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运动预防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观察
2016-06-01吴凤云石霞萍陈健英
吴凤云 石霞萍 陈健英
太极拳运动预防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观察
吴凤云 石霞萍 陈健英
目的 观察太极拳运动在社区预防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社区体检诊断明确在册的骨质疏松症老年女性居民124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两组组均由健康教育管理团队实施骨质疏松性骨折常规社区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规律的太极拳运动,比较两组人群干预前后左前臂骨密度T值变化。骨关节疼痛症状的改变。1年内跌倒的发生率及骨折的发病率。两组人群相关行为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太极拳规律运动1年后左前臂骨密度T值明显提高;疼痛症状有改善;1年内跌倒的发生率。骨折的发病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除治疗依从性外,运动主动性。睡眠质量等观察指标较对照组也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 社区常规护理辅以规律太极拳运动能提高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人群的骨密度,减轻关节疼痛,降低骨折发生率,提高运动主动性及睡眠质量等。
太极拳; 社区护理; 老年女性; 骨质疏松; 骨折
【Author′s address】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center in Liurong Street,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510180, China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人群的生理退行性疾病,发病率为20%~50%,在绝经后20年以上者可达56%,已成为中老年骨痛、骨折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我国70%~80%的中老年骨折是因骨质疏松症引起的,最常见的是椎体或髋骨骨折[2],因此而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WHO明确提出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三大原则:补钙、运动疗法和饮食调节[3],锻炼(体力活动) 是预防骨质疏松及其骨折的主要手段。运动训练是一种安全、有效、节约的项目,而抗阻训练与柔韧性训练相结合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4]。太极拳运动能有效加强老年人双腿的稳定能力,降低因为跌倒而受伤的可能性,能有效改善骨强度,提高骨的抗折、抗弯、抗压缩和抗扭转方面的性能,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5]。适合老年人群的太极拳运动复杂而缓慢,提高肌肉对腰椎的牵拉力,尤其太极推手运动是在对抗中进行,腰椎同时还能受到因对抗产生的强烈外力作用,使相应的骨骼尤其腰椎骨能受到足够的运动负荷,从而得到足够的适应性改变,为此本中心通过对社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人群在综合防治的基础上集中增加太极拳运动,探讨其对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做了观察研究,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来自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街我社区老年女性中经体检筛查及其他途径发现的、由我中心社区护士在册管理的骨质疏松高危人群,从10个居委档案资料中随机抽取200份,符合入选条件的骨质疏松症对象共124例,年龄为60~69岁,在随机分为太极拳运动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入选标准:①为本辖区常住人口,具有上一个年度及以上的社区基线调查资料;②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即骨密度低于正常成人骨峰值减2.5个标准差[1]。排除标准:①有明显智力障碍、意识障碍无法配合完成问卷者;②有严重急慢性躯体疾病不能完成太极拳运动者;③本人不愿参加。
1.2 方法
观察时间为2014年12月~2015年11月,使用自制的社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社区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三部分:①一般资料(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等)、既往史和疾病治疗史、家族史、月经婚育史;②骨密度T值、跌倒发生率、骨折发病率、骨痛程度;③运动主动性、治疗依从性、睡眠质量等。
1.2.1 对照组常规开展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社区干预。包括健康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指导户外运动及防摔跤措施;遵医嘱服用骨质疏松辅助药物治疗;建立良好生活习惯和利于骨质疏松恢复的要素饮食;定期体检。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干预基础上增加规律太极拳运动。由全科医师对观察对象参与运动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运动中做到过程随观、事后随访。具体由我中心的专业太极拳指导老师对参与团队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再由团队成员教授观察组对象直至能完整熟练完成套数;随后护士督促观察组人群在本中心健康广场进行太极拳运动,每周4~5次,周一至周五9-10点或16-17点进行,每次练习45~60 min,内容包括准备活动、太极拳单个动作及套路练习,每次练习心率达110次/分钟以上并不出现明显气促等不适为达标,根据受训者主观感觉而定,以次日不感觉疲劳为度,持续时间约10 min左右;1年后进行终末调查,并与两组入组时和组间的各指标进行比较。
1.3 评价指标
跌倒发生率及骨折发病率在观察前作1年期统计,在12个月后做终末统计,分别观察左前臂骨密度变化、骨关节痛改善情况(骨痛程度评估标准:0级:没有感到疼痛;Ⅰ级:注意力集中时会感到疼痛;Ⅱ级:注意力分散时也能感受到疼痛;Ⅲ级:夜间被痛醒,严重影响睡眠质量)、辅助药物治疗依从性、运动主动性、睡眠质量等方面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进行统计分析。两组人群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跌倒的发生率、骨折的发病率、骨关节痛程度、运动主动性、治疗依从性、睡眠质量的比较采用2检验;两组人群干预前后骨密度T值的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人群干预前后左前臂骨密度T值、跌倒的发生率、骨折的发病率比较
骨密度测定仍然是当今骨质疏松诊断和骨折危险性评估的最重要指标,具有快速、无损伤的特点、本次干预采用超声波骨密度仪,测定两组人群左前臂骨密度T值;问卷调查记录跌倒发生率、骨折的发病率,两组人群组间比较均有差异(P<0.05或P<0.01),详见表1、表2。
组别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2.69±0.11-1.30±0.04对照组-2.67±0.09-1.99±0.14t1.10837.314P0.2700.000
表2 两组人群同期跌倒发生率、骨折发病率比较 [n=62,n(%)]
2.2 两组人群干预前后骨关节痛程度比较
干预后两组人群组间比较及观察组太极拳运动12个月后骨关节疼痛均呈下降趋势,1级和2级疼均有差异(P<0.05),3级疼痛两组间无差异(P>0.05),详见表3。
2.3 两组人群干预后运动主动性、治疗依从性、睡眠质量的比较
两组人群干预后观察组运动主动性、睡眠质量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1),但遵从预防性治疗的依从性无差异(P>0.05),详见表4。
表3 两组人群干预前后骨痛情况比较 [n=62,n(%)]
表4 两组人群干预后相关行为变化的比较 [n=62,n(%)]
3 讨论
3.1 常规护理干预结合太极拳锻炼能提高社区女性骨质疏松人群的骨密度,减少跌倒及骨折发生率。临床中,通过检测骨密度变化情况来评估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从而预测合并骨折的风险性高低[6]。所以在本项目中把检测骨密度作为重要观察指标。运动可使骨无机盐可溶解度变化,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影响机体的钙平衡。太极拳属户外运动项目,可接受充足的阳光,增加维生素D的转化,促进钙吸收,长期的适量运动可促进老年人性激素分泌,促进骨代谢,使骨密质增加;本次干预以辅助药物、食物作为基础治疗,与太极拳运动结合,观察组人群骨密度T值显著提高(P<0.01),跌倒发生率及骨折发病率均明显降低,而且明显优于较对照组(P<0.05),详见表1、表2。
3.2 太极拳能显著减轻骨质疏松人群骨关节疼痛。运动可缓解肌肉紧张引起的疼痛,改善肢体的柔韧性、平衡能力和灵活性、协调性,提高骨密度预防骨折[7];由于太极拳运动复杂,肌肉对腰椎的牵拉力强烈,尤其太极推手运动是在对抗中进行,腰椎同时还能受到因对抗而产生的强烈外力作用,使相应的骨骼尤其腰椎骨和髋关节(因为整个运动以腰为主宰)能受到足够的运动负荷,从而得到足够的适应性改变,预防性运动治疗效果明显,腰椎骨量明显增加,疼痛症状消失较快[7]。干预后观察组Ⅰ级疼痛比例下降27.42%,Ⅱ级33.88%,Ⅲ级8.06%,0级疼痛占该组人群比例的69.36%;对照组Ⅰ级疼痛比例下降8.07%,Ⅱ级11.29%,Ⅲ级1.61%;0级疼痛占该组人群比例20.97%。由于两组人群中Ⅲ级骨关节疼痛人群的关节变形程度较重,运动后难以纠正变形的关节,故两组间Ⅲ级数据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3。总体上常规干预结合太极拳运动的观察组骨关节疼痛减轻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该运动不但能使患者身体的局部得到较好的运动治疗,也能使全身得到锻炼,增强骨质钙化,减轻疼痛程度。
3.3 太极拳能提高老年女性骨质疏松人群运动主动性、睡眠质量。研究表明规律柔性运动能明显减少睡眠障碍发生的频率[8]。而本研究结果显示预防性治疗的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群通过健康干预后辅助补钙治疗依从性均有提高,主要原因是居民通常认为补钙就能预防骨质疏松,医生给予开出的补钙处方基本能依从遵循,然预防基础策略、调整生活方式往往被忽略。本运动项目在开展时强化人群的健康观念,改变单一的预防措施,强调户外运动对预防骨质疏松的优势,由表4可见,干预后观察组人群的运动主动性和睡眠障碍发生的频率较干预前有明显差异,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其次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认知水平逐渐降低,可能是耳聋眼花等造成所能获得的知识途径较少[9-10]。社区给予老年女性更多的集中行为干预,让其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针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提高老年女性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认知水平和保健技能[11]。常规干预结合太极拳运动可帮助目标人群掌握骨质疏松的基本防治知识、集中训练有利于互相学习交流,提高技能和防病信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社区资源,发挥提前介入的管理效能,健全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防治网络,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管理团队的技术水平,对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进行规范化教育干预,结合传统运动、治疗性生活方式等综合手段,有效防范了骨折发生,提高了高危人群的心理应对,改善了生活质量,降低了因骨折而产生的致残和死亡以及因此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和其他方面的压力。此运动经济、实惠、可行,易于被中老年人群接受,可在社区推广。
[1]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治指南[J].中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4(1):2-16.
[2] 陆 铁,仲维佳,周君琳,等.全身振动对预防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作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5):20-23.
[3] 张震宇,侯 勇,王 冠,等.运动对预防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8):1977-1978.
[4] 刘柳英,刘 城,刘小华,等.运动康复在社区老年心血管病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6,16(5):778-780.
[5] 白 颖,杨 雪,王 蕾,等.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健康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10):946-948.
[6] 施静静,刘 毅,陈 涛,等.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预防帕金森患者骨质疏松及髋骨骨折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院,2015,15(12):59-61.
[7] 吴丽华,叶学丽,田庆显.健康教育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120-122.
[8] 李朝晖,谭志伟,杨俊锋,等.慢性心衰患者吸烟及戒烟依从性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2):1756-1759.
[9] 孙唯琚,吴冬春.20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健康知识、信念、行为的调查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9(8):859-865.
[10]张 苇,王玉环,陆 宁.社区老年女性不同风险程度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知识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0):5088-5092.
[11]全小冬.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5):10-12.
Effect of Tai Chi Exercises on Prevention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 in Elderly Women
WUFengyun,SHIXiaping,CHENJianying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ai Chi exercise on the prevention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 in elderly women in communities. Methods 124 elderly female residents with diagnosed osteoporosis during the community health examination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62 in each group. Both groups received routine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by the health education management group, and in addi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racticed the regular Tai Chi exercise. A comparison was mad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in the changes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T-scores of the left forearm, joint pain symptoms, the incidence of falls and fracture in a year, and relevant behaviors. Results A year later, the bone mineral density T-score of the left forearm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the joint pain was reliev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incidence of falls and fractu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part from treatment compliance,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exercise initiative and sleep quality (P<0.05 orP<0.01). Conclusion Regular Tai Chi exercise with community routine nursing may help elderly woman with osteoporosis increase the bone mineral density, reduce joint pain, decrease the incidence rate of fracture, and improve the exercise initiative and sleep quality.
Tai Chi exercise; Community nursing; Elderly women; Osteoporosis; Fracture
广州市越秀区科技和信息化局项目(编号:2010-WS-028)
R591.1; R87
A
10.3969/j.issn.1671-332X.2016.11.055
吴凤云 石霞萍 陈健英 : 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广东广州 51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