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手绘人像定制特点新探

2016-06-01张可嘉南通大学艺术学院226019

大众文艺 2016年6期
关键词:头像手绘绘画

张可嘉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 226019)

互联网时代手绘人像定制特点新探

张可嘉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 226019)

本文意在通过对互联网时代手绘人像定制的研究,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进行比较,与以往的肖像绘画进行适当比对,突出其继承与发展。同时,分析当下手绘人像的新特点,针对科技水平的影响和大众审美心理的变化,进行客观的评价。

互联网时代;手绘人像;定制

人像绘画又称肖像画,是人物画的重要类型之一。在互联网大环境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网络向画师定制人像绘画,并对人物的容貌、体形、情态、服饰及背景的描绘提出一定的要求。区别于以模特为原型进行绘制,互联网时代下的人像手绘多以人物照片为素材进行二次创作,且在定制过程中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一、继承与发展

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技术力量不断推动人类创造新的世界。互联网,正以改变一切的力量,在全球范围掀起一场影响人类所有层面的深刻变革,人类正站在一个新的时代到来的前沿。在人类最早创作绘画开始,人像绘画就占用一席之地,经历了文艺复兴以后人像绘画更是愈发成熟而普及。如今,随着计算机数字技术和电脑软件功能的日益成熟,在一些数字化画图软件带动下,人物画技术已经进入无所不能,创造奇迹的时代。从画师闭门苦练到街头写生人像,再发展至当今互联网时代下的人像绘画定制,肖像画已经不再是当初体现权贵身份的上层阶级专享的特权,它不断地走入社会的各个阶层,愈发平民化、大众化。在当下的肖像定制如此紧俏的形势下,手绘人像在保持艺术性的同时更需要体现时代性,展现出“互联网时代”的丰富内涵。

首先表现出的是使用领域的前无仅有。以往的肖像绘画大多的归宿都是裱于框内,悬于墙面。早期由于照相技术尚未发明,肖像画多用于主人公更好地认识自身,之后随着摄影技术的普及,肖像画的目的便多作装饰观赏之途。如今,随着科技的发达,照相技术随处可得,几乎人人都可以使用相机或带摄像头的手机随时存留自己的形象。此时,人像定制有了新的使用领域——即在网络上,尤其是社交网络上呈现自己形象的头像定制,具笔者此前随机向QQ、微博、微信三大社交网络中发放回收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个性头像定制的用户和潜在用户达71.25%;此外,数码印花、个性贴图等工艺品用途也有所涉及。这些在互联网环境下催生的用途可谓是前无仅有。

其次是经典绘画的承袭与创新。当下的人像手绘定制与以往的人像绘画相比,依然延续了传统的主流绘画理念,如强调构图、重视人物思想性等。网络时代的绘手大多具有一定的美术功底,他们利用自己的艺术才能和绘图知识大力追求作品的构图之美,使人物更加生动、逼真,将数字工具与传统手绘尽可能地和谐融合。此外,文艺复兴以后,“人文主义”理念便深入流传,大批的艺术家取材于平民大众,赋予普通人艺术地位,在肖像画创作中他们开始重视作品的艺术思想性,既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又要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今的画手们更是看懂了肖像定制中的个人特点,普遍追求人像创作能完美展露绘画对象的性格特征。在绘画技法上,网络画手则大胆创新,无论是笔触、色调、光影、明暗关系都借住了数字化的新手段,根据侧重点的不同,这种人像定制有时呈现出的作品让人无法分辨是纯手绘还是后期效果,有时却能让人一眼辨出这是数字与传统结合的电子作品。无论是哪一种风格的手绘定制作品,摒弃了以往肖像绘画的单一旧模式,在传统理念的再传达上更具意境与格调。

最后体现的是审美情趣的多元表达。手绘人像和其它艺术一样,是通过审美活动给人以可视的艺术美,所以手绘人像的变化和发展也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和审美的变化。传统的中国人对人像的审美情趣是有别于西方的,在摄影技术引入国内以前以及早期,国人认为“肖像应该有两只眼睛,两只耳朵,只有这样才会使整个脸庞望如明月……在脸上要尽可能的减少阴影,即使有一点儿,也要求对称1”、“只有半身像是大抵避忌的,因为像腰斩(鲁迅《论照相之类》)”。传统审美观对对称统一、阴阳和谐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即使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仍有很大一部分画师和民众比较倾向这种构图上的对称和明暗关系的弱化的作品。如今,互联网时代的手绘人像则大大满足了这种多元化的审美要求,无论是西方审美中规避直线或者垂线的构图方式、如实反映自然界光影变化明暗关系的表现手段,还是中国传统的审美观要求,网路上都可以让人更加直观地自由选择。可作实例说明,如古风头像,满足了传统审美情趣的传达;欧版漫画,体现了光影面地完美糅合,种种风格在互联网上百花齐放,画手的绘画风格将顺应审美多元化而丰富,手绘人像定制对广大民众认识不同的艺术风格门类,提高民众审美鉴赏能力,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二、人像定制的新表现

步入互联网新时代以来,受众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在此基础之上,人像定制也体现出新的特质。

(一)关注大众个性化需求

在任何一个搜索引擎,输入“头像定制”一类的关键词,都会蜂拥而出海量信息。以较早的及时通讯软件QQ聊天工具为例,本身自带的头像选择显然已经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和体验,一些个人和商家推出了闪图、情侣头像等个性化定制的头像图片,同时越来越多的受众尤其是年轻群体也不再满足于使用和别人相同的头像来彰显自己的个性化需求,体现自我形象特点的人像定制开始推出。互联网赋予每一个人无限的可能,让个人力量增强、个人价值释放。

近几年新兴的手机APP也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修定制这一领域。诞生于2013年且火爆于2014年的手机软件“脸萌(Face Q)”是移动端产品设计中满足用户个性化体验要求的非常优秀的案例,正如它简介所表达的——「MYOTee 脸萌」是一款非常有趣的拼脸软件,即使你不会画画,也可以轻松制作你的专属卡通形象——它向用户提供诸如发型、五官、衣着等头像制作的基本元素,采用动漫的表达方式让用户自由组合、随心搭配出自己需要的个性化头像。如创始人郭列所言,对于这一代年轻人而言,个性化已经成为一种刚需,而头像则是在社交媒体中体现这种刚需的重要方式之一。之后,更多的手机软件开始关注于为网络用户群体提供形象的制作,而“脸萌”却未能一直火爆下去,如今在社交网络中偶尔能见到“脸萌”所制作出的头像,但更多的用户则转向了个性化要求更高的头像定制中去——即手绘头像定制。

(二)重视纯手工与电子绘画的结合

无论是淘宝商家还是微博等其它平台,“手绘人像定制”成为较大的卖点,即根据客户提供的人像照片经过手绘的形式通过网络即时通讯工具传送给客户,客户相应支付一定的费用(也存在免费手绘这一现象)得到具有自己特征的人像定制。与以往人像绘画有所区别的是,在网络时代的人像定制更注重纯手工与电子绘画技术的结合。可以看到的是,除了传统的中西画中表现的人物形象,手绘板、制图软件的加入为人像定制平添了更多新鲜的元素从而制造出更多样的表现效果。一个具有一定美术基础的画师在得到客户提供的个人照片以后,通过图层的叠加和颜色的渲染从而创作出一种具有数码特色的人像绘画,既有手绘的质感又包含了数码的细腻。

最近非常火爆的一款社交运用软件“SAME”掀起了全民定制、全民手绘的热潮。注册者可以在相应的版块发布自己的自拍照,同时也可以选择他人发布的照片进行人像创作,它通过版主和网友的“赞”以及筛选,评优并给予小额的资金奖励,吸引了大批尤其是年轻网友。在“SAME”的佳作栏目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那些被网友支持最多的作品中很大一部分是纯手绘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创作,生动形象让人耳目一新。近年来,人们对传统人像已经开始厌倦,这种喜新厌旧的人类心理特征不仅可预见也催生了当今这种手工与电子技术结合的绘画工艺。它改变了多年来的审美定式,根据被画者的文化背景、个人经历、兴趣爱好的不同而创作出新颖的人像作品。手工绘画与电子技术的结合大大丰富了人像定制市场的多元化,在科技、审美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三)注重美感与特征的强化

手绘人像定制是一种以真人为创作对象并加以典型化,表现自己审美感受和审美判断的艺术形式。当下,手绘人像定制的创作主要分为三大类。

其一,较高程度的还原客户所提供的原貌并稍加美化。这种手绘人像多采用素描的基础技法,对人像的五官比例、穿着配饰进行临摹绘制,注重光影和透视关系,观者大体上可以直接判断人像的原型。但值得说明的是,此类人像定制多会淡化人物原型的五官缺点或者适当放大一些五官上的优点,也有绘制者则通过调节色彩关系而最终取得一种美化人物的效果。唐代书画美学家荆浩提出:“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不可执华为实。若不知术,苟似可也,图真不可及也”。他否定了只讲“华(美)”不讲“实(本体、生命)”的绘画定义,认为绘画是一种在反映客观物象真实基础上的美化创作。这种思想和西方古典美学里着重美和真的统一的理念有着相似之处,同时更在于表现本体和生命(“气”)2。据笔者此前发放的问卷调查显示,37.04%的受调查者倾向于选择此类定制。这种审美观对当今的手绘人像定制创作有着启发性的作用,要求作者在画像与画美之外要画出人物原型的“气韵”特点如思想特性、性格特点等。这样的一种创作风格既达到了被画者对展现自己原始形象的要求又满足了现代人自恋型的心理诉求。

其二,仅保留人像原型的大致轮廓,重点放大其特征,给观者造成视觉吸引力从而对头像信息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这种创作形式并不力求“形”像,更加侧重于一种“意”像。对此,荆浩“删拔大要,凝想其物”的美学观则能很好地解释这样一种创作行为。他认为创作者需要一定的艺术想象能力,围绕着审美意向这一创造中心进行集中、提炼和概括3。据笔者此前发放的问卷调查显示,38.27%的受调查者倾向于选择此类定制,稍高于前一类定制类型。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现代人除了想表现自我特质中的“美”,更愿意展现的是“我”。这里的“我”,呼唤着浪漫和自由,对自我意识、个人主义的要求很高。这样的一种提炼、夸张形式的创作类型很好的满足了现代人“我就是我”“我的表达”的情感要求。

第三种则完全忽略对人像五官的再现还原,有创意地抓住人物原型的某一特点思维发散地创作,让人眼前一亮起到视觉冲击。清代美学家刘熙载曾提出“按实肖像”和“凭虚构象”两种“象物”。对于“凭虚构象”他说:赋以象物,按实肖像易,凭虚构象难。能构象,象乃生生不穷矣。(《赋概》)这是说这样的一种构象所创作出的艺术形象是无限多样的、丰富变化的4。可以看到的是,很多从事创意类工作的从业人员愿意接受这样的个性化定制,事实上这种类型的手绘人像运用的领域也从网络头像延生到周边产品,如T恤印花、LOGO定制、工艺品印刷等等。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多元化,越来越多的新颖的、具有创造力的作品还会不断涌现。

附表:

人像定制网络调查数据汇总

三、评价与思考

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给日新月异的社会带来极大的改变。科技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绘画领域人们可以借助的手段也更加多样化,同时每个人对“个体”表达的渴望也越来越高,这些都意味着对画师和人像绘画作品的评价标准也会越来越高。有人认为,电子绘画的发展是存在诸多弊端的,“速”时代的要求使画手不再有心沉淀下来钻研绘画技艺,同时也打压了大众美术绘画的学习兴趣,丧失了传统的审美积极性。也正因为如此,手绘在当下人像定制中有着重要作用,不仅满足人们多变的审美观同时还提高画师的社会地位。即便是在鱼龙混杂的互联网路中,那些不具备绘画功底、审美情操的画师也会通过这个时代特有的形式被淘汰,而真正的具有艺术理想的画师,则会不断钻研自己的绘画功底,通过研习新的绘画形式突破旧模式,找到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法则,以新颖、生动、具有艺术内涵的人物作品适应被画者的需求。

随着现代人“个体”意识的进一步崛起,人像定制这一大市场在很长的实践内仍然存在。只有深刻理解现代人审美心理、勇于探索新的表达模式、具有崇高艺术理想的画师才能真正被时代所接纳。而作为手绘人像本身,承载着时代所赋予的特殊角色,在多元审美化和科技数码化的今日,也有着特殊的蓬勃生命力。

注释:

1.约翰·汤姆森.镜头前的旧中国[M].中国摄影出版社,2001:19-20.

2.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246.

3.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252.

4.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554.

[1]约翰·汤姆森.镜头前的旧中国[M].中国摄影出版社,2001.

[2]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张可嘉,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在读。

猜你喜欢

头像手绘绘画
你多久换一次头像和昵称
手绘精彩《追梦》创刊等
黄爱民 作品欣赏
创意动物手绘
手绘
中国第一张马列头像股票
手绘二十四节气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