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6-05-30黄平媛
黄平媛
1 实验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意义
“实验是检验理论的标准.”作为揭示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不仅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部分,而且也是物理概念、规律和理论的坚实基础.初中学生正处在兴趣的发展时期,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物理实验课,特别感兴趣.纵观科学家们发现自然规律的全部过程,绝大多数都是从身边的自然现象开始引出猜想,然后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通过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出其中蕴含的自然规律.物理教学若离开了观察和实验,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纸上谈兵.
2 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2.1 通过物理实验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课堂可能是学生与物理知识接触的第一次机会,如果能在起步阶段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那将直接决定他今后对物理的学习态度.物理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可以通过动手做实验来得到答案,这是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的,物理实验可以摆脱枯燥单一的知识讲解,为课堂增加活力,用新奇而不怪、有趣而不乏味、直观而不繁琐的实验教学引课,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思维兴趣,使其感到惊奇,产生疑问,引起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兴奋起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对物理课堂的喜爱,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例如笔者在讲固体压强知识的时候,通过电视上看到的杂技表演中涉及的物理知识,笔者将其改成了实验,就是在几个气球上放了一块木板,气球没有破裂,然后笔者就问学生,如果老师站到了木板上,气球会破裂吗?全班学生回答:“会”,接着笔者就真的扶着墙站到了木板上,但气球没有破裂,只是被压扁了一些,班内顿时沸腾了,一双双惊奇的眼睛望着老师……用这样一个新奇的实验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景中学到了知识.
初中生还处于心智未成熟的阶段,很多现象都还不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例如杠杆原理、摩擦力等等,都可以将身边的一些常见的现象引入到课堂中,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得物理课堂变得充满趣味性,让物理融入生活,随处可见.
2.2 通过物理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初中學生第一次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对于一些概念和规律都无法理解,又由于物理概念的特殊性,本身比较抽象,如果死记硬背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像数学,可以用计算公式来得出结论和规律,而物理则可以结合实验来直观地呈现概念和规律,理论结合实际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例如在讲《合理利用机械能》这一节时,教材中指出:一个物体如果能够对另一个物体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并给出了两幅图片辅助说明.但是仍有许多学生难以理解,什么样的物体具有能量.于是笔者设计了演示实验:一辆轻质小车上用胶带固定好一块泡沫,请一学生到讲台前,用玩具枪击打泡沫(提醒学生一些注意事项).在所有学生的高度注意下,可看到子弹击发射入泡沫后,小车运动了.子弹能对小车做功,生动说明了运动的子弹具有能量,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能量(动能)也就不难理解了.
又如,在讲光的折射现象时,这个现象单纯的从“折射”概念来讲的话,学生很难理解,头脑中更没有具体的概念,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物理实验的[TP4CW27.TIF,Y#]方式(如图1),将筷子斜插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让学生从侧面观察这根筷子有何不同.这时学生就会对折射现象有了基本的理解,然后教师通过“折射定义”对这一现象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和作图,进而让学生彻底掌握这一个概念.笔者在讲授这一节时,其中一个班因为忘记带烧杯和筷子而没有做这个实验,只是单纯的讲解和作图,结果该班级的学生作业错误率明显高于做过实验的班级,可见做实验帮助学生对概念理解的重要性,通过物理实验,可以将物理现象和概念立体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原本无形的现象变得具体、通俗、易懂,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2.3 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初中生都有很强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对新鲜的事物比较好奇.通过对物理实验的观察,分析比对和归纳总结,然后进行理解,直至最后得出结论.这一过程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使之学会独立思考,逐渐掌握科学的思维能力.在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安装和制作,养成独立实践操作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造力.教师在实验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例如,将一个空饮料瓶截去底[HJ1.55mm]部,[TP4CW28.TIF,YX#]让它倒立,把兵兵球放在饮料瓶瓶颈处,让学生向瓶里注水,水就从瓶里流了出来,兵兵球不会上浮(如图2).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如何才能让兵乓球上浮”.让学生自己思考这个问题,在思考的过程中,了解其中的原理,推断出结果.然后可以让学生上台来将他的想法和思路演示给大家看,并说明其中运用的原理.最后教师再向学生演示正确的实验方法:堵住瓶口,然后向瓶内注水,慢慢的就能观察到兵兵球上浮起来(如图3).这个实验不仅证明了浮力产生的原因,也让同学们的印象更加深刻.通过这个实验,加深了学生对浮力的理解,也通过教师中间环节的引导,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或是进一步提问,“可以把这一物理现象应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哪些方面”.进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2.4 物理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协作精神
笔者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多年,经历了以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式教学为主和现在的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式学习两种教学模式,深深体会到两种教学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有着巨大差距.如何唤起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如在学习《科学探究串并联电路》这一节时, 笔者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給他们的实验器材设计出“一个开关能同时控制两盏灯的电路图”并连接实物让灯泡发光,他们通过相互交流、 积极讨论, 设计方案, 共同完成实验探究.在各实验小组巡查的过程中,发现他们设计的电路图并不相同,但都能满足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实验成功的同学异常的兴奋, 这时再要求他们对实验进行改进使两个灯泡能独立发光,互不影响,学生再一次参与到实验中, 认真的合作研究,程度好的同学基本上都按老师的要求很好的完成了实验,最后笔者再把他们设计的不同电路图通过投影仪展示出来,并引出“串并联电路”的概念及其特点,在这样的实验中既使学生在快乐的情景中理解了串并联电路的概念,掌握了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增强了学生的协作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发挥实验教学作用,提高教师科学素养
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起的是引导作用.物理实验教学不仅影响着学生,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探索利用实践活动拓展到物理实验教学这一过程时,很多教师由于前期理论知识学习力度不够,从而感到力不从心,甚至放弃.学生在实验学习过程中缺乏教师专业性的指导,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率.这些实际问题都导致实验教学不能有效的开展.所以强化教师的专业素质非常迫切.一方面要根据自身的问题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另一方面学校也应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与课程相结合的培训.
总而言之,物理实验是理论和实际结合的桥梁.通过物理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的理解物理概念,把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又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学生更加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去参与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了学习效率.这也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