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研究
2016-05-31张洪
张洪
摘 要:文章从农产品冷链物流规模、冷链基础设施、冷链物流技术、冷链物流企业、冷链物流标准和冷链物流发展环境等角度阐述了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From the scal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cold chain infrastructure, cold chain logistics technology, cold chain logistics enterprises, cold chain logistics standard and cold chain logistics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cold chain logistics, and puts forward development measures to optimize the Chinese agricultural cold chain logistic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status; optimization measures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鲜农产品的需要越来越大,而生鲜农产品具有易腐性、易损耗等特点,因此在流通过程中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存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薄弱、冷链物流的行业标准缺乏、冷链物流技术推广滞后等问题,使其在物流过程中浪费严重,据统计,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30%、12%、15%,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到1 000亿元以上[1]。因此,发展冷链物流体系,不仅能保证产品质量,而且能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提高农业效益。
1 农产品冷链物流概述
冷链物流是指易腐产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各个环节产品始终必须处于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品质和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根据冷链物流的定义,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根据农产品的特性,为保证肉、蛋、禽、蔬菜、水产、水果、花卉等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无损耗、无污染,在冷冻工艺学的基础上,采用人工制冷技术,使产品在生产加工、贮存、运输、分销,一直到零售终端等环节,一直处于适宜低温环境的特殊供应链系统[2]。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组成如图1所示。
作为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冷链物流除了具有一般物流的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第一,前期投入大,标准要求高;第二,农产品冷链物流需要专业性的物流设备,保证生鲜农产品的品质;第三,农产品容易腐烂,时效性强;第四,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的组织协调性高。
2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我国现代农产品储藏、保鲜技术起步于20世纪,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生鲜农产品产后加工、储藏及运输等环节逐步得到应用。进入21世纪,我国农产品储藏保鲜技术迅速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得到较快发展。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1]。
2.1 农产品生产规模。我国是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大国,农产品种类繁多。近年来我国新鲜蔬菜、水果的产量和水产品总产量、肉类禽蛋产量均居世界第1位,牛奶产量居世界第3位[4]。2014年蔬菜产量76 005万t,水果产量26 142万t,水产品总产量为6 461万t,肉类产量为8 706万t,牛奶产量为3 724万t,禽蛋产量为2 893万t。近5年六大类农产品的产量见表1。
2.2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主要有冷库和冷藏运输两个方面[6]。我国自1955年开始建造第一座贮藏肉制品冷库,1968年建成第一座贮藏水果冷库,1978年建成第一座气调库[7]。截止2010年,全国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t,其中冷却物冷藏量140万t,冻结物冷藏量740万t;机械冷藏列车1 910辆,机械冷藏汽车20 000辆,冷藏船吨位10万t,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万标准箱[1]。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具体体现在我国冷链物流设施整体规模不足,人均冷库容量小,仅为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左右,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比例低,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现有冷链基础设施陈旧老化,且呈现区域性不均衡发展。
2.3 冷链物流技术。冷链物流技术包含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上,冷链标准和认证技术规范是一项重要的核心技术;微观层面上,有冷链冷藏技术,冷链保鲜、包装技术,冷链节能技术和冷链的自动化技术及信息技术。长期以来,我国的冷链物流缺乏先进的国际认证、良好的管理技术及冷链物流技术基础,导致冷链流通率和全程冷链率一直处于低位运行,效率低下。生鲜农产品产后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尚未普及,运输环节温度控制手段原始粗放,发达国家广泛运用的全程温度自动控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1]。。但值得一提的是,部分生鲜农产品出口企业已率先引进了国际先进的HACCP(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认证、GMP(良好操作规范)等管理技术,一些大型肉类屠宰企业也开始应用国际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从生产冷链,逐步发展到储藏、运输、批发和销售冷链。
2.4 冷链物流企业。目前,我国的冷链物流企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规模小、实力弱,服务单一,相当一部分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只能从事单一的冷藏运输或冷库储存业务,且服务水平不高,缺少对整个冷链物流过程的掌控能力,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2.5 冷链物流标准。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制订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冷链物流企业在实践中所使用的还多是企业标准和行业推荐标准,很少有国家行业标准和国家强制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标委办[2009]160号文件,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简称“冷标委)成立,负责我国冷链物流领域技术、管理、服务等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已于2012年发布了《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药品冷链物流运作规范》、《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管理要求》,2014年发布《水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规范》等国家标准。尽管近几年国家已加快制订冷链物流的国家标准,但要想打造全程化冷链,急需在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上不断发力。
2.6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环境。随着我国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鼓励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政策有: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冷链物流,指出要加快建设以冷藏和低温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2009年3月,国务院颁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的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指出要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同年6月,国家发改委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明确了2010~2015年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及保障措施;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加快发展鲜活农产品连锁配送物流中心,支持建立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健全覆盖农产品收集、加工、运输、销售各环节的冷链物流体系;2014年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加快发展主产区大宗农产品现代仓储物流设施,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同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提出,到2020年物流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所部署的12大工程中,第一大工程就是冷链物流;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加快构建跨区域冷链物流体系。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说明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正处于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中。
3 优化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措施
从国际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的经验看,发达国家已建立起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对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受宏观政策和市场需求推动,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预测,中国冷链物流行业未来将保持年均25%的高速增长,至2017年,市场规模将达4 700亿元[8]。在庞大的市场规模基础上,应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冷链物流技术及标准体系,培育冷链物流企业,促进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确保农产品品质和消费安全。
3.1 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是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的冷链基础设施正在迅速增长,但相对于庞大的人口基础而言,冷库和冷藏车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仍然偏低,部分基础设施陈旧且分布不均。在国家相继颁布一系列鼓励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之后,我国的冷库已经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行业发展十分迅速,但结构并不十分合理。据资料显示,在冷库类型方面,冷冻库占比超过50%,而超低温冷冻库却占比不到1%。同时,超过60%的冷库分布在东部发达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冷库却占比不足;在储藏商品品类方面,果蔬类产品占比超过30%,而水产品、肉禽类产品占比有待提升。另一方面,冷藏运输设备也是冷链物流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冷藏车的保有量严重低下。因此,加强冷链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加快各类保鲜、预冷、冷藏、冷冻、运输、查验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产品物流节点的冷藏设施,布局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配备冷链运输车辆,对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非常重要。
3.2 加快冷链物流技术升级。首先,推广国际先进的HACCP(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认证、GMP(良好操作规范)、GAP(良好农业规范)等专业质量认证;其次,生鲜农产品从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各环节,普及冷链物流技术,实现全过程冷链。一方面,农产品生产企业利用冷链物流技术在生产、加工、包装环节实现低温控制,加强与下游企业的冷链对接;另一方面,农产品流通企业运用冷链物流技术实现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一体化冷链运作。
3.3 培育和壮大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的重要力量。通过冷链物流外包,企业可以集中精力发展主营业务,而目前我国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仅占20%左右,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行业竞争力,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一批大型电商与物流行业巨头纷纷加大在冷链物流领域的投资,如天猫、京东、顺丰;另一方面,加快国内外冷链物流企业的合作,如中外运普菲斯在上海外高桥、天津港冷库相继投入使用,天津滨海泰达物流集团与日本丰田通商株式会社合作的泰达行冷链物流有限公司运行良好。
3.4 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近几年在冷标委的推动下,冷链基础、冷链管理、冷链设施、冷链人才、冷链技术等层面的标准得以不同程度地制定、补充和完善,企业对于标准认知越来越深入和全面,我国冷链物流企业和市场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但是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是由部门、地区条块分割管理,制约了冷链物流各相关行业标准化之间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尽快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才能促进冷链物流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 (2010-07-30)[2015-10-30]. http://www.gov.cn/zwgk/2010-07/30/content_1668124.htm.
[2] 邵瑞银. 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问题与对策[J]. 企业经济,2013(6):127-130.
[3] 杨君. 深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 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 孙春华. 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395-399.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国家数据年度数据2010~2014年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牛奶、禽蛋产量[EB/OL]. (2015-01-05)[2015-10-30]. 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6] 张建军,杨艳玲.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 物流科技,2013(2):102-105.
[7] 佚名. 冷库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EB/OL]. (2015-06-23)[2015-10-30]. http://www.clb.org.cn/zt/lengkuzt/01.html.
[8] 佚名. 宏观政策及市场推动,冷链年增长将达25%[EB/OL]. (2015-01-16)[2015-10-30]. http://www.chinawuliu.com.cn/information/201501/16/2976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