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借互利,和谐美丽
2016-06-01一考生
○一考生
互借互利,和谐美丽
○一考生
①蓝天,无飘逸的身姿;白云,无广阔的胸怀。蓝天与白云的互借,绘就了飘逸灵动、广阔无垠的壮丽画卷。紫藤,无挺拔的躯干;篱笆,无秀美的风姿。紫藤与篱笆的互借,成就了挺拔昂扬的绚丽风景。(将原文中的两段合二为一,这样显得更凝练、简洁、准确。)
②互借,绘就一道和谐美丽之景。(照应标题,引出下文的三个分论点。)
③互借,彰显大千世界之美。(此处与下文的两个分论点,表述上显得更准确、有层次感。)
④红花因借绿叶的陪衬,更显鲜艳;绿叶因衬托红花,倍增自己的价值。青松因借陡峭的悬崖,彰显遒劲的生命力;悬崖也因借挺拔的青松,成就了一幅“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美景。森林借助花草鸟兽的点缀,方显生机勃勃;花草鸟兽借助森林的胸怀,得以有栖身之所。(比喻论证,夺人眼球。)
⑤互借,彰显人生境界之美。(第二个分论点。)
⑥刘备得诸葛孔明之智,立蜀国,成霸业;孔明受刘备之青睐,一展伟大抱负。试想,若不是刘备与孔明互借合作,刘备能建立并壮大自己的王国吗?诸葛亮还能运筹帷幄之中而决胜千里之外,以致周瑜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悲愤喟叹吗?
⑦若像刘备、孔明般互借优势,人生境界将大不同。汉高祖刘邦当初也仅为一亭长,白手起家,势单力薄,外无猛将,内缺谋臣。张良投其麾下,献妙计,建奇功。幸有张良,刘邦才不畏蜀中之困,挥师中原。如若没有张良之力,刘邦岂可安定四海,威震九州?岂可席卷宇内,并吞八荒?刘邦得张良,如鱼得水;张良遇高祖,良禽择木而栖。(段首句承上启下,增加刘邦与张良的论据,内容显得更充实。)
⑧互借,彰显人与自然之美。(第三个分论点。)
⑨沈从文借湘西的山水,滋润心灵,培育朴实、纯洁的人格,如此其方能写出尽抒湘西人物风情的《边城》;同样,鲜为人知的凤凰古城,也因沈从文的描绘勾勒而声名远扬。试想,若无湘西青山绿水的熏陶与滋养,沈从文何以能著此不朽篇章?若无沈从文的精心描绘,沉寂的凤凰古城之美,又如何能为世人所称颂乐道呢?一人一城的互相吐纳,彰显出人与自然的境界之美。(升格后的语言更为凝练,更有表现力。)
⑩因彼此相依互借,刘备与诸葛亮、刘邦与张良,既彰显出自我的人生境界之美,又演绎着一段段开创帝国大厦的神话;一位作家与一座古城,浑然一体,彰显出人与自然之美,成为了湘西人物风情的名片。(以简练的文字照应全文。)
⑪紫藤凭篱显高贵,篱笆借藤见妩媚。互借互利,方显和谐美丽。(和原文相比,此句处理得更为贴切、妥当。)
1.作文之前,预先定好文章的结构
构架全文,是作文的重要一步。有了一个好的谋篇布局,文章也就成功了一半。在写作之前,我们可以先在脑海中确定文章的结构模式,如并列或递进等。通过以上作文升格,我们就能掌握主要的分解中心论点的方法,以较为新颖而准确的表述来构架文章。较为常用的方法就是用中心论点的关键词加素材论据的关键词,组成文章的几个不同的分论点。
2.作文之后,验证文章结构的严谨性
这一步也是很重要的,既要验证三个分论点之间的严谨性,也要验证三个分论点与相关论据之间的吻合性,以使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