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文学应给孩子心灵“打底子”

2016-06-02王泉根

关爱明天 2016年5期
关键词:田园生活基石曹文轩

王泉根



儿童文学应给孩子心灵“打底子”

王泉根

王泉根,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儿童文学研究。著有《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中国姓氏的文化解析》等十余种著作。

儿童文学不仅仅是给孩子带来快乐的文学,也是给孩子带来快感的文学,这里的快感包括喜剧快感和悲剧快感。曹文轩曾说:“我的写作永远建立在三大基石之上:道义、审美、悲悯。这是我全部文字大厦的基石。”

当地时间4月4日,在第53届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话书展上,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正式揭晓,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该奖项,这是中国作家第一次获得该奖项。曹文轩在获奖感言中,充分表达了对中国儿童文学的自信:“获得这个奖项的意义不仅在于对我个人的文学创作生涯的鼓励,更重要的意义是让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的儿童文学就是具有国际水准的儿童文学。它不是颁给我个人,而是颁给中国儿童文学……”

曹文轩的小说有长篇、中篇、短篇,其内容大多定格于田园乡野与青少年生命世界,近年又力倡“成长小说”。阅读曹文轩小说的最大好处是会把我们的读书口味弄精致,从而产生一种对平庸、丑陋作品的本能排斥。曹文轩小说的这种审美格调与艺术魅力,大致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忧郁情调。曹文轩认为忧郁是一种高度文化教养的体现,忧郁是美的。“忧郁不是无节制地悲苦,更不是绝望哀号,这是一种很有分寸的情感。”他的目的是想使读者“在气质方面能有些质量”,当代文学需要“这种具有美感的忧郁”。

二是执着美感。曹文轩将美放到了很高的位置,努力“将自己的东西写得漂亮一些,再漂亮一些”。如长篇《山羊不吃天堂草》中的一章,用了两万字的篇幅去营造这种意境。

三是田园生活。曹文轩对田园生活的价值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面对现代社会人的生活现代化但情感却趋向简单和生硬这一存在,他深感“文学应承担起调节的职能,当田园生活将要逐步变成历史时,它应当用温馨的、恬静的笔调去描绘田园生活”。

四是语言实验。作家的职业规定了他是用语言进行特别创造,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品。曹文轩认为,一个作家必须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民族语言的特别长处和能力,小说作家尤应有强烈的语言实验意识,尽可能地发挥语言的功能,在读者能接受的前提下,努力使自己民族的语言显示出万般潇洒,大出风头。

曹文轩从道义感、情调、悲悯情怀三方面立论,认为儿童文学的目的“是为人打‘精神的底子’”。他认为,儿童文学不仅仅是给孩子带来快乐的文学,也是给孩子带来快感的文学,这里的快感包括喜剧快感和悲剧快感。一部世界儿童文学史上80%都是悲剧性的,安徒生童话的主体也是悲剧的。曹文轩曾说:“我的写作永远建立在三大基石之上:道义、审美、悲悯。这是我全部文字大厦的基石。”

显然,这是曹文轩站在更高的精神视野来看待儿童文学。这是超越了狭隘的民族语境,以一种人类文化大视野也即“全球意识”来重新解读儿童文学的价值意义。新世纪儿童文学需要的正是这样一种精神高度。童心是相通的,儿童文学是最能沟通人类共同的文化理想与利益诉求的,正如曹文轩所说:“如果今天有人觉得用神圣的目光看待文学是可笑的话,我想是不会有人去嘲笑用神圣的目光看待儿童文学的……如果他是人父人母。”

猜你喜欢

田园生活基石曹文轩
亲近厚实大地,疗愈澄澈童心
立足三个突出 奠定安全基石
两袖清风
我向往的田园生活
田园生活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曹文轩的影视作品
山林石屋,北京城边的田园生活
核 安全基石
用爱做教育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