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苦鼻炎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2016-06-02孟令琨温瑗源陈宏斌陈飞腾王媛王德友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130117

中国科技纵横 2016年2期
关键词:制备工艺正交试验

孟令琨 温瑗源 陈宏斌 陈飞腾 王媛 王德友*(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 130117)



甘苦鼻炎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孟令琨 温瑗源 陈宏斌 陈飞腾 王媛 王德友*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 130117)

【摘 要】目的 研究探讨甘苦鼻炎颗粒的工艺制备及质量标准。 方法 正交试验法对甘苦鼻炎颗粒的提取工艺与制粒条件进行优化选择,应用薄层色谱法对本处方中苦参、茯苓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水煎最优条件为首次加水浸泡1小时,再分别加入10倍量、8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2h;制粒最优条件为加入β-环糊精适量、85%乙醇溶剂,混合7min。薄层色谱鉴别阴性对照无干扰,方法专属性强。结论 确立最佳提取、制粒工艺,制剂质量标准专属性强。

【关键词】甘苦鼻炎颗粒 制备工艺 正交试验 薄层色谱鉴别

甘苦鼻炎颗粒为临床应用多年的有效经验方,本处方由对诃子、茯苓、藁本、百合、白鲜皮、苦参等13味中药组成,具有散风消炎,宣通鼻窍的作用。本经验方初为汤剂,应利于携带,便于服用的中药发展原则,经过试验,在不改变药物功效基础上,将原汤剂制备为颗粒剂。为确定本处方制剂质量,本研究使用正交试验法、薄层色谱法对本处方的制备工艺及处方中苦参、茯苓进行定性鉴别,为该制剂的临床开发使用提供可靠依据。

1 实验仪器

HC-700粉碎机、DZ-1AⅡ型真空干燥箱、DHG-9140电热恒温干燥箱、电子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计

2 实验方法

2.1 处方及工艺

(1)处方:诃子,茯苓,藁本,百合,白鲜皮,苦参,肉桂,紫苏梗,白芷,鹅不食草,甘草,柴胡。

(2)工艺: 以上十二味,1/2白芷、1/2甘草粉碎成细粉,备用;剩余白芷、甘草与其他药材,分别加水10倍、8倍量,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前需浸泡1小时),每次2h,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0~1.25(60℃),与上述药材细粉混合、湿法制粒、干燥,制成颗粒。

2.2 正交试验选择最佳提取工艺

(1)因素水平确定。经考察,处方药材用水浸泡时间≥1h,无显著差异。考虑甘苦鼻炎颗粒水提工艺影响最大因素有加水量(A)、煎煮时间(B)、煎煮次数(C),以上述A、B、C三个因素作为正交考察因素。

(2)实验方法。称取方中1/2白芷、1/2甘草及其余药材,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试验。

(3)浸膏率测定。精密吸取膏液20ml,置蒸发皿中,水浴蒸干,干燥箱80℃恒温干燥4h,再置于干燥器内30min,称重,得重量(W),计算浸膏率。

(4)结果分析。正交试验可知:水煎加水量与煎煮次数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对试验结果重要性为A>C>B,加水量为主要因素,C水煎次数为次要因素,即煎煮时间对结果影响最小。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综合分析试验结果,确定最优提取工艺为A2B2C3,即8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2h。结果与正交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工艺可行,稳定。

2.3 正交试验选取最优制粒工艺

(1)正交试验因素的水平确定。本试验通过放入剩余1/2白芷,甘草细粉,喷以不同浓度乙醇,混合不同时间,将浓度、辅料、混合时间为正交试验因素,得试验因素表,见表1。

(2)实验方法。采用L9(34)正交表试验,成品颗粒得率为指标评价。公式:成品颗粒得率=成品颗粒/(粉末+成品颗粒)X100%。

(3)结果分析。由正交试验结果可知,乙醇浓度对于试验成粒有明显影响,各因素对结果重要性为A>C>B,D结果不明显,由此可忽略指令工艺影响,结合实际情况及试验,最优结果为β-环糊精、85%乙醇、混合5分钟。验证结果与正交结果一致,此工艺可行,稳定。

3 薄层色谱的鉴别

3.1 苦参薄层色谱鉴别

取本品5g,研细,加浓氨试液0.3ml、三氯甲烷25ml,放置过夜,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苦参碱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用2%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丙酮-甲醇(8:3:0.5)为展开剂,展开,展距8cm,取出,晾干,再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醇-水(2:4:2:1)10℃以下放置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依次喷以碘化铋钾试液和亚硝酸钠乙醇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色斑点,并且阴性无干扰,表明本方法具有良好专属性。

3.2 茯苓薄层色谱鉴别

取本品10g,研细,加乙醚5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茯苓对照药材1g,

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20: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香草醛硫酸溶液-乙醇(4:1)混合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并且无阴性干扰,专属性良好。

4 结语

本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甘苦鼻炎颗粒的水煎、成型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薄层色谱法对甘苦鼻炎颗粒的质量经行初步探讨,经多次试验对比,甘苦鼻炎颗粒的水煎、制粒工艺可行、稳定,颗粒成型良好,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与技术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2]吕武清,龙新华.中成药中的药材薄层色谱鉴别[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3]张胜.辅舒良与氯雷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9):77-78.

[4]吴爱銮,杨庚生,程永红,等.鼻舒适片的质量标准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6,20(6):37-39.

[5]杨庚生,程永红,欧阳惠芳,等.防芷鼻炎片质量标准研究[J].中成药,2009,31(6):978-980.

[6]池青.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24(3):548-549.

[7]吴秦川.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鼻炎 83例[J].陕西中医,2013,34 (10):1365-1366.

[8]陈赛明,昂杰.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寒地区慢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14(6):732-733,735.

表1 制粒条件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作者简介:孟令琨(1989—),男,长春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中药药理研究方向。

通讯作者:★王德友,男,长春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中药药理方向研究。

猜你喜欢

制备工艺正交试验
正交试验法筛选白虎定喘口服液提取工艺研究
头孢氨苄片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新型复合材料点阵结构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