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专业国际化创新型人才联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6-06-02赵东蕾高璞珍李金阳米万生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哈尔滨5000中船重工第703研究所锅炉及热能工程事业部哈尔滨50078
赵东蕾,高璞珍,崔 媛,李金阳,米万生,江 凌(.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哈尔滨5000;.中船重工第703研究所锅炉及热能工程事业部,哈尔滨50078)
核专业国际化创新型人才联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赵东蕾1,高璞珍1,崔媛1,李金阳1,米万生2,江凌1
(1.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哈尔滨150001;2.中船重工第703研究所锅炉及热能工程事业部,哈尔滨150078)
摘要:全球核电复苏和核能国际合作对核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哈尔滨工程大学与法国南特矿业学院联合培养双学位研究生,建立了国际合作培养研究生新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培养掌握现代核科学技术知识、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为我国国际化创新型核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核科学与技术;联合培养;双学位;国际化创新型人才
1 中外联合培养核人才的背景、现状及意义
1.1背景
核电是人类目前发现的颇具发展前景的未来能源之一。核能作为目前唯一可大规模利用的替代能源,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核电“十三五”规划初步方案显示,预计2030年核电装机规模达1.2亿~1.5亿KW,每年开工5~6台机组。据统计,每新增一个百万KW级核电机组,直接将有250~300人的核电运行和管理人才需求[1]。今年我国先后与阿根廷、英国、法国、南非等签订核电大单,对核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核能领域的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1.2现状
2008年,国际原子能机构通过设立“提升中国核工业发展能力”的超级技术合作项目,在我国成立了8个研究中心,其中核能教育培训中心设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心名称为“Upgraded Center for Nuclear Education & Training”,通过加强国内外交流,借鉴国际核教育与培训经验,推动我国核教育与培训水平的提高,提高整个中国的核工业人才教育培训质量[2]。
国内大学与法国开展核科学与技术双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的不多。西安交通大学核专业与法国UT集团开展有本硕连读项目,合作模式为4+4。清华大学自2007年起与法国国立巴黎高等矿业学校、里昂国立应用科学学院合作开展环境和能源领域的双硕士学位培养项目[3],核能系学生参与者6人,学生毕业获得清华核专业硕士及法国管理学硕士学位。
在此背景下,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与法国南特矿业学院关于联合培养核专业双学位研究生项目正式启动,首批学生已经获得两校共同颁发的学位证书。
1.3意义
通过与法国南特矿业学院联合培养双学位研究生,哈尔滨工程大学逐渐探索出了一套以国际化、创新、协作为主要特征的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借鉴法国的工程师培养经验,对提高我国核科学与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深远意义。
2 合作培养模式
2.1合作基础
南特高等矿业学院(以下简称“南特”)是18世纪法国最早一批成立的工程师学院,是欧洲核能工程师教育的联合创办者之一,也是仅有的几所受欧洲核能委员会认证的学校,在法国三年制工程师学校中排名靠前,核废物处理是最强的专业之一。部分课程直接聘请AREVA以及EDF工作人员或科研人员讲授。设有SUBATECH重点实验室,在核物理核化学方面拥有从最基础研究到应用领域的研究能力,科研条件优越,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科研实践场所。丰富的师资力量和充足的实验室条件为学生培养质量提供了保证。
哈尔滨工程大学(以下简称“哈工程”)是国内最早设置核专业的高校之一。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国内重点高校设立的第一个“核学院”,培养核动力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设计开发的专业人才。两校在核领域都有深厚的研究基础,开展交流与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核学科优势和特色,促进共同发展。
2.21+1联合培养模式
该项目属于双向项目,既有哈工程的学生到法国学习,也有南特学生到哈工程学习。参与联合培养的学生硕士一年级在各自的母校学习,二年级到对方学校学习。以哈工程硕士生为例,第一学年在国内学习专业基础和学位课,包括核反应堆工程、核动力装置热力分析、反应堆物理数值计算、核动力装置安全分析、先进核动力反应堆、数值传热学、热流体学等。学生完成培养方案中的国内环节后,英语须达到托福网考80或雅思6.0或托业750,法语至少达到B1级,经南特审核通过,第二学年到法国进行专业课学习及为期6个月的企业实践。在南特,学生专业为可持续核工程,英语授课,研究方向包括先进核废物管理、核能生产与工业应用。主干课程有核物理基础、运行与维护、核放射性废料处置及储存、核地质勘探与研究、核安全、核能安全和社会因素等。通过课程考核并完成企业实践,提交英文实践报告,通过毕业答辩后回哈工程继续完成中文的硕士学位论文和答辩,毕业后获南特的科技硕士和哈工程的硕士学位。
2.3合作进展
自2013年起,哈工程每年都派出学生,至今派出三批共5名硕士生,其中2人已拿到双方学位。派出的学生既有核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也有核能与核技术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南特派出1名学生到哈工程攻读核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学位,已完成课程学习,目前在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实践,将于2016年6月答辩。
3 经验总结
第一,通过合作,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选、派、管、回”的管理机制,培养了掌握国际核科学与技术、具备较高的英语和法语水平并且了解国际准则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创建出中法联合培养核专业双学位研究生的新模式。第二,南特教学模式值得借鉴。南特采用多重教学手段进行授课。例如模块化教学:“运行与维护”课程约120学时,分成6个模块,由不同教师讲授。远程教学:“粒子物理与探测器设计”由伦敦学院大学远程视频讲授。实践教学:参观核燃料废料地上处置厂及地下深埋实验室等。第三,南特师资队伍建设值得学习。从表中可看出,师资包括国际机构和国家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研究院所研究员、企业工程师等,拥有来自业界的实践经验,对于学生了解相关政策和业界知识,毕业后步入职场很有帮助。
南特的研究生课程偏重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环境与工业界实际技术环境接近,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结合,多层次的实习训练和实用课程安排,对于培养应用型的研究生很有帮助,值得学习。
表 南特部分专业课程与师资情况表
4 结语
通过合作,哈尔滨工程大学借鉴法国的优秀做法和成功经验,建立了一套完备的研究生教学国际化、培养和管理合理化、留学反馈最优化的国际合作培养研究生模式,探索如何解决核专业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培养掌握现代核科学技术知识、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有利于提升我国核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核电十三五规划方案拟定每年或开工5- 6台[EB/OL].上海证券报.(2015- 12- 31)[2015- 11- 13].http://www.china- nea.cn/html/2015- 11/34386.html.
[2]黄美,陆道纲,段春明,等.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核工程政法双学士”联合培养项目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21):30- 31.
[3]清华大学与法国两所大学续签双硕士联合培养合作协议[EB/OL].清华大学新闻网.(2015.11.23)[2011.2.25].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 news/4209/2011/20110225232617031205539/201102252326 17031205539_.html.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8646(2016)02- 0134- 02
收稿日期:2015- 12- 23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XM_HLJ_2014037);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JGXM_HLJ_2015019)
作者简介:赵东蕾(1983-),女,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从事核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