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高中学物理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性
2016-05-30张宏亮
张宏亮
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物理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物理科学素养,教学活动要做到以生为本,注重知识素质、科学素质和自主学习方法的同步培养.但是在升学的压力下,很多物理教师侧重于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提升,“题海战术”的物理习题课教学有点“舍本逐末”.因此,在物理教师开展习题课教学时,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课前精心准备,提高习题课教学的人性化,并创新习题课教学的评价机制,以促进中学物理习题课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1 课前做好精心准备
一节物理习题课,能否保证高效和有效,课前准备至关重要.有的物理教师对习题课教学不够重视,因为就是简单的对答案或将错题纠正,有时一节课下来,教师会从头讲到尾,要么有些习题是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要么一些有难度的题目还没有讲透,无法实现对学生所学物理知识的有效延伸和巩固.因此,一名合格的物理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前的准备工作,要精选、精编习题课教学内容,摒弃“拿来主义”的传统教学思路,实现习题课教学内容与班级学情的充分适应.同时,为了增强习题课教学的趣味性,物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引入一些生活性、趣味性比较强的题目,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的保持.
2 习题课教学过程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物理习题课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完善知识结构和提高解题计算能力,所以物理教师的习题课教学过程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这样才能充分保证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避免学生物理学习的被动化、机械化.例如,在关于力的分解的一道习题的教学中,如图1所示,支杆AB重量忽略不计,悬挂的重物是25 N,试求杆AB和绳OA所受的力是多少?由于“力”是看不见的,很多学生在解题中之所以出现错误,就是因为没有分清力的方向.对此,物理教师可以在习题课上引入一个小实验,如图2所示,让学生将一个物体拴在绳子的一段,另一端系在中指上,然后用尺子的一端支起绳子,另一端顶在手掌上,这时学生就可以将关于“力的方向”的抽象化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亲身体验手指受到的拉力和手掌承受的压力,接下来的解题也就相对简单了.这样的习题课教学,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习题课教学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物理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的过程,可谓一举多得.
3 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
物理课程是一门知识性、应用性、探索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所以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物理教师可以多安排一些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题目,这样可以在提高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达成“学以致用”的物理教学目标.如例题: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为1.5×1011 m, 太阳光以平行光束入射到地面.地球表面2/3的面积被水面所覆盖, 太阳在一年中辐射到地球表面水面部分的总能量W约为1.87×1024 J.设水面对太阳辐射的平均反射率为7%, 而且将吸收到的35%能量重新反射出去.太阳辐射可将水面的水蒸发(设在常温、常压下蒸发1 kg水需要2.2×106 J的能量), 而后凝结成雨滴降落到地面.(1) 估算整个地球表面的年平均降雨量(以毫米表示, 球面积为 4πR2, R=6.37×106 m).
解析 本题看似复杂,但是由于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探索自然现象的一个有效切入点.由于降水量h远小于地球半径R,所以我们可认为球壳内外面积相等,把球壳等效成一“柱体”, 其体积V=hS地=h·4πR2,设一年中雨降落到地面的水质量为m, 则
4 创新习题课教学评价机制
在物理习题课上,存在着教师“只讲不评”或“只评不讲”的情况,没有实现习题课教学与教学评价活动的有机结合,从而限制了学生物理科学思维和解题能力的发展.对此,物理教师在习题课教学中,要创新教学评价机制,树立新的教学评价理念.首先,要积极关注课堂上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学生积极、主动、高效的学习,是评判习题课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其次,在评判课堂教学有效性时,不要盲目看课堂教学容量,而是要看学生又新学到了多少,进步了多少,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循序渐进的进步;再次,在师生互动环节,要给予学生激励和表扬,即便是学生解题错误时,也要对学生以激励为主,保持好学生物理学习的自尊心、自信心.
总之,如何提高中学物理习题课教学有效性,是每个物理教师都应当认真思考的教学问题,物理教师只有在课前认真分析,加强教学设计,各项教学活动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创新习题课教学评价理念,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物理科学素养和知识素质的同步提高,不断提高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