱华张利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8期

黄小英 罗惠琴 何爱华 赵 萍 张利娜

广东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惠州 516003



神经生理学疗法配合高压氧治疗改善婴幼儿脑瘫运动功能效果评价

黄小英罗惠琴何爱华赵萍张利娜

广东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惠州516003

【摘要】目的观察神经生理学疗法配合高压氧治疗改善婴幼儿脑瘫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婴幼儿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儿仅给予神经生理学治疗,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对比2组患儿站立与步态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结果研究组患儿站立与步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儿运动功能评分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GMFM各指标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神经生理学疗法配合高压氧治疗可以更好的改善婴幼儿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神经生理学疗法;高压氧治疗; 婴幼儿脑瘫

婴幼儿脑瘫是指婴幼儿出生前至出生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组织发育受损引发患儿中枢神经性运动障碍以及姿势异常[1]。随着患儿的发育,还会出现智力落后、癫痫和感觉障碍等并发障碍[2]。婴幼儿脑瘫不仅会给患儿自身带来极大的生活能力限制,还会给患儿家庭带来严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运动障碍是脑瘫患儿出现的最早的症状,对其进行干预有助于改善患儿整体生活质量和预后。神经生理学疗法对于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已得到广泛验证,成为婴幼儿脑瘫治疗的首选方法。高压氧治疗已被证实可以改善多种神经损伤疾病[3]。现探讨两种治疗方法在改善婴幼儿脑瘫运动功能中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01—2014-12收治的78例婴幼儿脑瘫患儿,均依据中华儿科专科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男41例,女37例;年龄29 d~7岁,平均(3.6±1.3)岁;痉挛型50例,手足徐动型15例,肌张力低下型9例,混合型4例。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学会批准,所有脑瘫患儿的家属均被告知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采用双盲、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2组男女比例、年龄、疾病分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2组患儿均由专业治疗师采用Bobath法为主,结合Rood及Vojta等常规神经生理学疗法进行康复治疗,30 min/次,30 d为一个疗程,连续进行3个疗程。研究组患儿额外给予高压氧治疗,压力维持176.5~191.7 kPa。14 d

为一个疗程,每隔2周重复1个疗程,连续进行3个疗程。

1.3观察指标以文献报道方法[4]和粗大运动功能评价量表[5]评价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实际得分=检查功能区得分之和/检查功能区数,功能区得分=每一功能区得分之和/ 最大评分数×100。对于1岁以上患儿以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判断患儿站立与步态情况。

2结果

2.12组站立与步态评分比较研究组患儿站立与步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站立与步态评分比较±s)

2.22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研究组患儿运动功能评分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比较±s)

2.32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比较研究组患儿GMFM各指标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比较±s)

3讨论

小儿脑瘫对患儿生活质量影响大、致残率高,是影响我国儿童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目前,对于婴幼儿脑瘫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主要采用神经生理学治疗配合神经保护剂等药物治疗。由于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尚未成熟,脑组织的功能划分尚未定型,因此在脑瘫患儿发病早期进行干预,有助于促使脑部正常区域替代受损区域生理功能[6]。在本研究中所采用的Bobath、Rood和Vojta等神经生理学疗法是通过利用特定的反射活动、运动模式、皮肤刺激等方式抑制异常的活动,促进患儿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从而帮助脑瘫患儿建立正确的站立与步行方式[7]。然而,该方法无法改善患儿脑部神经损伤,因此恢复程度可控性较差[8]。高压氧治疗可以增加患儿血氧含量,进而提高脑脊液、大脑和其他器官的供养,促进脑侧支循环的建立和改善微循环,一定程度上缓解脑瘫患儿受损脑部区域的缺氧状态,从生理角度改善患儿临床症状[9]。同时有研究表明,高压氧还可以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增加脑动脉血流量,兴奋脑部网状系统改善脑功能并阻止氧自由基对神经的伤害。

本研究证实,研究组患儿的站立与步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站立与步态评分是针对1岁以上儿童,有报道称神经生理学疗法在训练中运用了较多的被动手法,对于年龄较大患儿难以接受,易发生对抗影响治疗效果。而应用高压氧辅助治疗后可以有效增加患儿的站立与步态评分,证实高压氧治疗对于一岁以上患儿依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儿的动功能评分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同样发现研究组患儿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高压氧治疗配合神经生理学疗法可以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

综上所述,神经生理学疗法配合高压氧治疗可以更好的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4参考文献

[1]King G,Imms C,Palisano R,et al.Geographical patterns in the recreation and leisure participation of children and youth with cerebral palsy:A CAPE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network study[J].Dev Neurorehabi,2013,16(3):196-206.

[2]Tatla SK,Sauve K,Virji-Babul N,et al.Evidence for outcomes of motivational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s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cerebral palsy:an American Academy for Cerebral Palsy and Developmental Medicine systematic review[J].Dev Med Child Neurol,2013,55(7):593-601.

[3]Liu S,Shen G,Deng S,et al.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improves cognitive functioning after brain injury[J].Neural Regen Res,2013,8(35):3 334.

[4]任永平,魏玲.婴幼儿脑性瘫痪运动功能量表及其评价[J].中华理疗杂志,1995,18(4):216-218.

[5]Russell DJ,Rosenbaum PL,Cadman DT,et al.The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a mean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physical therapy[J].Dev Med Child Neurol,1989,31(3):341-352.

[6]Eliasson AC,Krumlinde-Sundholm L,Gordon AM,et al.Guideline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for children with unilateral cerebral palsy:an expert consensus[J].Dev Med Child Neurol,2014,56(2):125-137.

[7]Novak I,Mcintyre S,Morgan C,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of interventions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state of the evidence[J].Dev Med Child Neurol,2013,55(10):885-910.

[8]Darrah J,Wiart L,Gorter JW,et al.Stability of Serial Range-of-Motion Measurements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Can We Do Better[J].Phys Ther,2014,94(7):987-995.

[9]Asl MT,Yousefi F,Nemati R,et al.99mTc-ECD brain perfusion SPECT imaging for the assessment of brain perfusion in cerebral palsy (CP) patients with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J].Int J Clin Exp Med,2015,8(1):1 101.

(收稿 2015-05-15)

【中图分类号】R7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8-0071-03

基金项目: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4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