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磨课法宝:背下课文时时磨

2016-06-02方西河

今日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课文教材教学

方西河

“磨课”,是教师备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不管是个人备课还是教研活动,“磨课”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磨课”的水平及程度,决定着备课的水平与质量。这正是我成长的经验所在。

三次三等奖后的转机

刚参加工作是20世纪80年代末,那时好像没有“磨课”一说,只记得几年后先后三次参加区级课堂教学竞赛均收获三等奖,如此经历让我倍感苦恼,我到底如何才能备好课,上好课。

直到2000年第四次参加区级课堂教学竞赛,才有了新的转机。

那是“新大纲新教材”教学比武,我任教初一语文,抽到的课文是《扁鹊见蔡桓公》,提前两天备课。由于自己对新的教学大纲也比较熟悉,特别是课文短小,我能全文背下来,因此在试教后反响不错。稍加改动,并把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移植过来,一堂精彩的课便呈现在评委面前。这一次,我终于拿到了比赛的第一名。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我发现,能背下课文再去备课,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磨课”之前先要“背”

2001年进入城区学校教书后,我便开始了“背”课之旅。

说起来也是偶然的事。一次教《迷人的张家界》,我要学生背下课文,我也当场跟着一起背。谁知我一段一段地背完后,竟然有同学不相信,硬说我是事先做好了准备的。于是,我不得不在第二节课由他们当场检测,即背下他们随机选择的段落。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五个段落我都一口气背了下来。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我发现了自己的潜力。于是,我渐渐养成了背课文的习惯。

背下课文再去备课,情况完全不同。因为课文在心中,随时都可以进行磨课。2007年,我接受送教任务,在邻校教《鹿和狼的故事》。课文讲的是20世纪初,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下令捕杀狼群,最后导致生物链不平衡而引起巨大后果,提出“人只根据片面的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的道理。我在备课时先通读了课文,写出教案后,发现这正是我们平时深恶痛绝的教案——简单、平淡、低效,于是只得全部推翻,重新备课。

我把课文反复朗读,不久,课文便能流利地背下来了。我并没有去查阅教学参考书,也不上网搜索名师设计与实录,而是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背,并不断地设计教学流程。总体上感觉不错,但总觉得特色不太明显,没有达到我想象的高度。我继续背诵,希望能有所突破。送教前一天晚上,我睡下后又背起了课文,背着背着,突然,我感觉到作者在讲述狼吃鹿对生态平衡有好处时,没有讲到位。我脑海中再把这一片断回放一遍,果然,作者只讲到了控制数量和控制疾病两方面。作者说:“这是因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森林也就不会被鹿群糟蹋得面目全非。同时,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我觉得应该还有第三条理由,即鹿为了逃命拼命奔跑从而提高了种群素质。我如获至宝,马上将这一重大发现及教学思路记录下来。第二天,我上此课,受到老师们的一致好评,特别是下面的教学,更是让老师们赞不绝口。

师:归纳一下:狼吃鹿,一是可以控制鹿的数量,二是可以减少疾病。我们还发现了一条理由,鹿为了不被吃掉,就会拼命地奔跑,这样鹿就会更加强壮。可是课文中没有写这一点,看来作者也有失误的地方。这样吧,我们就帮作者把这点补起来。这点要补在什么地方呢?(学生找到位置后)我们再来读读这一句,看要接上一个什么词语才会顺畅。

生:可以加上“而且”,还可以加“并且”。

师:对,我们就把这句话加上去吧。加完后,自己读一读,看是不是顺畅。

生:……而且提高了鹿的奔跑速度。

师:请注意,我们可不是在培养跑步冠军。

生:……而且,鹿为了逃命,只好拼命地奔跑,速度提高了许多,身体也健壮了许多。

生:……并且,狼在追赶鹿的时候,鹿会拼命地逃跑,这样会使鹿变得更加强壮。

师:我们的水平真高,把作者漏掉的地方补好了。

这个教学实录及备课历程发表在省级刊物上,这一片断还收录到人教版教学用书中去了。这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背下课文后反复“磨课”,确实是提高备课质量的法宝。

时时“磨课”收获多

这次成功的经历让我对“磨课”有了新的理解。我把自己的成长故事在教研组中分享,得到了领导与同事们的肯定。在后来的教学中,我便自觉把“背”作为备课的前提,让“磨课”融入日常教学中。

通读教材,总体把握。每学期领到教材,我总要在第一时间把全册教材通读三遍以上,并把目录背下来,这样就可以从总体上把握教材体系。再结合对课标的理解,对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及课时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分篇背诵,随时“磨课”。发完教材,我便与学生约定一起“背书”。等到上第一节课时,我已经能把第一篇课文流利地背下来了。一般来说,每上一篇课文,我都是提前几天把课文熟读至背,这样好给自己留下充足的“磨课”时间。同时,也给学生做出榜样,他们在熟读至背的过程中,也慢慢地品味出课文的韵味,有时也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虽然大部分时候并不中肯,但有这样的举动还是令人欣喜的。在“磨课”时,我把写作训练融入其中,用一个“写手”的眼光去看教材,看哪些地方表达令人叫绝,哪些地方表达平平淡淡。这样,设计时常常别出心裁,教出后效果不错。在带领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徜徉时,他们慢慢地学到这样的品味方法,无论是课文批注还是自我写作,都常有一番新的气象。

广泛阅读,精选资源。“磨课”离不开广泛的阅读,除了阅读名师设计、实录以吸取营养外,更主要的是阅读与之相关或看起来毫不相关的内容。如《草船借箭》一课,语文版教材选用的是原著,近2000字。同事们反映说,课文是原版的,难以读通,至于如何教,就更没有办法了,希望我能教出先行课。我很乐意地接受任务,由于平时熟读过《三国演义》,并对传统文化热爱有加,背下过一些古文,因此背下课文难度并不大。“磨课”时我把“瞻前顾后,反复揣摩”作为教学主线。这样,在检测学生是否“读通”的同时,把课文以外的故事补充进来,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对课文的教学。这样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并且,他们通过朗读原著,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及时反思,总结提升。教学是遗憾的艺术,“磨课”也是如此。一次又一次的“磨课”经历,都是一次次难得的成长之旅。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及时反思,并把这些心路历程记录下来,自己的“磨课”能力又有新的提升。记录详实的反思材料,又为教育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这样,“背”课——“磨课”——教学——反思——写作,构成了我们专业成长不可或缺的环节,我们正是在这样的环节中不断成长。

作者单位: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朝阳小学校

猜你喜欢

课文教材教学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背课文的小偷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