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6-06-01高占义魏月娟李娜王彦敏张姗李二娟

保健文汇 2016年5期
关键词:西医心衰心功能

高占义魏月娟李娜王彦敏张姗李二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高占义1魏月娟1李娜1王彦敏2张姗1李二娟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肾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肾两虚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心衰标记物NT-proBNP、心功能指标LVEDV、LVESV、LVEF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00%(57/60),明显高于对照组81.67%(49/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心衰标记物NT-proBNP、心功能指标LVEDV、LVESV、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以上指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能够明显提高慢性心衰患者治疗效果,改善心功能。

中西医结合;慢性心力衰竭;心肾两虚;疗效

慢性心力衰竭是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结局,也是引起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其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当[1]。医学文献报道,心衰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上升,50岁时正常人群患病率为1%,80岁时为10%。其死亡率在心血管疾病中约占40%,住院率20%[2]。近年来,随着对心衰的研究,临床中医治疗心衰的优势得到了专家共识。本研究运用自拟强心汤结合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56~82岁,平均(69.74±5.38)岁;对照组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55~81岁,平均(70.24±6.13)岁。两组患者均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治和治疗指南2014》[3]和《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4]相关诊断标准,为中医心肾两虚型确诊病例,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和致命性心律失常,意识清晰,能够自主配合完成本研究。知会患者知情同意,并报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自拟强心汤治疗,组方如下:附子3g、白芍12g、白术12g、茯苓20g、猪苓20g、生姜20g、鹿角9g、补骨脂20g、仙灵脾20g、黄芪20g、丹参15g、红花15g、赤芍10g,水煎服,1剂/d,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治疗效果评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显效 水肿、气喘、心悸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功能恢复2级以上;有效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恢复1级以上;无效 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没有改善或有加重趋势,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患者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00%(57/60),明显高于对照组81.67%(49/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治疗前后心衰标记物NT-proBNP、心功能指标LVEDV、LVESV、LVEF比较

两组治疗前NT-proBNP、LVEDV、LVESV、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以上指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T-proBNP、LVEDV、LVESV、LVEF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T-proBNP、LVEDV、LVESV、LVEF比较(±s)

3 讨论

心力衰竭在中医中属“心水”、“喘证”、“水肿”等范畴,心力衰竭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肾功能衰竭,引起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国医理论认为,其发病机制为“心气虚日久及阳或气虚及阴,阴损及阳,均导致心阳虚衰,不能下归于肾至肾阳虚衰,主水无能,终至水瘀互结”[6]。《金匮要诀·水气病脉证治》中有“阳衰之后荣卫相干,阳损阴盛,结寒微动,肾气上冲”记载进一步指出,心肾阳虚、水气内停,阴寒上逆是引起心力衰竭水肿、咳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原则[7]。本研究中,所有病例均符合心肾两虚和瘀血、氮浊、水饮等“本虚标实”的特点,临床治疗当以“益气温阳”“温补心肾”法标本兼治,自拟强心汤组方中附子温肾、助阳、通脉[8],为补肾火的第一要药。配有黄芪、鹿角片、仙灵脾、补骨脂温补肝肾,补益精血[8]。茯苓、猪苓、白术健脾利湿,利水消肿[8]。丹参、红花、赤芍活血化瘀[8]。白芍可缓附子之辛燥,又可利小便[8]。统观全方,补通并施,共奏温补心肾,活血利水之效。研究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观察组治疗效果和NT-proBNP、LVEDV、LVESV、LVEF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医施治与常规西医治疗方案结合,彼此作用互补,更能减轻心脏负荷,调节神经体液内分泌,改善心功能。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显著,并能减轻由于长期服用西药带来的不良反应,使患者生活质量相应提高,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1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沧州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心内科;2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沧州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超声科)

[1] 滕攀,马琍. 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治疗进展[J].江西中医药,2013,5(44):71-74.

[2] 代星星,杨海燕,金艳蓉.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6):140-144.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98-122.

[4] 冠心病中医临床研究联盟,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血管病学专家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J].中医杂志,2014,55(14):1258-1260.

[5]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7-85.

[6] 赵殿臣,张艳. 运用经方从心肾论治慢性心力衰竭[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7):174-175.

[7] 郑永恭自拟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 30 例[J]. 福建中医药,2011,42(5):17-18.

[8]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猜你喜欢

西医心衰心功能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心功能如何分级?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