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工记忆》:铁血军工 家国情怀

2016-06-01党建锋

军工文化 2016年1期
关键词:民族魂空警心血

党建锋

看完中央纪录片频道复播的《军工记忆》,感慨良多。

从新中国建国后自主研制的“东方红”卫星到“巨浪”潜射导弹、052导弹驱逐舰、“红箭-8”反坦克导弹,到歼-10 战斗机、空警-2000预警机。在当时的历史时空及物质条件下,这些尖端军工任务的圆满完成,只能归结为人定胜天的奇迹。片中采访的很多当年参加指挥、研发、生产、试验的军工人,大部分已退休,谈起当年的工作场景,眼神里依然燃烧着无限的豪情壮志,为曾付出的艰苦努力和收获的伟大成果而自豪。从这些老一辈军工人神情、话语和实际行动中,我深深感受伟大无私的忘我牺牲精神,朴实而崇高、艰辛无悔的人生追求。

一些军工任务立项、研制过程正值国家政治动荡的特殊年代,一些专家、技术人员按照政治身份只能“靠边站”;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内心痛苦和现实生活的磨难,坚持工作,随时需要随时上岗。这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家国情怀”是多么朴实而崇高。

在军工任务研制过程中,需要克服一系列难以想象的技术困难,大部分军工任务研发周期长达数十年,有些同志没能等到最后,看到最后的胜利,享受胜利带来的喜悦、鲜花和掌声。正如原中航一集团总经理刘高倬在片中所言,“我认为如果说伟大,那些老前辈更伟大!”军工任务研制的艰苦卓绝,往往需要几万甚至十几万人长达数十年持之以恒付出心血和汗水,无数的军工人就像接力赛一样,薪火相传,共同缔造了伟大事业,成就了不朽功勋。在如今军工事业新起点和国家改革发展新常态下,我们尤其要缅怀那些老前辈、老军工人,承继他们身上自强不屈的民族魂和奉献一生的家国情!

由于军工任务的特殊性,我们往往只能选择自主研发、自主攻关这条道路。原计划通过与国外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来提高研发起点,加快研发进度,不过是一厢情愿。复杂猜疑的国际环境不允许我们这么做。正如雷达专家、工程院院士王小谟所言,中国人就是要争口气,就是要把“争气机”(空警-2000)搞出来。但这口气确实不是那么好争的,研发成功的背后是无数军工人“白加黑”、“711”的艰辛付出和奉献一生心血的无怨无悔;研发成功的背后是军工人坚如磐石的伟大使命感和责任感,正如片中一位老军工人所言,“既然接受了,就要成功;除非在此之前生命终结了,那就没办法。压力大,能承受就承受,不能承受也得承受。”

也许有人会问,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几代军工人筚路蓝缕、薪火相传开辟了伟大事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军工奇迹?笔者认为源于自强不屈、铮铮铁骨的民族魂和军工报国、奉献一生的家国情。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我爱我的文化,文化自信、民族自信、道路自信——在新中国军工人眼里,就是用奉献一生的心血汗水、薪火相传的报国情怀,铸就国防利器,永远捍卫祖国安宁和人民福祉。

猜你喜欢

民族魂空警心血
基于《内经》脏腑理论从心论治瘾疹
从平面到立体的跨越空警2000预警机战场之眼空警200预警机
如果,你来读一读
泰斗
来自空中的指挥官
讲台
怀揣一颗虔诚的心,守护我们的民族魂
工匠精神,民族魂
民族魂的祭奠
鲁迅:执拗的寻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