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代的三组关键词

2016-06-01

商界评论 2016年5期

90后年轻人纷纷踏入职场,成为不可忽视的职场新力量,用人企业、职场管理层到底应该怎样看待、领导这些被外界贴上“自我”“任性”等负面标签的“90后”?

90后是一个经常被谈论的话题,那么90后到底是一个真命题,还是一个伪命题?即90后是不是仅比80后小10岁,或者,他们就是年轻时候的60后、70后?

后喻时代来临

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1970年出版了一本小册子《文化与承诺— 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迄今它的许多结论仍然经常被引用。米德认为,代沟问题并非是由年龄差异所导致,而是社会环境的变迁让每一代有所不同。她提出了前喻时代、并喻时代、后喻时代的概念。

在她看来,人类历史上绝大多数时间都处于前喻时代,即晚辈要向前人,向长辈学习。因为这段时期里缺乏革命性的科技进步,所以经验至关重要。当社会产生变动时,前人的经验就开始显现出不足,人们开始选择在同辈之间切磋交流,这叫做并喻时代。而当社会变动非常大时,如异族入侵、统治,被迫要学习其他语言和适应新的规则时,年轻人能够更快地适应环境。于是,中年人和老年人反过来要向年轻人学习,这就是后喻时代。

中国在几十年里跨越了三个时代。新中国建国时期,中国城市化率在10%左右,到1975年,城市化率才缓慢爬升到17%。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都一直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人们都认为老年人更有经验。老教授、老中医、老农民都有较高的权威和社会地位。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进入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快车道。老人们的经验已经不能引导年轻人了,例如,农民父亲的人生经验、阅历,无法指导工人儿子,人们开始在同辈人之间学习。再后来,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年轻人更容易自然而然在上网学会很多东西,接受新事物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本能,而中老年人却需要逼迫自己才能学会。

我中学老师那一代人,很多还不会用手机上网,我的同辈人中还有很多没有进行过网上支付,不会上网买东西,但你很难找到这样的年轻人。罗素说过,一流哲学家的思想一般不会受个人荣辱际遇的影响,但没有一个哲学家不受他所处时代的影响。

罗素的话也同样适用于每一个人。研究90后,要放到他们成长的时代背景中去考察,不能简单地把所有时代的年轻人都归纳在一起,认为90后只是70后晚生二十年的模样。

自然平等的能力

90后的第一组关键词是自然平等,即更强的自然学习能力,更高的人格平等诉求。

主流的教育心理学有一个明显的错误:人被认为是有终生学习能力的动物,其他动物到了成年之后则很难学会新的技能。为了说明这个现象,研究者还发明了“幼态延续”一词。

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年龄和学习能力的关系上,人和动物并没有本质区别。农村的役畜都有学习干活的合适年龄,即在身体刚刚发育完成时期,相当于人的青年时期。英语中有一句常用的谚语——你不能教老狗学新把戏。这句双关语不仅仅说的是狗,同时也用狗来指代顽固的“老家伙”。

为了更清楚学习能力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差异,心理学家把学习分为自然学习和逼迫学习。

就逼迫自己学习而言,人是具有终生学习能力的。中老年人在逼迫之下,也可以学会新的活计。虽然比年轻时学习的效率低一些,学艺不容易精通。但总体上,逼迫学习能力在不同年龄段的差别并不是非常显著。

而“自然学习”的能力和年龄的相关性就相当显著。我们没有看到少儿刻意逼迫自己去学习某种语言、方言,只要有这样的环境,他们自然而然就学会了。但成年人在同样的环境下,则很难学会。只要家里有计算机、手机,少年很容易学会上网、打游戏以及各种应用,但这对中老年人而言,只有刻意逼迫自己学习才能掌握同样的技能。

自然学习的知识大多数是在年轻时掌握的,这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和其他动物一样,自然学习时期养成的习惯通常会终生保持,不易改变。所以如今的90后和70后年轻时不一样,90后一代老去之后,也会不同于现在的60后。年轻时环境塑造的能力和人格将影响人的一生。

通常情况下,只有较为艰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刻意学习、逼迫学习的方式得到,绝大部分浅层次的知识和技能都是自然而然学会的,而这些自然学会的初步知识有可能引导一个人从事某个专业。

现在,由于网络的兴起,信息无处不在,开放的社会,人们容易接触到多方面的知识,而这些自然而然得到的知识很可能把一个人引导到一个专业中。所以,网络时代成长的人,技能的适应力更强,更容易找到自己擅长并感兴趣的工作。由于具有多种知识,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也就使得90后更任性,不认命。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了从事多种专业的可行性,工作范围不局限在大学所学专业或者从事的第一份工作的专业,学机械的有可能成为程序员,物理专业的有可能从事金融,无师自通成为律师等都是很平常的。

网络时代信息的多样性,也让年轻人看问题的角度更丰富。例如,岳飞是不是被秦桧害死的?网络时代的年轻人看这种问题就有更丰富的角度。他们不再相信脸谱式的好人、坏人。他们不再认为高高在上的人只能被仰视。遵从秩序、服从上级、仰视领导,这是60后、70后年轻时的常识。网络时代的见识让90后有了更多平等的意识,金字塔式的官僚组织试图把这一代年轻人装到一个个格子里,但越来越力不从心。

现代社会机制、传统公司的管理结构和理念显然是工业社会秩序的延续。50后到70后是现有体制的设计者、中坚力量和当权派。过去的立体结构、层级结构组织和90后平面结构思维必定会形成一定的冲突。

任性自我的起源

90后的第二组关键词是任性自我,成长环境的过度包容,让这一代略显娇气。

差不多所有的职场都需要两方面的能力,一是专业能力,二是性格能力。90后往往强在前者,弱在后者。

90后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父辈是60后、70后。那个年代,年出生人口大概在2 500万,到了20世纪90年代,每年新出生人口只有1600万。

60后、70后是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长大的,他们之中几乎没有富二代,全都养成了艰苦奋斗、忍受困难的习惯。物质条件的富足加上一孩化,让90后大多在娇生惯养的环境下长大,他们吃苦耐劳、忍受逆境的能力远不及他们的父辈,而这些品质在任何时代都很重要。

一个很隐晦的事实是,中国社会的教育模式,尤其是家庭教育模式非常落后,这使得90后一代普遍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教育方式打破了旧秩序,却没有为适应新秩序进行必要的训练。

有一次,我问一个小学老师,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营养都很好,长得高高大大,体育却普遍不行,还不及我们那个年代。老师告诉我,现在的学校不怎么敢搞体育,体育课上也就是教授一些非常简单的东西,不敢上量。因为一旦有学生受伤,擦破皮肤流血之类的,家长就会去学校闹事,学校很难处理。

这位老师所言非虚。有一次,一位很好的冰球教练一时失误,把冰球打在了一个孩子腿上,孩子的腿稍微有点肿,家长马上在微信群里表现得非常愤怒。这样搞上一次,冰球教练也不敢太认真负责了。而事实上,冰球是对抗非常激烈的运动,受点伤本属平常。

这位旅居日本多年的冰球教练后来告诉我,中国的孩子太娇气了,都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传球,不会配合。教练严厉一点,就有家长反对,家长认为自己掏了很多钱让孩子学习,孩子不应该受到这样的“虐待”。

我们回顾一下较为久远的私塾时代,那时的社会是严格的等级社会,三纲五常是基本的社会秩序,谁服从谁都有严格的社会规范。与之配套的教育体制也完全和社会体制相匹配,当家长把孩子送到私塾里面,也会嘱咐老师,如果孩子不听话就使劲打,以表明一种态度。即使是大地主、大财主的孩子也要绝对服从老师。这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学生是一样的,这种教育体制和社会体系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现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构已经“乱序”,90后在娇生惯养的环境下长大,缺乏必要的秩序感和自我约束能力。换句话说,现如今,无论是中国社会结构、企业结构,还是权威领导、下属服从的金字塔结构都和90后的认知不匹配。

即使是理念最前卫,结构最扁平的经济体,也要求员工有很强的自制力、配合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每个人必须让渡他的很多自由,大家才能在一起愉快地工作。然而,中国的整个教育系统,尤其是家庭教育,培养了一个个唯我独尊的小皇帝,他们不太容易适应社会的秩序。

网络上经常看到赞叹日本社会秩序的文章,日本从小学、中学家庭教育开始就非常注重秩序,讲究自我约束、让渡个人自由。这样就形成一个一贯统一的和谐体制。日式教育形成的人格特征加上90后的知识结构才是最符合这个社会需要的。

任性成了90后的一个标签,可怕的是成长时期没有驯化好,形成了他们终身的人格特征,成年之后很难改变。

“换了3个工作,总觉得没意思。”小伟说这3份工作都是父亲帮他联系的。“第一份工作是销售,我性格内向不愿意应酬,觉得那一套不适合自己。”后来又从事网络维护工作,纯技术活,不用应酬。一个月后,他又提出辞职,理由是:“太累人了,整天加班,我活着到底是为了生活还是为了加班?”第三次辞职的理由更离谱:“工作氛围不行,同事没情趣,主管又死板。”

小伟是我在网络上看到的一个案例,在实际生活中,这种情况并不罕见。很多60后都为自己孩子的就业犯愁,主要原因是他们什么都不想干。即使父亲是老板,也无法安排自己的儿子在自己公司上班。许多90后缺乏起码的自控力。

独特自在的一代

90后的第三组关键词是独特自在,时代的综合作用力,让90后在庞大统一的体制下,凸显出不同。角度迥异的一代,需要新的管理思路。

时代背景因素总是在许许多多具有统计意义数量的人身上留下明显的印记。但任何时代的人都是多样化的,标签化的描述显然是粗线条的。

简单地说,90后一代的知识结构和社会认知是相似的,他们都学会了“网络”这个语言。这使得90后在人格驯化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有任性、怕吃苦的小伟,也有少数具有坚毅品格、懂得社会秩序的小强。在今后在职场中,小伟和小强将产生严重的分化。

中国这样一个迅速变迁的巨大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人口结构等都在发生变化。想让社会的各个系统协调起来,像多年之前的发达国家一样,从教育理念、社会观念、社会体制形成统一、协调的步调绝非易事,需要若干年甚至几代人不断调试。

信息技术、开放社会、独生子女这些背景因素让90后成为独特的一代人。首先要承认这是一个事实,当人们清楚90后特别的价值观和人格的成因之后,就能举一反三,深入了解90后。现在的职场规则显然不是为90后设置的,必然会发生不适甚至冲突。从不同的角度看,解决方案也是不同的。

首先,组织必须做出一些妥协,唯我独尊,霸王硬上弓的方式并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借助90后的力量,改良陈腐的组织观念,去其糟粕,可以把不适应变成好事。现代组织通常都是马克斯·韦伯称为官僚组织的金字塔结构,它对任务固定、不需要员工创造力的生产线型组织更有效。智力密集型企业移植了制造型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本来就不是很恰当,这样的组织应该主动调试到适合90后自主意识强、知识面宽广、平等意识的新模式。新型的组织长官只是一个职位,并不是一切,何况长官未必就正确,也不能事事高高在上。

同时,“小伟”们也必须清楚,任何工作都不可能完全称心如意。90后必须明白,工作就是干自己不一定很愿意干的事换来回报。所有公司都是要折磨员工、讨好消费者。公司的员工也只有绞尽脑汁,全力做好产品或者服务,才能换来消费者的金钱,这是整个社会的机制。工作犹如驴拉磨,谈不上喜欢,不是很反感即可。所以,努力工作是唯一的解决之道,不管什么样的组织都是如此。

“小伟”的父母必须明白,儿子小时候娇生惯养,错过了最佳的“驯化时机”,没有给儿子建立起自强、自控的人格。因此不要一错再错,逼迫小伟适应工作、适应环境是非常必要的。虽然人的在职时间有几十年,可每一种工作对应的年龄段都不是很宽泛,小伟现在不工作,再过几年,他的年龄段就要求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一步赶不上就步步赶不上,所以一定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从学校教育到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式,也要逐步调整到适合现代社会的运转模式。00后比90后家庭经济情况更好,如果更加娇生惯养、唯我独尊,吃不得苦,吃不得亏,整个社会就是在开倒车。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即使是从妖魔化90后的视角看,情况也不是很糟糕。人们忽略了一个很显然的事实,职场是一种竞争性市场,90后的竞争对手也是90后,并不是60后、70后。一篇较为流行的博客说,某公司可能会毁在90后手上,从逻辑上就说不通,作者忽略了公司兴盛、衰亡皆因竞争所致,当这家公司90后主政时,他的竞争对手也是90后。

历史的经验也可以拿来借鉴。改革开放之初,国家需要大量的人才,但高考已经中断的10年,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可社会的顶梁柱仍是文革一代人,这些人在秩序混乱、不学无术的环境中长大。结果,经济还是得到了迅速发展。人类社会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调整能力,对90后不必吹捧,也不要贬低,要承认他们是一个独特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