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联储到底要做什么

2016-06-02崔鹏

第一财经 2016年20期
关键词:伯南克精确性前值

崔鹏

5月18日,美联储透露了其4月议息会议的内容,显示如果有可能,美联储将在6月加息。这和原来耶伦表述过的所谓鸽派言论似乎有冲突。本来还算平静的资本市场又热闹起来了。美联储到底会不会在6月加息,成了很多市场参与者要押宝的一件事。

很多人猜测美联储态度变化的根据是美国不断发布的非农数据,不幸的是,这个数据在不同月份变化非常大,整个市场像老鹰捉小鸡一样跟着来回波动。比如,3月美国非农就业人口新增21.5万人超出预期,而到了4月美国非农数据又不怎么理想:数据显示,美国4月非农就业人口新增16万人,与预期增加的中位数20万人相差4万人,前值由21.5万人修正到20.8万人。美国4月失业率与前值持平,维持在5%,与预期值4.9%相差0.1%。本来人们以为加息不会那么早到来,但是美联储的态度又变了。

其实现在来看,投资者真的没有必要那么关注美国一些具体的经济数据,只要看美国这个经济体的整体情况就好了。总的来说,美国经济还是保持着坚定的复苏,它的速度虽然缓慢,也很难改变,其通货膨胀水平也不会在短时间出现急剧的变化。

所以对于那些加了杠杆并且追求短期投机利益的参与者来说,猜测美国下一次非农数据的变化以及它对美联储态度的影响是有意义的,但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这种猜测性价比其实很低。

再说下美联储及现任主席珍妮·耶伦的态度,她有点选择困难症。进入1980年代以来,美联储主席除了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是犹太人之外,美联储对市场的表述或者是自己对经济的看法差别都非常大。

1979年到1987年的美国英雄保罗·沃尔克总是特立独行,按照自己的思路来管理美联储,而几乎不管市场到底是怎样的。他上任后就把联邦利率调得高高的以抑制通胀,也不管1982年到1983年美国经济出现的大幅度下滑。而他的决策造就了1980年代后美国经济的长期繁荣。

其后的格林斯潘喜欢把话说得含含糊糊,让市场去揣测并慢慢理解。再之后的伯南克,处于美国经济最危急的时刻,情势造成他无法估计市场的反应,于是先把大笔流动性注入到市场中再说。伯南克的时代就是个QE(量化宽松)时代,他大胆拯救了整个美国经济,虽然这留下了很多后遗症,但对全球经济都是有利的。

耶伦时代,情况比伯南克时代要复杂。虽然不需要耶伦打破常规做些什么,但是需要耶伦的手段更加精准,在经济稳健变好的情况下把过剩的流动性抹掉。这种适度,的确要求决策者的判断有很高的精确性。关于这种精确性的争论比前一届美联储内部的争论要大,所以很多时候,美联储不同的人表达的意向并不完全相同。与此同时,耶伦似乎很关注市场对美联储决议的反应。这就成了一个互相反馈的系统,市场把美联储说的话当圣旨,而耶伦根据市场的反应修正自己的态度。正是因为这样,当你看耶伦及其同事表达意向时会觉得有点乱,特别是2016年以后。

这听起来有点复杂,但是耶伦的做法大概不会太出格。如果不是唐纳德·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他说如果他当选总统就不让耶伦继续当美联储主席了,谁知道以后还会发生什么),那么我们相信,美联储今年大概一共会加两次息,每次加息幅度还是0.25%。

这里还搅和着一个美元升值的问题。自从去年年底到现在,美元兑人民币一直在慢慢升值。而今年年初,中国国内还曾经出现过短期的美元恐慌,记得那时候很多投资者曾不惜成本从黑市买入美元。在一些金融机构看来,美元或许已经升值到头了,市场已经把以后几年的升值预期都算了进去。但是,考虑到欧洲和中国很可能继续保持一种相对宽松的状态,美元也许还有升值空间。

猜你喜欢

伯南克精确性前值
数字有形状吗?数字信息精确性和品牌标识形状的匹配效应*
测量工程的质量控制分析
试论法律术语翻译的精确性
伯南克称美经济年内见底
伯南克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