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化阅读APP使用行为特征分析
2016-06-01王安卉李武
王安卉+李武
【摘要】不同于传统阅读形态,社会化阅读强调阅读过程中的互动性。社会化阅读APP是目前读者开展社会化阅读活动的重要渠道,通常具有信息聚合、个性推荐和社交功能。本研究以上海地区为例,利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了大学生社会化阅读APP的使用行为特征。该研究的结果对于启发社会化阅读APP服务商思考如何提高社交功能对用户的吸引力,如何提升用户在社会化阅读过程中参与评论的积极性都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社会化阅读;阅读APP;阅读行为;大学生
【项目基金】本研究受国家社科青年项目(13CTQ015)、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文理交叉项目(14JCY08)以及上海交通大学SMC-晨星青年学者奖励计划(B类)的资助。
近年来,社会化阅读(social Reading)的概念开始被业界和学界广泛关注[1]。社会化阅读强调“人们想要分享自己阅读的内容。相对于以书为核心以内容为主的传统阅读,社会化阅读注重阅读的社交(关系),倡导用户生成内容、共同传播和共同赢利,在多方位的互动基础上,实现阅读价值的无限放大[2]。”这种新型阅读形态的兴起和普及对读者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值得深入讨论。
社会化阅读APP是目前读者开展社会化阅读活动的重要渠道。不同于传统新闻门户网站,大多社会化阅读APP自身不生产内容,它们将互联网上的资讯内容以摘要形式呈现,用户则可以“一站式”浏览内容。同时,大多社会化阅读APP通过协同过滤推荐和内容过滤推荐两种方式为用户提供精确推送服务[3]。前者根据用户的历史行为完成推荐,后者则基于用户兴趣模型推荐内容。信息聚合和个性推荐是目前大多数社会化APP都提供的功能,但社交功能是使社会化阅读真正区别于传统阅读的关键要素。传统意义上的阅读以书籍为中心,而社会化阅读以受众为中心,注重阅读的分享和交流。众多社会化阅读APP都为用户提供点赞、分享、评论等功能。
笔者曾经以微信阅读为例分析了青少年社会化阅读的动机[4]和行为特征[5]。作为后续研究,本文以社会化阅读APP为研究对象,以大学生为目标群体,考察用户社会化阅读APP的使用行为特征。
一、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正在使用社会化阅读APP的大学生,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法。在完成问卷的初稿设计和预测试之后,我们于2015年的4月上旬在上海地区的三所大学发放纸质问卷。这三所高校分别为985重点高校、211重点高校(非985高校)和市属普通高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问卷最前面,我们设置了一道是非题过滤目前没有使用社会化阅读APP的大学生。这道题目为:“你是否正在使用下列任何一款社会化阅读APP”(选项包括Flipboard、Zaker、鲜果联播等8款社会化阅读APP)。
历经半个月,本研究共成功收集到576份问卷。其中,那些填答不完整和连续多道题目选择同一选项的问卷被视为无效问卷,最终用于数据分析的有效问卷为508份。在这些有效样本中,男生占比53.1%,女生占比46.8%;理工科学生(包括农林医等学科大类)的比例为58.7%,来自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学生的比例为41.3%。年级分布情况如下:15.7%为大一新生,20.3%为大二学生,大三学生所占比例最高(34.1%),大四学生所占比例最低(6.3%),23.6%为研究生(其中硕士研究生占18.7%)。
二、主要发现
(一)阅读设备和内容
在阅读终端设备选择方面,调查结果表明将智能手机作为开展社会化阅读最常用的终端设备的大学生人数最多(占60%)。其次分别是台式机/笔记本(23.2%)、平板电脑(13%)。利用电子阅读器经常开展社会化阅读活动的大学生很少,仅占总体的3.5%。
在阅读内容类型方面,大学生利用社会化阅读APP最经常阅读的内容类型是资讯新闻类(44.9%),其次是消遣娱乐类(27.2%),其他诸如实用信息类、学习参考类内容比例都相对较低,分别为17.1%和8.1%。
(二)阅读频率和阅读时长
本研究从阅读频率和平均每次阅读时长两个指标考察大学生在社会化阅读APP使用上所花费的时间。研究发现将近一半的大学生(46.5%)每天多次使用社会化阅读APP,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26.3%)每天使用1次社会化阅读APP。在剩余的轻度使用者中,每隔两三天阅读1次的大学生人数最多(15.3%)。阅读频率为“每隔一天使用1次”(6.1%)和“一周1次或甚至更少”(5.8%)的比例大致相当。
从每次平均使用时长来看,大学生在这方面的表现呈现典型的橄榄型分布状态,位于两端的“5分钟或以下”和“1小时以上”的用户人数最少,平均阅读时长为“16-30分”的用户人数最多。具体而言,每次使用时长为“5分钟或以下”的大学生占12.2%,“6-15分”的占24.6%,“16-30分”的占28.9%,“31-60分”的占20.1%,“1个小时以上”的占14.2%。
(三)对三大功能的评价
正如上文所论述的,社会化阅读软件的三大核心功能分别是聚合[6]、推荐[7]和社交功能[8]。研究发现,大学生对聚合功能的评价最高(M=3.65,SD=1.00),其次是推荐功能(M=3.34,SD= 1.05),社交功能最低(M=3.26,SD=1.17)。配对样本t检验表明大学生对聚合功能和推荐功能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t=5.70***),对聚合功能和社交功能的评价同样也存在显著差异(t=6.02***),但对推荐功能和社交功能的评价却不存在显著差异(t=1.45)。
(四)社交型行为的操作频率在考察社会化阅读APP三大功能的用户吸引力基础上,本研究重点考察了大学生社会化阅读过程中的三种典型的社交型行为的操作频率。这三种社交型行为分别是点赞、分享和评论。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分享的频率最高(M=2.88,SD=0.99),评论的频率最低(M=2.53,SD=0.98),点赞的频率居于两者之间(M=2.81,SD=1.04)。配对样本t检验表明除了点赞和分享的操作频率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外(t=-1.42),点赞和评论(t=6.82***)、评论和分享(t=-7.71***)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不同群组的差异性分析,本研究发现点赞和分享行为在男女生群体和文理专业中均存在显著差异,而评论行为在不同性别、文理和年级中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1)。具体而言,相对于男生而言,女生在社会化阅读过程中更愿意点赞(t=-4.69***)和分享(t=-3.08**)。相对于理科生,文科生在社会化阅读过程中更愿意点赞(t=-3.42**)和分享(t=-2.03*)。
三、研究结论
相对于聚合功能和推荐功能,社交功能是社会化阅读区别于传统阅读最为关键的特征。我们尝试从受众层面和技术角度来解读这一结果。从受众层面来看,提升个人修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阅读和社交长期是被人为“割裂”的,以至于人们通常认为阅读和社交是两件不相容的事情。当人们在利用社会化阅读APP的时候,他们更多地认为自己在从事“阅读”活动,社交元素的介入非但不能提升自身的阅读体验,反而阻碍他们正常的“阅读活动”。从技术角度来看,虽然社会化阅读APP在信息聚合和定性推荐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但他们并未真正意识到如何将阅读和社交进行有机整合,目前所提供的点赞、分享和评论等功能只是机械地照搬了一般社交化媒体的做法,没有考虑到阅读这一特定情境。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在社会化阅读过程中开展的社交型行为频率较低,这一结果也充分说明了社交功能对用户的吸引力并不大。本研究同时发现大学生的评论频次最低,显著低于点赞和分享,而且评论频次在不同群组中均不存在显著差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评论的“成本”相对更高。不同于一键即可完成的“点赞”和“分享”,评论需要更多的时间成本[9]。但正如Johnson等人所指“(社会化阅读)允许读者与他人共同开启一段既现实又充满想象力的旅程”[10],社会化阅读的价值不仅在于实现读者个人的社交目的,社会化阅读的价值更多地体现为通过提供互动功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及其所传达的内涵。相对于点赞和分享,评论无疑是促进读者共同完成解读文本的最佳手段。因此,如何提升大学生在社会化阅读过程中的评论积极性需要引起充分重视。
本文以上海地区大学生为例,考察了社会化阅读APP用户的使用行为特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比如启发社会化阅读APP服务商思考如何提高社交功能对用户的吸引力,如何提升用户在社会化阅读过程中参与评论的积极性。当然本研究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比如说,本研究样本仅限于上海地区,其研究的结论不可避免地会有地域性。同时,本文聚焦于分析大学生社会化阅读APP使用的行为特征,并没有深入研究影响其行为的变量及其作用机理,我们将在后续研究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注释:
[1]王海燕.我国社会化阅读研究综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3):44-46.
[2]钟雄.社会化阅读:阅读的未来[OL].[2011.05. 08].http://socialbeta.com/t/the-future-of-reading-social-read.html
[3]李佳珊.个性化新闻推荐引擎中新闻分组聚类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2.6-7.
[4]李武.青少年社会化阅读动机研究:以上海初高中生微信阅读为例[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6):115-124.
[5]李武、陈美玲、肖洋.上海市青少年社会化阅读的使用强度分析:以微信阅读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6(1):99-103:
[6]毕秋敏.移动阅读新模式:基于兴趣与社交的社会化阅读[J].出版发行研究,2013(4):49-52.
[7]HarriHeikkil?,JanneLaine,OlliNurmi.Social reading in e-books and Libraries[J].MediaconceptsrgNet,2013.(12):1-31
[8]Michael Stephens. What is“Social Reading”and why should Libraries care? A TTW Guest Post by Allison Mennella.[OL].[2011-6-14].http://tametheweb.com/ 2011/06/14/what-is-%E2%80%9Csocial-reading%E2% 80%9D-and-why-should-libraries-care-a-ttw-guestpost-by-allison-mennella/
[9]汪俊奎.电子商务网站在线评论有用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1-4.
[10]Johnson L, Smith R, Willis H, et al. The 2011 HorizonReport.[OL].[2014-5-15].http://net.educause. edu/ir/library/pdf/HR201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