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2014年住院死亡疾病谱分析
2016-06-01张婉萍邱小珊何小文何桂清曾章康李自英
张婉萍 邱小珊 何小文 何桂清 曾章康 李自英
佛山市2014年住院死亡疾病谱分析
张婉萍 邱小珊 何小文 何桂清 曾章康 李自英
目的 分析本地区住院死亡疾病谱的特征,为医疗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佛山市主要二级以上医院住院死亡病例的病案首页资料,根据ICD-10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前五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与全国部分城市居民相同,但顺位有所不同。结论 佛山市的死亡原因有其特点,但重点依然是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住院病人; 死因分析; ICD-10
医院约有四分之三的死亡发生于住院病人,因此住院死亡疾病谱的建立,可以明确对人群健康造成较大危害的疾病, 为确定疾病预防和控制的重点提供参考依据。虽然研究死亡原因的文献较多,但有关佛山市病人死因分析的文献不多,仅见关于佛山市2004年疾病负担的类似研究文献[1]以及佛山市南海区2004年死因分析的文献[2]。因此,有必要开展这一研究工作,为佛山市的医疗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2014年佛山市二级以上的7所主要医院的病案首页资料,共360 615份,约占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出院病人的80%左右,对全市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其中死亡病例1 931个。全部病人的出院诊断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
1.2 方法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采用Excel、VFP6.0和SPSS for Windows 13.0。死因顺位的比较采用和谐分析[3]。对于错误的编码给予修正,如有部分放、化疗的Z编码被放于主要诊断中,我们根据其他诊断描述予以修正为相应的肿瘤编码(C00-C97)。部分病例的R编码出现在主要诊断中,我们根据其他诊断描述尽可能予以修正为相应的病因编码。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014年7所医院共有住院病人360 615人次,死亡1 931人,病死率0.54%。其中男性死亡1 237人,女性694人,男女之比为1.78∶1,男性病死率0.72%,女性病死率0.36%,男高于女(2=218.28,P<0.001)。
2.2 死因顺位
1 931例死亡原因的顺位见表1。前5位疾病依次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占总死亡数的82.55%,前10位疾病占总数的95.18%,因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本市疾病防治工作的重点。男性死亡前5位疾病依次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脑血管病,合计占82.22%,女性死亡前五位疾病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合计占83.14%。对男女之间疾病顺位比较做和谐性分析,得多行和谐系数WR=0.90,接近1,一致度较高,但和谐程度检验2=7.20,P>0.1,统计学意义不显著。
取前五位死因与国家卫计委发布的《2013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中的部分地区城市居民前十位死因构成中的相应疾病类型做和谐分析,得多行和谐系数WR=0.26,明显小于1,和谐程度检验χ2=2.10,P>0.5,说明与全国部分地区城市居民前五位死因存在差别,呼吸系统疾病靠前。全国部分地区城市居民前五位死因类型为:恶性肿瘤(26.81%)、心脏病(21.45%)、脑血管病(19.61%)、呼吸系统疾病(12.32%)、损伤与中毒(5.67%)。
2.3 前五位死因的前五个病种及损伤与中毒外部原因统计
对前五位死因分别做前五个单病种统计,可以进一步明确哪些具体的病种造成的死亡多,为医院实施临床路径或单病种质量管理提供参考,同时也揭示了具体的疾病防治工作重点,其结果见表2。从表2可见,导致死亡的病种高度集中,前2个病种几乎都占一半以上,如脑血管病中的脑出血这种病就占了一半多。
表1 佛山市二级以上医院住院病人前十位死亡原因构成及顺位
表2 前五位死因的前五位单病种及损伤与中毒外部原因统计
3 讨论
3.1 死因顺位的纵向比较
由于缺少全市历史年份的死因分析文献,仅与南海区2004年的死因顺位作一比较。南海区是佛山市五区当中人口最多的区,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南海人口占全市的36%,因此南海区的数据也有一定参考价值。2004年南海区前五位死因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38.94%)、呼吸系统疾病(20.36%)、恶性肿瘤(19.64%)、损伤与中毒(6.70%)、消化系统疾病(3.41%)[2]。与2004年南海区相比,2014年全市最大的变化是恶性肿瘤由第三位上升为第一位,但增加的幅度不一定有15.99个百分点那么多,因为2004年的数据是全死因,本文的数据是住院死因,少了急诊死亡,而急诊死亡病人当中,心、脑血管疾病较多,平均在36%左右[4]。恶性肿瘤死因顺位的上升,反映了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上升,对人群健康的危害更大了。循环系统疾病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其死因构成的降低可能反映了本地区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有了提高,死亡率有所降低。与顺德区杏坛镇的资料相比,也不尽相同,其主要疾病死亡状况中循环系统死亡率最高,其次为肿瘤死亡率,其他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损伤和中毒死亡率、传染病死亡率[5]。
支气管肺癌是居民健康的第一杀手,而被称为“广东癌”的鼻咽癌并未进入前五位,可见支气管肺癌已经严重威胁人民健康,需加大防治力度。本组数据肺癌死亡病例当中女性占了34%,女性吸烟的很少,女性肺癌与被动吸烟、空气污染、油烟吸入等因素有关。因此,建议首先加大控烟力度,降低烟草致癌风险;其次,加强大气污染监测,严密监控工厂废气排放和汽车尾气排放,减少空气污染;第三,倡导健康厨房,减少油烟致癌物;第四,加强肿瘤专科建设,提高肺癌、肝癌、结肠癌等危害大的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率,引进先进的肿瘤治疗技术,延长病人生存期。
肝癌是恶性肿瘤死亡的第二位原因,肝癌的发病与肝炎、肝硬化密切相关[6]。我国为肝炎高发区,其中又以乙肝最多,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乙肝,限制饮酒,是防止肝癌发生的重要措施。肝移植是挽救肝癌晚期病人的有效手段,本地的肝移植技术已成熟,但器官来源十分紧缺,主要是我国的器官自愿捐献者少,有关器官捐献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建议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公益宣传,提高市民的公益意识。
3.2 死因顺位的横向比较
与全国部分地区城市居民前十位死因构成相比,本组数据的特点是恶性肿瘤的构成比要高得多,呼吸系统疾病的顺位靠前。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本组数据是住院死亡,少了急诊死亡病人数据,急诊死亡病人中肿瘤病人相对较少,心脏病、脑血管病相对较多,而全国的数据是全死因;二是本地的医疗水平较高,除了恶性肿瘤这种无法治愈的疾病,其他系统的疾病死亡率相对较低,但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又比心脏病和脑血管病要高些,而不大可能是第三种原因,即本地的恶性肿瘤死亡率比全国更高,因为广东省2010年的预期寿命是76.49岁,而全国是74.83岁[7],佛山地处珠三角腹地,经济水平和医疗条件都较好,其预期寿命应在全省平均水平之上。
本市较大的医院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专业都有了省重点专科,发展较好,而西医的呼吸内科和胸外科目前还没有省重点专科,针对呼吸系统疾病死因顺位比较靠前的状况,建议本市的主要医院加强呼吸系统疾病学科的建设,引进或培养高端人才,提高呼吸系统疾病诊治水平。
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大敌,其发病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高蛋白高脂肪饮食的摄入增加以及工作压力的增大有关。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到来,心脑血管疾病还将进一步增加,因此,建议继续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促进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相关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人们也应当注意健康饮食,合理搭配,特别注意对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损伤和中毒中死亡最多见的是头部受伤,而损伤原因又以交通事故为主,因此,如何避免在交通事故中头部受伤,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大客车载人多,在高速公路上一旦发生事故,伤亡较大,建议实施大客车乘客全部佩戴安全带的政策,以减少车祸死亡。
通过以上分析,明确了佛山市二级以上医院的主要住院死因,可以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医院的专科建设以及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等提供参考,促进医疗机构提高疾病的诊治水平,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1] 安小妹,刘 军,凌 莉,等.广东省佛山市疾病负担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3):474-477.
[2] 陈妙芬,钟 诚,梁子良,等.佛山市南海区2004年居民死亡原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2):2353-2354.
[3] 杨建南.疾病谱比较分析方法的探讨[J].中国卫生统计,1997,14(3):45.
[4] 卫俊涛.我国近十年来急诊死亡9 594例主要死因回顾性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1,12(2):133-134.
[5] 苏秀颜,王福彬,陈国欢.杏坛镇居民死亡原因与去死因寿命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0):155-158.
[6] 任贺庄,毕镒红,康 凯.肝炎后肝硬化病程发展与饮酒的关系[J].临床内科杂志,2014,31(7):488-489.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R]. 2013年7月.
佛山市卫生和计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编号:2015070)张婉萍 邱小珊 何小文 何桂清 李自英 : 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 广东佛山 528000
R197.323.1
A
10.3969/j.issn.1671-332X.2016.11.050
曾章康 : 佛山市卫生计生局 广东佛山 52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