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扑克”教学纪实与评析
2016-05-30李金艳王青巍
李金艳 王青巍
教学内容:20以内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在游戏中,能正确熟练地练习口算,进一步感受算式间的联系,培养学生一题多解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创编游戏的能力。
2.在游戏中构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主动整理、主动思考的意识,发展观察、比较等初步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部分知识对今后计算的准确度和速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正确、准确地计算20以内的口算。
教学难点:掌握游戏的规则,学生学会创编游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生每人一份1~9的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找规律猜算式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呀?(师手举扑克牌。)
生:扑克牌。
师:玩过吗?
生:玩过。
师:扑克是流行全世界的一种娱乐工具。扑克游戏不仅能够带给人们欢乐,在玩的过程中还能训练我们的思维能力。这节数学课我们就来玩扑克游戏。(板书课题:玩扑克。)
师:扑克游戏种类繁多,趣味十足。要想在游戏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知道游戏的规则。那一会儿当老师宣布游戏规则时,你一定要认真倾听!
二、妙算猜牌
师:首先来热热身,玩一个妙算猜牌。(出示课件。)在这些扑克牌的后面藏着算式,怎么猜?听规则:请你根据老师出示的算式,猜猜扑克牌后面的算式是什么?比比看谁的反应快。(出示20以内进位加法表。)
猜扑克牌时,先出示一列算式猜一道算式;再出示一列算式猜两道算式;然后再出示两列算式,根据已出示的四列算式猜一列算式;最后,猜出剩下的三列算式!
师:同学们真是厉害!(师举起大拇指。)这个表格同学们并不陌生吧。我们曾经学习过这样阶梯式的表格。
师:(出示表格。)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每一个表中都藏着许多的规律,我们可以横着看,竖着看,还能斜着看。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有序思考,再来猜这些就容易多了。这是《10以内的加法表》,这是《10以内的减法表》,这个表可以叫什么呢?你能给它起一个名字吗?
生:20以内进位加法表。
师:看来生活中有些数、算式,他们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找到规律再解决问题,就能事半功倍。
三、游戏一——“十全十美”
师:现在老师要教同学们玩有趣的游戏了,这个游戏呀,名字就特别好听,它的名字叫“十全十美”。(贴名字。)
师:猜猜这个游戏一定和几有关?
生:和10有关。
师:怎么玩呢?听规则:两个人玩,你出一张我出一张,当两张牌能凑成十,你就大声说“十全十美”!(出示: + =10。)然后你就可以把这两张牌和中间的牌一起赢走。我们来示范一下,谁愿意来玩?
师对做游戏的生说:咱俩谁先出都行,那么老师先出吧。
(师的牌:6、9、5、4,生的牌:3、2、7、6。)
(师边出牌边提示学生要仔细观察上面的牌,当7出现的时候,师瞅生一眼,学生如果没有发现,老师便说“十全十美”,我要把3和7,还有中间的牌都拿走。)
师:同学们,会玩了吗?每人手里9张牌,老师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谁赢得牌多,谁就获胜!准备好了吗?计时开始!(学生活动。)
师:赢的同学请起立,你们一定是看的准,算得快!
四、游戏二——“加3赢”
师:输的同学服不服?
生:不服!
师:那我们再来玩一个新的游戏,叫做“加3赢”。怎么玩呢?听规则:还是两个人玩,你出一张我出一张,把两张牌加在一起,再加3,( + +3=□,边讲边贴。)谁先算出他们的和,谁就把手拍在牌上,大声说出你的答案,说对了牌就归你。说错了,另一个人说答案,老师说的是哪三个数相加呀?
生:你的牌和我的牌,还有3。
师:谁愿意跟老师先玩一次,老师翻一张(9),你翻一张(9),翻出的这两个数可真大,同学们能算出得数吗?
生:21。
师:你怎么算出来的?(生回答。)
师:老师提醒大家,算出答案后一定要先拍牌,光说不拍是不行的。我们三局决胜负,赢了的同学就起立。预备,听老师的口令,开始!(学生活动。)
师:老师看见很多胜利的同学都起立了,有没有玩两局就赢了的?举手示意老师。(学生举手。)
师:你们的连加法算的又快又准!这个游戏特别有意思,我们不仅能玩加3赢,还可以叫加4赢、加5赢,等我们学了退位减法之后,我们还能玩减3赢、减6赢等,变化多端。同学们在扑克牌当中还有J、Q、K,它们可以被看作11、12、13,把他们加到游戏当中就更有难度、更有意思了!同学们可以回家以后自己设计游戏同父母一起玩。
五、游戏三——“手拉手”
师:刚才的游戏竞技性太强了,老师都跟着同学们紧张了,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团结一点的游戏,“手拉手”怎么玩呢?听规则:老师在屏幕上给出了一个数9,接下来要选两张和是9的牌,(老师动作:把牌打开来选牌。)比如老师选4和5,(师边说边出示4和5。)我们一起来算。
生:4+5等于9。
师:一会也请同学们选出两张牌,选什么样的呢?跟我这两张不一样,但是和也是9的,如果你手里的两张牌和也是9,我们就能手拉手。谁想和老师手拉手?
生:我。
师:那就请同桌两个人在你们的牌里选一选。(同桌两人一起选牌。)
师:谁选出来了?请你像老师这样把牌举起来。(老师表扬组织教学:你是第一名、你是第二名……)
生1:1,8。
生2:2,7。
生3:3,6。
师:同学们看看我们能拉上手吗?一起来算一算!
生:能。1+8=9,2+7=9,3+6=9。
师:看来两个数相加等于9的组合方式有很多。下面的同学能和老师手拉手吗?举起你的牌同桌互相算一算。
师:这三个算式得数一样,我们就可以用等号来连接。你见过这样的等式吗?
生:没有。
师:还有这么大的作用,不仅可以把相等的算式和数连接在一起,还可以把相等的算式也连接在一起!凡是相等的都可以连接。就像是这样的!(贴模型: + = + = + )
师:接下来我们进行小组比赛。这边的同学选11作为和、这边的同学选13作为和,这两个数每一个数都有多种组合方式,看看你们能不能都找出来,选好后举起你的牌,我们比比哪个小组最快。快把你们四个人的牌混在一起。开始吧。
(学生游戏,老师巡视,发现有摆好的直接让学生拿着牌走到前面演示。)
六、游戏四——“克隆牌”
师:下面一个游戏,就更有趣了,叫做克隆牌。什么是克隆呢?克隆的意思就是复制出一模一样的东西,在我们的游戏中,克隆就是使用相同的牌,如果用3就都用3,如果用7就都用7。怎么玩呢?听要求。
师:老师给你一个数8,在你们四个人的牌中选出两张一样的牌组成8。你想选哪张?选好就把它举起来。
生:4和4。
师:刚才我们克隆了4,2个4组成了8。这回我们再克隆的多一点,还是这个8,请你们选出四张(用手势,小点声。)一样的牌组成8,你想克隆几呢?到你小组的牌中找一找,找到了就举起来。
生:2,2,2,2。
师:同学们举得非常快!同学们想还可以用几个几?(几个 =8。)(给学生3秒时间思考一下。)
师:你手里的牌可能不够,我们可以想一想,说一说。
生:可以用8个1。
师:我们可以用4、2、1这么多种克隆牌。
师:会玩了吗?老师再给你出一个新数12,可以选几种克隆牌呢?都能用几呢?有几种方式?同学们可以先小组内研究,再来摆一摆。注意,摆牌时用的牌放中间,不用的牌放一边。如果牌不够了,同学们可以想一下,用语言描述出来。
师:你们用了几个几呢?
生1:2个6。
生2:3个4。
生3: 4个3。
生4: 6个2。
师:同学们考虑得真全面!(课件出示:15、18。)这两个数的组合方式也很多,课下同学们还可以玩一玩。
七、结束语
师:愉快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这节课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老师发现数学学得好的同学,扑克牌也玩得非常棒!其实不只是玩扑克牌,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处处都可以应用到数学知识,最后就让我们一起大声说出我们数学学习的口号吧。(课件出示。生齐读“开开心心玩游戏,快快乐乐学数学”。)
评析:
这是一节一年级的活动课,运用刚刚学习的20以内进位加法的知识玩游戏、练口算,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本课突出体现了以下教学理念。
1.游戏即学习,也可以说学习即游戏。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李老师把数学知识融入到有趣的游戏中,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游戏,看待生活,充分体现了“在游戏中找数学,在快乐中长智慧”的思想。课上,学生被一个个游戏吸引,迫不及待地学习新游戏,想要赢得比赛的胜利,都专注地倾听游戏的规则,动脑筋迅速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大量的计算,牢固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与准确度。
2.建造数学模型。数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课上,李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学会从纷繁的事物中抽象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学会分析整理,学会思考,使学习回归到数学本位。教学中所呈现的几个习题模型都是教材中的原型,在课上李老师组织学生玩扑克,就是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构出数学模型,然后进行方法指导,从而解决问题。
3.注重融合渗透。在这一课中融合了本册教材中数的认识、进位加法、比大小等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同时也渗透了找规律、退位减、乘法的意义以及等式的含义等后续要学习的知识,注重了知识的连贯性。在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中,李老师也渗透了一些数学思想:等式守恒思想、模型思想、函数思想等,虽然这些思想很抽象,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但在具体的活动中,学生有思考、有感悟,在经历符号化、数学化的过程中,对这些数学思想的初步感知也就变成了水到渠成。
4.拓展思维能力。数学习题的层次性是至关重要的。在一节课中,必须体现基础练习、提高练习和拓展练习。那么对活动课来讲,不仅要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探索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学会解决变式练习,以达到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目标。在本课教学中“17点”游戏的三种问题方式、“手拉手”游戏中多种组合方式等都是变式练习 。通过这一系列的变式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逻辑性。
5.注重知识迁移。通过这节课的几个活动,我们发现可以设计的扑克牌游戏非常灵活,而且变化多端。在课上,李老师也多次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水平创编游戏,引发学生的后续学习兴趣。在小学阶段,计算教学是尤为重要的,在每一学段,每一册教学中都有计算的知识。随着学生的知识积累越来越多,扑克牌活动也会越来越有难度,越来越有趣味,比如:学习了退位减法可以扩充本课中的一些游戏,可以把10、J、Q、K加进来,提高游戏的难度;运用“21点”游戏,可以学习有关可能性的知识;运用“24之谜”,可以练习四则运算等。
因为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和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李老师在选择游戏的时候做了适当的取舍。这节课虽然只有短短的40分钟,但这将成为一个开始,今后学生看到扑克牌就会想到数学题,想到数学模型。李老师真切地渗透给学生一种意识,那就是“用数学眼光看待问题”“数学学习就是思维的体操”。
编辑∕宋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