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标签

2016-06-03郝志舟

中国青年 2016年6期
关键词:蚁族贴标签白骨精

文-本刊记者 郝志舟



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标签

文-本刊记者郝志舟

我们所有人来到这个世界 都不曾带来任何一张标签, 走的时候却要带着 贴满全身的标签离去。

有人说,这是个标签化的时代,这个说法既正确又不完全正确。因为,标签化,早就是烙入人类基因的一件事。从古至今贴标签这事就没断过,根本不是哪一个时代独有的“法宝”。只是过去传媒不发达,一个标签要推广到全社会,非知名人士办不到而已。比如,上古时代孔圣人就总结说,“天下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早早地就给女人贴上了“难养”的标签,并将之与“小人”归为一类。当时没有女权组织,要不然孔夫子的长衫还不得被街道大妈撕扒成比基尼啊。你看,我们稍不留神就给别人贴上了“圣人”和“大妈”的标签,实在是不由自主。

他自幼失怙,性格鲁莽、直率又不失可爱,“家住沂州翠岭东,杀人放火恣行凶”,使一双板斧,入万人军中如砍瓜切菜,勇猛无比,江湖人称“黑旋风”——这人便是梁山好汉李逵。单只一个小说里的人物形象,为了描述其性格、形象、表明身份,我们就用了将近十个标签。在后来的民间话语体系中,李逵亦常常是“直率”“粗鲁大汉”的代名词,标签准确无异议。此外,“李逵”与“李鬼”还被比作真货和假货。衍生出来的标签也如此“知名”,李鬼泉下有知,不晓得是该哭还是该笑。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给人贴标签这事,比较容易从其外表、性格、职业、出身、教育、年龄等角度入手,与今天的人口统计和社会科学研究使用的变量因子几乎如出一辙。

按年龄段贴标签:80后、90后……

“×零后”。社会学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将每10年分成一个阶段加以研究,“80后”就是1980年1月1日至1989年12月31日出生的人群。对这一代际的研究和报道,常常集中于“轻狂”、“张扬”、“离经叛道”“垮掉的一代”等负面含义的标签,备受争议。由于80后是国家执行计划生育后所出生的第一代人,亦与“独生子女”这四个字的标签密不可分。

与“80后”相对应的是“90后”。共同的时代背景、成长环境、教育方式等因素,影响着80后,也影响着90后。与上代人不同的是,90后同时被贴上了“互联网原住民”的标签,上网是他们与生俱来的生活习性。而由此派生的标签,比如“二次元”、“萌”、“宅”、“腐”等动漫元素,也充斥于他们的表达中。

按职业性质贴标签:体制内、体制外……

中国人是这个世界上已经为数不多的十分关心别人的收入与职业的族群,比如给别人贴上“体制内”、“体制外”的标签。

“体制内”这个词和年复一年的公务员考试一样深入人心。当你于千军万马之中冲杀出来考上公务员的时候,意味着你就是“体制内”的一员,意味着你今后的生活就是“上班领工资,结婚生孩子”的安逸日子——至少大部分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和十年浩劫的“50后”、“60后”们是这么告诉他们的“80后”孩子的。

按收入水平贴标签:白骨精、蚁族……

“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

21世纪什么最贵?不外乎“人才”,“白骨精”就是人才的代名词。这个新世纪才火起来的标签,代表着都市中外表看来光鲜靓丽,实际上工作“压力山大”、每天疲于奔命的年轻人。所以,“白骨精”字里行间投射出来的,是难以言喻的丝丝酸楚。

大龄“白骨精”,则多数指的是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长相也无可挑剔,却因择偶要求比较高,导致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而变成“剩女”的大龄都市女青年。“剩女”,与“圣女”音同,这是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说明我们的标签与时俱进。更进一步,还有“剩斗士”“必剩客”“斗战剩佛”“齐天大剩”,分别指向28-30岁、31-35岁、35岁以上的未婚青年,这些标签,个个“酸爽”。

无工作、无房子、状况差、挤在一起居住的人,被贴上了“蚁族”的标签。

这个标签本来是形容“处于拥挤状态及工作任劳任怨、劳动时间长、工作忠良、有团队精神的日本居群”,后来被借指中国低收入聚居群体,包括城市拥挤聚居的普通市民、农民工、毕业生、“北漂”——除了恶劣的居住环境,他们手里收获的就是满满的标签。近年来,青年学者廉思撰写的有关“蚁族”的研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蚁族”现象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北京最大的“蚁族”聚居地唐家岭改造已提上日程。

按照出身贴标签:凤凰男、孔雀女、富二代、矮穷挫……

“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根红苗正”、“黑五类”,这样的标签已经随着文革的远离而淡去。但是“穷山恶水出刁民”这种以出身定秉性的简单二分法和人种论、阶层论,仍然不乏买单者。

出身贫寒,经过努力读书跳出农门,在城市立足的男性,迎娶高官富贾乃至皇家的女孩子,这在古时叫做“寒窗苦读”“才子佳人”“光宗耀祖”,常被民间戏曲搬上舞台。今天,他们被赋予了一份相当尖刻的标签:“凤凰男”,取山窝窝里飞出的金凤凰之意。

网上对“凤凰男”的描述是:“凤凰男”的所有成就,都是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得来的,得与失之间的自卑和恐惧,会导致其不停的计算自己的付出和得到,“聪明、刻苦、节俭、自卑、精明”。

与之对应的是“孔雀女”,别以为这是个好标签:“指在城市父母溺爱下长大的娇娇女,单纯、虚荣心强、小资讲究、不通世故”。故事的情节往往是,“凤凰男”奋斗了18年,才能跟“孔雀女”坐在一起喝咖啡。其中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上海本地论坛“宽带山”的网友还发明了另外一个在上海很流行的词,“硬盘”。这个标签指代的是所有非上海的土生土长中国人,因为在某些上海人的认知里,外地人都是“乡下人”。“外地”的拼音简写“WD”恰与硬盘厂商“Western Digital”的缩写相同,于是宽带山的网友们就给“外地人”结结实实地打上了“硬盘”的标签。“硬盘”的英文是Hard Disk,简写“HD”,与“混蛋”的拼音首字母相同。所以,当你被贴上“HD”的标签的时候,千万别以为这是上海朋友在恭维你“厚道”。

你是多金有才、外貌出众的“高富帅”“白富美”,我唤你一声“富二代”,你敢答应么?

你开宝马坐奔驰、气势如虹,老爹不是“李刚”就是“少将”,我叫你一声“官二代”,你敢答应么?

你是“矮穷矬”,立刻就会被联想到相貌平平、生活窘迫,娶不到媳妇、对社会怨气大;他们叫你“绿茶婊”,说你看起来来素面朝天、人畜无害,其实却是工于心计,野心比谁都大;还有“傻白甜”、“小鲜肉”,字里行间就充斥着秀色可餐。

你的精力和兴趣都在文学、哲学、艺术,醉心于这些“无用之用”,于是他们称呼你“文艺青年”,简称“文青”;你的荷尔蒙让你不甘于默默无闻,你有情绪,“对社会的不公现状不满”,愤怒加上青春,他们为你命名“愤怒青年”,简称“愤青”。

够了。风物长宜放眼量,标签太多防断肠。

贴标签这种做法,是一种对人的物化。我们讨厌被标签化、脸谱化,却对给别人贴标签津津乐道。去标签、贴标签,周而复始,永无穷尽。戏谑的是,我们所有人来到这个世界都不曾带来任何一张标签,走的时候却要带着贴满全身的标签离去。这就是命。

猜你喜欢

蚁族贴标签白骨精
小熊贴标签
拒绝被贴标签
我给酸奶贴标签
贴标签
我是白骨精
我是白骨精
我是白骨精
我是白骨精
弱势群体新闻报道的存在问题分析——以“蚁族”为例
“蚁族现象”的伦理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