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关系测度及评价
2016-06-02李宝瑜刘雪晨
李宝瑜,刘雪晨
(山西财经大学 统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中国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关系测度及评价
李宝瑜,刘雪晨
(山西财经大学 统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摘要:首先对公平与效率做出了精确定义,确定其指标,然后测度由于收入分配总量和结构引致的公平与效率的变化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公平效率指数,用来反映中国二者关系的变化及其协调程度,最后采用目标优化的方法对收入分配总量和结构进行了优化,根据优化结果提出了改善收入分配关系的建议。
关键词:收入分配;公平与效率;公平效率指数
一、研究背景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一个经典的经济学和社会学问题,长期以来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从经济学意义上看,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主要是基于收入分配的角度而言,所以谈到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一般是指由于收入分配而导致的两者效应变化。
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可以有若干不同的效应,各种效应可以有不同的组合,两种效应的组合,在方向上就有可能出现两正两负4种组合,在程度上就有同步、错步的区分。在各种组合效应中,效应之间有可能相互没有影响关系,也有可能提高其中一种效应时需要以降低另外一种效应为代价。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关系,正是这种效应组合。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需要达到一种均衡或和谐,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中,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经济效率也快速提高,另一方面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效应也在发生变化。目前二者的关系如何?是否达到了一种均衡状态?如果失衡,失衡程度有多大?失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对二者关系进行调整优化?这是本文想要回答的问题。
国内外有很多文献都在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例如,Rajiv V.以Foley在1967年提出的“no-envy”概念作为公平标准和帕累托最优思想作为“效率”标准,讨论了规模报酬递增(非凸)经济体的公平与效率并存问题[1]。他认为在非凸环境中,效率(帕累托最优)和公平不可能同时满足,除非公平这一概念被改变或者弱化;采用弱化的envy-free才可以和帕累托最优并存。严格的满足帕累托最优和no-envy的分配被称为FP,而满足帕累托最优和弱化的envy-free分配被称为EFP。Blank R.M.论述了leaky buckets原理和奥肯漏桶原理的四个原因:再分配的行政管理费用、再分配造成的工作积极性的改变、再分配造成的储蓄和投资的改变以及再分配造成的态度的改变,认为效率和公平并不是对立的,同时分析了提高公平而效率损失很少或者是公平与效率同时提高的三种情况[2]。Klasen S.讨论了新古典经济学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证明了更高水平的公平是提高效率水平的关键前提[3]。Kaminska T.等分析了在效率—公平的抉择下波兰的政府收入分配和税收政策,运用1999—2009年的数据,以基尼系数代表不公平指数,人均GDP代表效率指数,认为人均GDP越高,不公平指数越高,同时认为波兰要在发展效率的基础上追求公平[4]。
国内也有较多的文献讨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很多学者从理论上讨论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如郑岩等人的文献都从经济学理论上解释了其内在机制[5-9]。有一些文献从制度层面讨论了二者的关系,如白云伟等人主要讨论制度因素如何影响公平与效率[10-13];林毅夫等主要研究了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实现路径[14-15];涂晓今等讨论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目标问题[16];张轶鹏则重点讨论了公平效率观的方法论问题[17]。
从目前的文献可以看到,人们关注公平与效率的理论、制度、目标和路径问题较多,对两者关系的实际数量测度较少;在方法上也很不成熟,还没有见到对两者关系用一套设定的规范化方法或一套指数来加以测定和优化的文献。
本文拟首先对公平与效率做出精确定义,确定其指标;然后测度由于收入分配总量和结构引致的公平与效率的变化量,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公平效率指数,反映中国二者关系的变化及其协调程度;最后采用目标优化的方法对收入分配总量和结构进行优化,得到如何改进收入分配关系使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更加协调的结果。
二、研究方法和理论模型设计
(一)公平效率指数设计与变量确定
对于效率的衡量有几种不同的口径:一种是劳动生产率,一种是资本生产率,另外一种是综合要素生产率。本文主要研究收入分配引致的效率变化。从现实情况看,收入分配的效应主要体现在是否能够激发和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创造性以及体现在单位劳动时间对经济产出量的影响上,所以本文采用劳动生产率指标。
(1)
公平度与相对效率的变化,可能由许多因素所引起,收入分配是其中一个因素,所以有两个口径的公平度和相对效率,一个是全要素公平度和相对效率,一个是可以由收入分配作用而解释的公平度和相对效率。本文主要采用后一个口径,其数据需要从前者分解得到,在后面的模型设计中可以看到具体分解办法。
用公平度与相对效率相比,可以得到公平效率指数。公平效率指数是特定的时间内二者的相对比率,由于分子分母具有可比性,在静态对比时,可以在不同的时点上直接体现二者的差异。从动态来看,两者变化速率相等时,说明二者是同步变化的,也表明两者关系是均衡的。
收入分配变量的确定:居民收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收入总量变化,一个方面是收入结构变化,本文用城乡居民人数比重加权计算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反映收入总量。为了与公平效率指数匹配,采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率作为测度指标。在收入结构方面,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类别,分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收入、财产收入、转移收入4类,分别用各自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作为解释变量。
(二)理论模型设计
设s表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率,x1表示工资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x2表示经营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x3表示财产收入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例,x4表示转移收入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例。
这里建立两组模型,一组是收入公平模型,一组是收入效率模型。
收入公平模型:
(2)
收入效率模型:
(3)
这是两组变系数的状态空间模型,其中每一个系数都是随着时间可变的。φ、α、β代表了收入分配因素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c1t和c2t表示其它因素对公平和效率的影响,k1和k2分别代表两个模型系数与滞后项的关系。对式(1)、(2)进行估计以后,从模型中扣除非收入分配因素的影响,可以得到收入分配引起的公平和效率变化。设g表示收入分配因素可以解释的公平度,l表示收入分配因素可以解释的相对效率,则:
gt=Gt-c1t-μ1t
即:
gt=φ1tst+α1tx1t+α2tx2t+α3tx3t+α4tx4t
(4)
lt=Lt-c2t-μ2t
即:
lt=φ2tst+β1tx1t+β2tx2t+β3tx3t+β4tx4t
(5)
用γt表示全要素公平效率指数,λt表示收入要素公平效率指数,有:
全要素公平效率指数:
(6)
收入公平效率指数:
(7)
γt和λt是一个特定时间内的公平度与相对效率的比例。该比例等于100,说明公平与效率是均衡的,大于100说明公平度高于效率,小于100说明公平度低于效率。
三、公平效率指数的测算与分解
(一)数据来源和计算
(8)
3.可支配收入发展速度s。国家统计局公布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根据城乡人口比重加权,可以获得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用前后两年的可支配收入相比,可以得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发展速度。
4.收入结构。国家统计局公布有连续多年的农村居民收入结构数据,但城镇居民的收入结构数据只能推算到1997年,所以模型可用的时间序列数据只能从1997年开始。全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结构数据,采用按农村和城镇人口比重加权计算的结果。表1是经过整理计算以后的模型需要的数据。
(二)模型拟合和参数估计
由于样本容量较少,每个模型解释变量多且待解参数是随时间可变的,模型(2)和(3)难以采用常规的计量经济学方法估计。本文采用运筹学的目标规划方法求解。
表1 收入分配、公平与效率数据 单位:%
(9)
收入公平模型(2)的拟合结果为:
(10)
模型的拟合优度R2=0.992。
收入效率模型(3)的拟合结果为:
(11)
模型的拟合优度为R2=0.995。
两个信号方程的系数拟合主要结果见表2和表3。
表2 收入公平模型系数
表3 收入效率模型系数
(三)公平效率指数计算和分解
模型系数估计出来以后,根据式(4)和式(5),可以得到收入公平度和相对效率,然后再计算收入分配的公平效率指数,结果见表4。
表4 收入公平效率指数 单位:%
可以用模型拟合系数乘以各个解释变量得到各个解释变量对公平度和相对效率的影响值,然后换算为百分数,得到各收入变量对收入公平度、收入相对效率的影响份额(表5)。设各解释变量对公平度和相对效率的影响比重为y1j和y2j,公式为:
(12)
(13)
表5各收入分配因素对公平和效率的影响
单位:%
对于各解释变量对收入公平效率总指数的影响,理论上可以采取统计指数的方法分解,但多变量条件下建立指数体系比较繁琐,我们采用建立变参数模型的方法对其求解,设定乘法模型为:
(14)
θit与各解释变量的比例,可以解释每个解释变量对总指数的影响。
对模型用规划方法拟合:
(15)
结果为:
(16)
R2=0.702
表6 各收入分配因素对公平效率总指数的影响
四、收入分配结构的优化
为了促进中国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平衡,可以在前面模型估计结果的基础上,运用目标规划方法对收入分配结构进行优化计算。
(17)
求解这个模型,获得各决策变量xi的比重(表7)。
表7 收入结构优化结果 单位:%
五、研究结论
(一)中国公平效率指数逐年下降
从1997年到2013年,中国收入分配的公平效应呈现下降趋势,公平度从59.33%下降到52.54%,收入分配的效率效应一直在上升,相对效率从53.68%上升到69.29%,二者相反的走势导致了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走向了失衡。公平效率指数从1997年的110.51%下降到2013年的75.83%,以劳动生产率为代表的效率提高了,而以收入均等程度为代表的公平程度则下降了。
(二)工资和经营收入比重是决定公平与相对效率的主要因素
根据表5可知,在公平度的贡献份额中,工资的贡献比重占到42.96%.经营收入的比重占到32.74%,其他比重都不超过10%。在相对效率的贡献份额中,工资比重的贡献高达64.96%,经营收入比重贡献为22.59%,财产收入和转移收入的贡献都很低,财产收入比重的贡献为1.40%,转移收入则只有0.22%。
(三)可支配收入增速越高,公平效率指数越低
从表2和表3可以看到,收入总量的增速对公平和效率都有一定的影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长1个百分点,公平度增加0.046个百分点,相对效率增加0.065个百分点。对公平的影响低于对效率的影响。从表5的总量贡献上看,收入总量变动对公平度的总贡献为9.92%,对相对效率的总贡献为10.83%,收入增长越快,公平效率指数就越低,在平均水平上,随着收入总量的增长,公平效率指数下降了55%(表6,100%~45%)。
(四)收入结构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有较大的影响
各收入要素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综合影响,体现在各变量对公平效率指数的影响上。根据乘法模型计算的一个变量的影响指数,如果大于1说明对公平的影响超过效率;如果小于1说明对效率的影响超过公平;大于或小于1的程度也说明了其影响力大小。每个变量影响指数表明,由于自身的变化,使得公平效率指数上升或下降的百分比。
在按1997—2013年均值计算的4个结构影响指数中,经营性收入比重对公平效率指数的影响为1.10,表明由于经营性收入比重的变化作用,使得公平效率指数上升了10%。财产收入比重的变化对公平效率指数的影响为1.49倍,转移收入比重变化引起公平效率指数上升到了1.23倍。工资比重变化对公平效率指数虽有影响,但作用并不明显。
调整收入结构可以有效促进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平衡。为促进居民收入分配中公平和效率关系的协调,在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应按照“稳增速,保效率,调结构”的原则对公平和效率的关系进行优化,特别要重视在不降低效率的前提下提高公平水平。根据结构优化模型给定的条件和测算结果,在收入分配结构的具体调整上,应该较大幅度提高财产收入的比重,适当提高工资性收入比重,较大幅度降低家庭经营收入比重,基本稳定转移收入比重。这样会有利于形成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收入分配格局。
参考文献:
[1]Rajiv Vohra. Equity and Efficiency in Non-convex Economies[J]. Social Choice and Welfare, 1992,9(3).
[2]Blank R M. Can Equity and Efficiency Complement Each Other? [J]. Labour Economics, 2002,9(4).
[3]Klasen S. The Efficiency of Equity[J].Review of Political Economy,2008,20(2).
[4]Kaminska T, Babula E, Brycz M.What about Efficiency and Equity Dilemma in Poland's Economy? [J].Transformations in Business & Economics,2011,10(23).
[5]郑岩.社会保障与公平、效率相关性的理论分析[J].沈阳:辽宁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6]李松龄.收入均等、效率优先——凯恩斯主义的公平、效率和分配观[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
[7]赵忠璇.论公平、效率与收入分配[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8]信长星.关于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公平与效率问题的思考[J].中国人口科学,2008(2).
[9]胡莹.从收入分配看美国式的公平效率观——以里根时期美国的收入分配政策为例[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6).
[10]白云伟.收入分配制度中公平与效率关系简论[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11]杜芳.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的公平与效率[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9).
[12]陈丽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权衡[J].经济问题,2009(1).
[13]王发明.社会的公平与效率:基于收入分配视角[J].湖南社会科学,2009(1).
[14]林毅夫.以初次分配实现公平效率统一[J].华夏星火,2008(2).
[15]石国进,鲁本录.公平、效率及两者关系新探——兼论我国公平效率问题解决新途径[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10).
[16]涂晓今,谢夜香.我国税收调节:公平、效率目标的选择[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7).
[17]张轶鹏.公平效率观方法论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责任编辑:崔国平)
The Equity and Efficiency Relationship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Income Distribution in China
LI Bao-yu, LIU Xue-chen
(School of Statistics,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Taiyuan 030006, 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make a precise definition of equity and efficiency, and a fair efficiency index is designed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changes and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By using the method of objective optimization model, the total amount and structure of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are optimized, and suggestions of how to improve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relationship are proposed.
Key words:income distribution; equity and efficiency; equity efficiency index
收稿日期:2015-11-18
作者简介:李宝瑜,男,山西文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国民经济核算与宏观经济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F224.0∶F0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3116(2016)05-0008-06
刘雪晨,女,山西临汾人,硕士生,研究方向:经济统计。
【统计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