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认识和处理“四个全面”的六大关系

2016-05-31陈海燕

人文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四个全面

陈海燕

内容提要“四个全面”是实现中国梦的新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思路,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新引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和处理“四个全面”中的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治国理政与改革创新、制度建设与中国道路、执政为民与执政根基、科学思维与行动指南以及国家、社会、个人的关系等,有利于深入理解和有效实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关键词认识和处理“四个全面”六大关系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16)02-0125-04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政治格局继续深度调整,国内转型发展形势依然严峻,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5年2月习近平首次提出“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明确了国家的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了改革的发展方向;“全面依法治国”坚定了实现中国梦的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强调了党要管党的具体要求。“四个全面”是实现中国梦的新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思路,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新引领。在正确认识“四个全面”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关系的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各种关系,有利于深入理解和有效实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一、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

2014年1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中强调,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在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的契合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顶层设计来源于基层实践。“四个全面”从问题导向出发,不回避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敢于迎难而上,布局国家的长远发展,着眼于改革的难点,关注基层政府的法治建设,下决心解决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人民群众的智慧中汲取力量,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投入到社会建设中,鼓励地方和基层创新,有序推进差别化试验,从基层中总结经验教训,吸收和推广有益的实践探索。二是基层探索需要顶层设计的科学指导。当前的基层治理中,仍然面临着基层建设活力不足、一些基层政府缺乏公信力、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基层民主协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四个全面”为基层实践预留了足够的探索空间,鼓励创新,允许差异,将视角更多地倾斜到基层社会并认真倾听基层声音。三是两者的有机结合找准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切入点。改革不避重就轻,敢于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不唯GDP“增长主义”,注重质量和数量的统一;稳定不回避群众反映的强烈问题,着力回应群众合理的利益诉求。

在处理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关系中,不搞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四个全面”的顶层设计切实运用到基层探索中,从基层探索中总结出有益经验,既注重面上的试点工作,也要关注点上的差异性,用一般去指导个别的探索和试点,从个别中归纳一般的规律和特点,真正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

二、治国理政与改革创新的关系

“四个全面”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尊重基本国情、发展规律和人民意愿,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战略抓手。“四个全面”作为治国理政的新思路,为什么需要改革创新呢?一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改革创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社会转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做出主动回应,对正确处理政党、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给予了科学回答。建立完备的治理体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解放思想破除思想僵化的束缚,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又要实事求是敢于锐意进取,在社会稳定的基础上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社情民意提升各级政府的治理能力,需要将改革的思维和创新的精神融入到社会发展的潮流中,顺势而为、转变思路,主动谋求与经济新常态相适应的治理能力,尤其需要以法治方式破除社会治理难题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培育基层民主的生长空间,提高科学民主决策的效率。二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三期叠加”需要改革创新。中国自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面临着从世界大国走向世界强国的历史任务,但是在由大到强的进程中我们仍面临着一些难题。过去传统意义上的“人口红利”正在相对减少,“资源红利”等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三期叠加”的困难,对经济发展态势产生了新挑战,需要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破除体制机制的弊端,让人民享受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福祉。

在处理治国理政与改革创新的关系中,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四个全面”既是治理思路,又是战略布局,它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统领性作用,不能只看到“四个全面”作为新思路在治理层面所发挥的作用,更要看到它作为总方略,在多个层面的广度和深度所发挥的引领性作用。改革创新作为一种精神注入到治国理政中,在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升中发挥作用,确保“四个全面”的战略成效。

三、制度建设与中国道路的关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巩固和完善,每一个“全面”都渗透着制度建设,彰显着现代制度文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凸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 生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强调到2020年要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全面依法治国”通过制度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从严治党”以“严”字当头,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为什么制度建设是中国特色主义道路的重要保障?一是制度建设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四个全面”不仅是体系完整的有机整体,四个“全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它还是逻辑严密的系统理论,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相互并存、相互协调。“四个全面”在实践中继承和创新先进的理论和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科学地回答了当代中国发展和建设的根本问题,用制度建设保障中国道路的方向。二是制度建设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四个全面”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加强制度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引领。现代化是制度建设的核心要素,“四个全面”立足于提升国家现代化水平,有序推进社会主义现代政治文明,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进行长远布局。“四个全面”根植于中国国情的现实土壤,协调推进中国社会建设的各项历史任务,为实现凝聚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期盼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在中国道路上越走越坚定、越走越自信。endprint

在处理制度建设与中国道路的关系中,不能抱着孰轻孰重的态度来看待,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来源于我们的制度建设所积累的历史经验和所取得的实践成效。“四个全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它既包含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也包含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巩固。“四个全面”中始终贯穿着现代化的制度建设,从制度层面保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四、执政为民与执政根基的关系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和奋斗历程中,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四个全面”着眼于巩固党的执政根基,让改革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努力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执政为民是“四个全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更好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四个全面”为什么能够巩固党的执政根基?一是“四个全面”尊重党的执政规律。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党对执政经验做出的历史总结,是党执政后总结出的客观规律。对密切联系群众这一优良作风,党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党中央身体力行,严格落实“八项规定”,切实改变当前作风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落实整改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这是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三严三实”要求党员干部内外兼修,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树立良好的党风政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了新时期党的执政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扩展了新阶段党的执政路径,“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了新形势下党的执政方式,“全面从严治党”提升了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二是“四个全面”彰显了党的历史担当。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从问题导向出发,着力解决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体现了党对国家发展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一心一意谋发展,全面战略布局国内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和平发展带来的福祉。

在处理执政为民与执政根基的关系中,不能以偏概全,认为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是执政为民。“四个全面”每一个“全面”都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出发点相同的情况下,切入点有些不同,从发展目标、利益分配、法治建设、党建标准等角度切入,最终的落脚点也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牢牢地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

五、科学思维与行动指南的关系

“四个全面”坚持用全面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联系的视角来看问题,尊重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这主要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思维。“四个全面”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相通的,蕴含了对国家发展的战略布局、对民族振兴的战略统筹、对人民幸福的战略思考,承载了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所交付的艰巨使命,这主要体现了意义深远的战略思维。“四个全面”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目标与举措是系统结构的表现,治国与理政是系统功能的发挥,本质与规律是系统运行的前提,这主要体现了逻辑严密的系统思维。“四个全面”作为系统性的科学思维,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为什么“四个全面”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一是“四个全面”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近代以来,革命志士为实现革命理想前赴后继,历史证明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简单地嫁接和效仿西方民主制度是行不通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用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四个全面”坚持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四个全面”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和时代前沿主动谋划中国未来发展,善于运用战略思维、治理思维、法治思维、创新思维,敢于直面现实和利益交织的具体问题,立体化地呈现出中国发展的短期目标和远景目标,系统化地展现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步骤,全景式地推进每个“全面”之间的协同合作与联动互动。二是“四个全面”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具体实践指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执政党都要靠实干来发展和强大,国家兴盛贵在有严格的执行力,将各项制度落地生根,最大程度地体现实践成效。实事求是是“四个全面”的价值蕴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四个全面”的价值遵循。“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科学思维,对国家、民族和人民保持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序推进各项改革事业发展,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在实践中激发群众创造和创新的积极性,让人民获得对党和国家的高度认同感。

在处理科学思维与行动指南的关系中,不能照本宣科,不能从理论到理论,如果这样就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实践论,就背离了“四个全面”是建立在中国国情基础上的初衷。当前,尤其要激发“四个全面”对基层实践所产生的活力和效力,要在精准理解“四个全面”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发挥其科学指导意义。

六、国家、社会、个人的关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中国梦铺陈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未来,将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对民族复兴作了新的历史标注,激发起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战略目标和价值追求,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梦、民族梦、个人梦。张文雄:《“四个全面”:承载中国梦的宏大叙事》,《求是》2015年第18期。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怎样保障国家、社会、个人实现价值追求?一是处理好共富和先富的关系。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是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一部分人已经先富裕起来,但同时存在地区、行业、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因此需要处理好经济增长数量和质量、粗放与集约、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共同富裕的小康社会,是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小康社会,是先富带动后富的小康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小康社会。“四个全面”从多个战略层面加强国家建设,全方位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利益问题,为实现“国富民强”奠定坚实的战略基础。国家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建立在国家现代化的基础上,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是“国富民强”的应有之义。二是处理好民主与法治的关系。“四个全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广大人民的民主,是广泛的、真实的民主,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民主,这是走中国道路的民主根基。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利器”,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保障。三是处理好利益与价值的关系。市场经济具有逐利性的特点,在无序的市场经济竞争中,会破坏市场秩序,扰乱市场行为,甚至损害个人的正当利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改革开放的战略举措,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富裕起来,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公平与效率。“四个全面”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保障国家沿着既定方针实现宏伟蓝图,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满活力而有序发展,保障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实现个人价值追求。

在处理国家、社会、个人的关系时,不能孤立地看待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者统一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系统结构中,统一于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步骤中,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潮中。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结构变迁、人民投身改革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保障的,没有国家的富强与和谐的社会,就没有人民的幸福,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也就失去了活力。

“四个全面”凝聚了一切社会力量和智慧因子引领中国未来,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中国正在以高度的自强加快建设发展,以高度的自信提振民族自信心,以高度的自觉为人民服务。正确认识和处理“四个全面”的几个重要关系,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有利于更加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党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四个全面
以“四个全面”为引领,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统一战线作用刍议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智慧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浅析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
“四个全面”背景下的中国政府改革与政府发展
“四个全面”背景下的中国政府改革与政府发展
试论“四个全面”战略与中国梦的关系
“四个全面”形势下的基层央行服务型工会组织发展研究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