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者吃相莫要太难看

2016-06-03刘善伟

中国青年 2016年6期
关键词:周密阴谋学者

文-本刊记者 刘善伟



学者吃相莫要太难看

文-本刊记者刘善伟

公开与“避嘴”的制度如果足够周密, 用知识来遮掩的阴谋也会大白于天下。

日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完成了两院新院士的增选。中国工程院致信新院士,不宜过多社会兼职。这触及了一个难点,也是一个痛点,即:学者该不该兼职,或者该形成怎样的兼职制度?

对于学者,人们大都是尊敬的,缘于国人历来尊重文化人的情怀。只要你有水平,有文化,即便你出身贫寒,一样会有人赏识你,尊重你。如果年轻,一些姑娘不会欺负你少年穷。即便低微,也有人肯三顾茅庐。甚至有极端的例子,如姜子牙八十岁的时候,还可以得到文王的赏识,并流芳后世,这是国人对文化、智慧的敬仰。

无奈的现实是,众多专家成为网友眼里的“砖家”。究其实,这缘于一些学者的吃相太难看,甚至为了钱做了违法的事,身陷囵圄。

走穴如明星,是学者们的本事,知识可以兑现成真金白银也是社会的进步,市场有需要,即便所售的知识品质未必好,总可以让市场优胜劣汰。

兼职虽然合乎情理,但一些学者的意见,不仅影响着舆论,甚至可以直接影响国家的政策。其中一些败类收了兼职企业的钱财,丧失学者的人格,巧言令色,大放厥词,置国家和社会利益于不顾。更有甚者,在承担国家政策研究项目的同时,又兼任着相关企业的职务,为了拿更多的兼职收入,泄漏政策走向,或蓄意把国家政策引向错误的道路,因此身败名裂锒铛入狱。

一些特殊的行业,一些特殊的岗位,有规定不许兼职。但社会分工增加了,这类规定的范围显然也要扩大。

或许,该设置一些规则,承担国家政策方向研究的学者,须回避有利益关系企业的兼职,当然也可以在二者之间做个选择。

或者,该形成一些惯例,当学者在媒体发表观点时,需要注明自己与话题相关的兼职。以此让公众明确其中的利益关系。

对学者来说,公开是一种坦荡:我在这行谋利,我的专业发言可能受我的利益影响,正确与否,请听闻者自做判断。

公开是否到位是另外一个问题。这些年,一些股市上的“带头大哥”,以专家的身份在电视、纸媒上荐股,而后拉高出货。一些特殊行业,显然还需要更细致的审查,更明确的规定。如果要求公开荐股者必须公布自己或利益相关方的买入价、出货价,那么利用荐股犯罪的人也就没有了操作的空间。

有时,学者学会“避嘴”是一种美德。当你既是房地产商,又是行业的大咖,如果总说些恐吓消费者的话,就明显不够厚道。“不买房当心返贫”这样的话语,从专业知识角度来讲,也并不周密,你怎么知道人家拿去投资不会赚更多的钱?请做些专业的表述好不好。

公开与“避嘴”的制度如果足够周密,用知识来遮掩的阴谋也会大白于天下,专业的见解便不能用来骗人,而是造福大众,自然,人们对知识和专家们的尊重便会重新回归。这是一个尊重知识的国度,网友们并不想把专家怀疑成“砖家”,只是他们受过伤害,纯真的求知心灵被无情地践踏过。他们启动了自我保护机制。

每个人都希望听到专业的声音,专业的判断,专业的建议。再高水平的人,也需要有兼听则明的美德。只是不希望当我们放低了自己的身段,以谦虚的心态,用宝贵的时间,看到的是有阴谋的“砖家”的观点,是别人挖的坑,甚至是窃国大盗满是弯弯绕的歪理邪说。

所以,奉劝那些所谓的专家,请大大方方地公开你背后的兼职,请公开你的相关操作,让我们看得明白,让你赢得坦荡。即便你富得流油,那也是你的本事,青年人也会对你表达内心的尊重。

猜你喜欢

周密阴谋学者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当闺蜜变成姑嫂
峡谷阴谋
照应周密,行文流畅
赵高的阴谋
夏天的风秋天的雾
学者介绍
梅花绽放 满园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