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和对策
2016-05-30范灵娟
范灵娟
摘要:很多优秀的语文教师的经验告诉我们,应该走出狭隘的课堂,开辟课外阅读这片新天地。只有这样,学习语文才能出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堂,课内打基础,课外出成果”的良性循环。但是,在农村,能够真正享受课外阅读的孩子却很少,文章对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
市教育主管部门推出的“书香童年”“书香校园”“图书漂流”等一系列的活动,让课外阅读成为了孩子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我们农村小学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很多。
一、现状
(一)家长反对,书源紧缺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最大的心愿,农村小学生的家长将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他们最关注的是孩子的成绩。大多家长宁愿买练习卷、《课课通》这类辅导用书,也不肯给孩子买课外读物。很多家长视阅读课外书籍是不务正业,把课外读物视为禁书,见孩子阅读课外书籍轻者没收,重者打骂。也有开明的家长,但因经济条件有限,为孩子购买大量的课外书籍感到力不从心,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能蔚然成风。
(二)目的不强,意志薄弱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忽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的课外阅读呈无序状态。学生课外阅读缺乏目标系列,习惯与能力较差。有部分学生爱读书,但阅读活动大都表现为兴趣化的阅读,他们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总是带着休闲的心态读书。实际上,仅靠兴趣来维持阅读是不长久的,也难以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而课程标准以及教师推荐的读物,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感兴趣的;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学生不下一番苦功夫也是难以完成的。
(三)缺乏指导,影响阅读
“得法者如鱼得水,无法者如瞎子点灯。”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只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多读书、会读书,才能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读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指导力度单薄,面对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书海,学生感到茫然,不知选择什么读,怎么读。
二、策略
怎样搞好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呢?工作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赢得理解,资源共享
1.勤沟通,促理解。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学生进行广泛阅读的前提与基础。怎样才能使家长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呢?一开始我采用“个别说服法”,我会打电话给学生的家长,和他交流沟通,让家长真正理解课外阅读;“分析交流会”即召开家长会议。介绍市局大力推行的“图书漂流”活动,让家长感受到市局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视;拿出学校印发的《语文课程标准》给家长解读有关内容;针对他们更注重的是功利性,更关注的是短期效应的心理特点,找来几年来的小学毕业试卷、《一课一练》《补充习题》给家长分析与课外阅读有关的题目;展示学生参加学校“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读书节所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让家长真正理解了课外阅读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他们纷纷表示要支持督促孩子进行课外阅读。我又结合学校的活动来了个“旁听会”,抓住著名作家冰波、黄蓓佳来校为学生讲座的契机,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参加。
2.建“银行”,促阅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阅读量要达到100万字。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解决书源的问题。目前大部分农村家庭中的藏书较少,部分家庭几乎没有藏书。好多农村家庭由于经济条件有限,不可能为学生大量地购买课外书籍。除了从学校图书室借书外,我充分开发了学生这一庞大的资源。在班级中建立“图书银行”,要求学生向这个特殊的银行“存款”。提供图书借阅次数最多的给予奖励。这样按每人平均2本计算的话,“图书银行”中就有了一百多本书了。定期与其他班级进行交换,班级“图书银行”升级为年级“图书银行”“校级图书银行”了。资源共享,使学生可以尽情遨游书海,又不会增加家长的负担。
(二)激发兴趣,培养意志
1.听读激趣。国内外诸多实践表明:阅读从倾听开始,学生最初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来源于倾听。一开始我利用早读、中午阅读、每周阅读课时间为学生读我精选的图书。根据书中情节变化调节读书的语气,读到情节曲折的地方故意停下来,让学生想象下面的情节,看看是否与书中写的一致。每次给学生读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个个听得十分投入。《草房子》《夏洛的网》《时代广场的蟋蟀》……听的故事越多,孩子的阅读期待也越强。渐渐地他们觉得只听老师读不过瘾,自己找书读……每次读完,我都会和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听后的感想等,趁机向学生介绍作者的更多作品,指导学生自主阅读。久而久之,学生读书的兴趣就培养出来了。
2.氛围导趣。读书要有氛围,教室洋溢浓郁的书香气息,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图书角变成了“图书银行”,四周加几把椅子,美其名曰“小书吧”;从黑板报中开辟出一角,摘录读书名言;对教室进行了这样的界定“静者入,入则静”“闲话留在门外,嬉闹走出教室”。我和学生将教室建成阅览室,每到阅读时间静谧得让人不忍心发出一点动静,静谧得让人的思想天马行空,静谧得让人陶醉其中。浓厚的读书氛围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读书乐、乐读书,学生尽情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
3.活动稳趣。为了稳定和保持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进而由兴趣转化为习惯,由习惯内化为意志。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个性爱好,以及农村小学的实际条件,开展一系列活动。定期举办“好书推荐会”,通过学生的推荐让学生亲近好书,学会选择;“诗文诵读会”,学生对于诗歌的阅读兴趣不大,我通过开展此项活动引导学生阅读,通过诵读、赛读,激励学生,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陶冶性情。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心得交流会”,定期交流读书心得,可以检测学生的阅读情况,督促学生用心去阅读;“佳作欣赏会”,每天早读让学生轮流读一段自己摘录的内容,可以是优美的句段,可以是自己读书过程中的感想……通过交流竞争,使学生收获成功,体会快乐。用成功的满足感补偿阅读过程的艰辛,将兴趣内化为意志。
(三)教给方法,徜徉书海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是相对于课内阅读而言的。我依托课本,抓住课文这条主线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课内外结合。阅读原著。如教了《林冲棒打洪教头》后,学生被林冲的谦逊和武艺高超所折服。我就及时地向学生推荐《水浒传》:“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位文学家塑造了如此具有魅力的传奇人物吗?《水浒传》里有一百零八位这样的英雄好汉,个个身手不凡,经历曲折,各具个性。”然后给几个星期阅读,举行《水浒传》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班里兴起了《水浒传》热。像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教《三借芭蕉扇》引导读《西游记》;《三顾茅庐》引导读《三国演义》,查阅资料。如教学《埃及的金字塔》带领学生到图书室、电脑房查阅金字塔的相关资料;查阅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世界八大奇迹等资料。教《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引导学生查阅有关高尔基及他的作品,阅读作者的其他著作。教了《望庐山瀑布》引导学生读背李白的其他作品,再进行“诗歌赏析会”。
2.开具书目。学生面对几乎泛滥成灾的阅读刊物不知如何选择。我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读好书。根据《好书伴我成长》上的推荐书目进行整理分类,拟订六份不同的书目推荐给班里的六个阅读小组。这样学生能更亲近好书,得益于好书,使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更上一层楼。
3.读写结合。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写批注,边读边在书上圈点好词好句,摘录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读完后写读书心得,还可以进行读后的创作。如读了《淘气包马小跳》后,让学生谈谈我们校园中搞笑有趣的事,模仿《淘气包马小跳》编写故事……
虽然我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还处于尝试摸索阶段,但我相信只要坚持努力一定会越做越好的。让我们致力为农村小学生打造出一片绚丽的课外阅读的天空,让农村学生享受课外阅读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