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2016-05-30廖小花
廖小花
摘 要:实验可以说是高中化学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将一些原本抽象的化学现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本文以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剖析常见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对策,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5B-0055-01
化学是高中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取得预期教学效果,尤其是对于一些抽象的化学现象,如果不能通过直观的方式加以展现,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进而影响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实验作为一种相对特殊的教学手段,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便于学生深入了解并掌握知识。由此可见,关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究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师对实验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刻
实验教学虽然具有很多优势,但也不是万能的,而是有适用范围,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知识点而言,可以通过教师讲解或者单纯的多媒体展示,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对于一些相对抽象的知识点,教师无法用语言加以准确讲解,就可以借助实验教学。我们以《不同盐溶液酸碱度的测定》为例,仅凭书本知识或者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了解并掌握知识点。为此,教师就可以引入实验教学,让大家一起通过PH试纸、玻璃棒以及滤纸等设备和仪器,亲自动手,在实验的过程中挖掘知识点,了解知识点,最终掌握知识点。
为此,教师一定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备好课、备好教材、备好实验,结合教学内容,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决定是否采用实验教学,是采用教师操作,还是学生动手操作的方式展开实验教学。
二、实验教学的效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良好的实验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了解并掌握知识点,也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提倡学生的亲自参与,除非一些难度特别大或者危险性特别强的项目,必须由教师进行演示,大多数实验学生是可以自行完成的。从目前了解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实验,更多的还是教师操作、学生观察或者跟随教师按部就班完成实验。这样的方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本质还是一种被动的学习。
为此,笔者建议教师一定要尽快实现角色的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实验教学:
首先,教师可以就知识点进行简要介绍,进而抛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其次,教师为学生提供器材和设备,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明确实验的具体步骤,并分组进行讨论,进行观察,就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疑惑进行交流。
最后,学生分享实验的心得体会,教师加以总结与点评,引导学生明确知识点。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尤其是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采取应对措施;另外,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违规操作,必须坚决予以制止,以免引发危险。
三、单纯的实验教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自从实验教学的积极效用得到认可,很多一线教师开始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实验教学。我们不能否认这种教学手段的优势,但是纯粹的实验教学是很难发挥积极效用的。为此,笔者建议,尽快实现传统教学手段与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
我们以多媒体教学为例,多媒体可以说是伴随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观察一些化学现象,这是与实验教学的初衷吻合的。为此,教师可以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我们以《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为例,学生虽然也可以动手操作,但是视觉效果远远逊色于多媒体演示。为此,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演示的方式,让学生领略这种奇妙的喷泉现象,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验,验证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最后,教师要注意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化学实验中,接触到的试剂和气体难免会有一些刺激性,包括氨水、二氧化硫等。因此,需要将环保理念贯彻到化学实验当中,开展绿色化学教学,对实验教学环境积极改善:首先,对实验内容或者装置进行改善,促使有害气体排放得到降低;在高中化学实验中,有很多实验都会出现一些有毒物质,需要对其进行科学改进,更加合理地操作;如在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会有污染产生,可以合并二氧化硫使品红褪色的实验,以便减少污染次数,这样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被学生掌握,污染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实验教学的优势。对众多一线的教师而言,一定要正确认识实验教学,进而结合教学内容,围绕既定教学目标,恰当应用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阚瑞.浅议高中化学中的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J].新课程,2010,(8).
[2]黄修元.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J].新课程研究,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