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程教学中的输入与输出
2016-06-01陈仪
陈仪
[摘要]英语专业低年级教学中,精读课的开设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培养他们的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总是强调学生语言的输入,而现代英语教学法中的交际法则强调学生学以致用,即需要把所学的东西表达出来。虽然学生的表达效果有差异,但是,这并不妨碍语言学习中输入与输出的同等重要性。
[关键词]英语专业;精读;输入输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4-0147-02
前言
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是相辅相成的。输入是前提,输出是结果。只有有了足够的输入,学生才能够流利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国内,对于英语的输入而言,更多的是通过读和听两种方法获得。对于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的同学而言,课堂教学无疑是他们获取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现代英语语言学告诉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而交流的方式可以通过说和写,即我们运用口头和笔头表达的方式表达出来,就是我们本文所说的输出的方式,通俗地说,就是说和写的能力。
一、关于输入输出理论的起源介绍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关于输入方面的理论,最重要莫过于美国的Krashen提出的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克拉申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
克拉申认为,理想的输入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理解输入的语言材料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incomprehensible)输入对于习得者而言,只是一种噪音。
(二)既有趣又有关(interesting and relevant)。要使语言输入对语言的习得有利,必须对它的意义进行加工,输入的语言材料越有趣、越关联,学习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
(三)非语法程序安排(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语言习得关键是足量的可理解的输入。如果目的是“习得”而不是“学得”,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学不仅不必要,而且不可取。
(四)要有足够的输入量。要习得新的语言结构,仅仅靠几道练习题、几篇短文是不够的,它需要连续不断地有内容有趣味的广泛阅读和大量的会话才能奏效。
语言输出理论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产生的,由加拿大的Swain提出的。Swain是一名优秀的学者,他运用哲学思想与理论学习的整合形成了语言输出理论。他认为,外语学习者除了要有正确的语言输入外,还需要有机会正确的使用语言,锻炼语言的表达能力,通过说和写两种方式运用语言,让学习者检验目标语言的句法结构和词汇的使用,从而促使语言运用的自动化,有效的达到习得语言的目的。
输出理论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系统的学习,更要对学习的理解进行输出,促进语言表达的流畅度和掌握度,并从输出的过程中提升了语言的准确性。
二、英语语言输入的条件和要求
通过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理解,任何一门语言的获取,必须要先通过大量的输入,即听和读在完成。在英语专业精读课程教学中,教学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方面。
针对大学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在语言的输入上,要求更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I+1
这是克拉申最著名的公式,在这个公式中,i代表语言习得者现有的水平,1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根据克拉申的观点,这种i+1的输入并不需要人们故意地去提供,只要习得者能理解输入,而他又有足够的量时,就自动地提供了这种输入。
“I+1”表示的是,在学生语言输入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应该略高于他们现有的水平。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发现他们的知识储备还不够,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语言的得体性和情景性
语言的情境性主要是人们所表达的话语必须与所在的社会情景相吻合,这样才能够为人们所接受。得体性指的是话语者的表达形式、预期等要与活动的地点、场合、说话者的身份相吻合。这就要求教师在语言的输入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和创造逼真的话语交际情形,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培养他们的兴趣。
(三)真实性
真实性指的是学生学习和讨论的话题应该是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或者是他们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因为如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等,准备和把握住合适的话题,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
(四)量的充足性
指的是学生的语言输入量要足够多,足够大,质量要优质。要习得新的语言结构,仅仅靠几道练习题、几篇短文是不够的,它需要连续不断地有内容有趣味的广泛阅读和大量的会话才能奏效。
要学好英文,仅仅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引导,要求学生合作学习,加强阅读和听的能力的培养,还要培养学生课外学习的能力,促进他们养成课后多听、多读得习惯,配之以一定的激励措施,如小奖品、平时形成性评价考核、课堂检测等方式,评估学生是否在课后有意识地加强输入方面的学习。
三、正确利用课堂时间。锻炼学生输出水平
在大学英语专业课堂上,因为专业的原因,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输入,教师还应该以内容为导向,积极引导学生表达他们的观点,通过小组讨论、两人合作等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就某个主题表达他们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既学习了内容,也锻炼了英语语言的使用。
四、正确处理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程教学中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一)提供足够的阅读资源
在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上的课文,并对课文进行讲解。同时,教师还要不断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的自主阅读,扩大英语文章的阅读量,让学生带着不同的目的进行阅读,让他们摄人大量的语言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形成一种连贯的语感。通过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更提升他们的综合感知水平。
(二)强调听的作用
英语专业课程中,关于听的能力的培养,高校一般都会开设一门听力课或者视听说课程。在精读课程中,学生一般是熟悉教师的全英文教学。所以,教师要尽可能使用全英文教学,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大量的听觉信息输入,并利于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的真实环境。同时,教师也要向学生强调课后训练听力的重要性。要求他们精听和泛听结合,并且要听懂不同的英语变体,不仅要听懂英美国家的英语,还要能够听懂如日本英语、非洲英语等,当然也还要听懂男女老少的英语。
(三)说和写的训练
在精读课堂上,老师除了讲解课文外,还要力尽所能地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教师可以采取小组活动,英语汇报、个人回答问题,任务型教学方法、针对课文内容提问等方法,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要起作帮助者,组织者的作用,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不断地学会使用所学到的知识。
(四)积极开展课堂互动
在传统中国外语课堂中,教师通常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导致学生输出量不够,学习没有兴趣。要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大胆表达他们的观点,有效利用小组讨论、同桌配对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表达,增加他们语言的输出机会。
(五)转变角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改变传统观念,积极进行身份转变,不再是课堂的“只是灌输者”,应该从课堂“控制者”向课堂“导演”、“组织者”、“协调者”转变,真正做到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展开。在教学的过程中,建立平台,通过传授的方式,让学生接受知识;而同时,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要多使用开放式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让他们展现自己,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己思量问题的回答,不仅仅是用简单的yes或者no完成了事。教师还要运用表扬性言语,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
五、结论
英语专业精读课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只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协调输入与输出的关系,不要一味地讲解,进行填鸭式教学。也不要完全让学生天花乱坠地说,这样的结果,也许是学生犯了错,也意识不到他们自己存在的问题。现代教学方法不是舍弃传统的方法,而是要求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并重,在获取的同时,也加强运用能力,通过大量的方法,如启发式、任务式、讨论等,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责任编辑:章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