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进教师岗前校本培训的实践探索
2016-05-30孙优优李海华王磊
孙优优 李海华 王磊
摘 要:文章从高校新进教师岗前校本培训的意义出发,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探讨高校新进教师岗前校本培训的新思路,旨在为岗前校本培训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新进教师;校本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10-0055-02
高校教师岗前校本培训是高校新进教师在走上工作岗位前,以所在学校为培训阵地,由学校职能部门负责安排与管理,以教师自身和学校的发展为培训目标,以校内优秀名师为师资培训队伍,围绕着教学活动开展的岗前培训[1]。该培训可以在充分结合国家教育政策法规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发展,合理安排培训的内容及方式,使新进教师更好更快融入到学校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这也是目前国内高校普遍采用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培养的重要方式[2]。
一、高校新进教师岗前校本培训的意义
(一)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需要
教师职业专业化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教师资格需要认证,只有具备一定的资格证明才能成为教师[3]。《教师资格条例》第二条规定,“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依法取得教师资格”;《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第九条规定,“岗前培训的考核结果记入个人业务档案,考核结果可以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职务聘任的依据之一”[4]。在统一的岗前培训基础上,大多数省份规定新进教师必须完成各校自己组织的校本培训,教师合格后方可参加省一级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统一组织的岗前培训,进而教师才能申请高校教师资格。
第二层是指教师是一个需要专业技能的职业,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这里的专业知识既包括学科方面的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即应掌握相应的教育教学理论及教学技能、遵循教师职业道德[3]。因此,围绕着教学活动开展的岗前校本培训在促进新进教师职业化发展方面显得十分必要。
(二)新进教师实现角色转变的需要
每年的高校新进教师可分为三类:应届高校毕业生、高层次引进的人才、从其他高校或科研单位转过来的教师。应届高校毕业生占较大比例,且大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教学训练。岗前校本培训可以使新进教师熟悉、适应高校工作环境与要求,减少职业初期的不适应性,顺利完成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同时,这也可以使其熟悉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掌握最基本的教学方式方法,为以后教学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高校新进教师岗前校本培训现状
(一)培训内容与形式单一
目前国内高校对新进教师都设有岗前校本培训环节,大多数高校是以集中专题讲座和导师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专题讲座是高校对新进教师开展的关于学校相关政策、校情、校史等方面的讲座。目的是让新进教师对校情有整体上的了解,并在讲座中穿插教学观摩的环节。导师制是指学校为每一位新进教师选定一位学科相近且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担任导师,指导新进教师如何备课和授课等。集中专题讲座可以满足新进教师对学校校情的了解,但无法满足其对教育教学培训的需求,也不能使新进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不能使其深入理解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师德师风。与此同时,导师制中的指导教师由于教学与科研的压力,无法对新进教师进行系统的教育教学指导,不能使新进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方面的训练。因此,目前国内高校新进教师岗前校本培训普遍存在着形式单一、无针对性、培训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等问题[5]。
(二)培训存在功利性
岗前校本培训应围绕着促进高校教师更好地融入学校,更好地履行教师岗位职责这一目标和任务开展,最终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然而,从近几年高校岗前校本培训来看,个别学校开展校本培训只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培训课时任务,导致培训流于形式。对于培训的主体——新进教师来说,参与培训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致使培训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考核方式不科学
培训效果需要通过量化考核进行验证,科学完善的考核方式才能检测出培训的成效。目前,各个高校校本培训通常以考勤为手段以课时量为内容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不能真正检验培训效果,随意性大,不够全面。
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岗前校本培训的实施策略
(一)岗前校本培训的最终目标
开展新进教师岗前校本培训必须明确培训的目标,并围绕着目标展开:一是帮助新进教师尽快熟悉学校的工作环境和相关规章制度,顺利实现角色转变;二是通过对校情校史的了解,增强凝聚力,树立正确的师德师风;三是通过教学实务的培训,帮助新进教师尽快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则与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四是满足资格证书及晋升的指令性要求[4]。
(二)组织与管理
学校高度重视,多部门合作组织。本培训由学校的5个职能部门协调完成,其中师德师风部分是由人事处、教务处、教学发展中心负责组织实施,教师职业规划及教学实务部分由教学发展中心负责组织实施,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负责整个培训活动的网络及视频技术支持,宣传部负责整个活动的宣传报道。
(三)指导教师团的构建
指导教师选聘及指导教师团组建得如何直接影响着校本培训能否达到预期目标,为此就要求指导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突出的教学成果,而且要有正确的教学态度,指导教师的教学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进教师走上讲台后的教育教学态度[6]。
该校岗前校本培训的指导教师由两部分组成,校级名师及学校教学实务培训团。教学名师队伍主要负责师德师风及教师职业规划部分,教学实务培训团负责教学实务部分。教学名师队伍由学校的省级及以上层次的教学名师组成。教学实务培训团共有来自涵盖学校8个学科领域的15名教师组成。在年龄构成上,35岁以下占40%,35—45岁占46.7%,45岁以上占13.3%,符合老中青相结合且中年教师占多数的年龄分布结构。这些授课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及较高的教学技能,在教学方面,86.7%的教师是校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二等奖的获得者,均主持或参与校级及省级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科研方面,80%的教师主持过国家青年基金项目,因此这些指导教师在专业素质上均是学校的佼佼者。
(四)培训内容及方式
岗前校本培训主要包括师德师风、教师职业规划和教学实务3个方面。师德教育主要通过农史馆、校史馆现场教学的方式帮助新进教师了解农业乃国之命脉,以及我校在承担国家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增强新教师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以“人才培养”为主题的名师讲座及学校政策解读,帮助新进教师树立正确的自身角色定位。师风教育则依托团队素质拓展训练开展,拓展训练以“行动、合作、体验”为指导宗旨,通过“万众一心”等专项活动,在增加新进教师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加深认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为今后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教师职业规划”以讲座的方式开展,在以高校教师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的基础上,邀请校内名师引导新进教师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高校教师心理教育”以高校教育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的基本心里现象和规律为核心讲解内容,有助于新进教师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教学实务培训”是校本培训的重点,目的是帮助新进教师迅速掌握授课基本技能。该部分培训由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组成,理论部分分为16个课时,采用集中培训的形式,从教学过程概述、教学方案撰写、课堂组织、教学语言表达等一个完整授课过程的12个要点进行阐述,使新进教师全面把握教学工作。优质教学展示是教学实务培训部分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教学实务理论讲解部分结束后进行。该部分由师资培训团的6名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师进行教学展示,让新进教师直观感受一节精彩的课程是如何组织、如何与学生沟通的等,也能帮助新进教师更好地理解掌握相应的教学理论与方法,为后续教学实训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实训是教学实务培训的实践部分,该部分在学校教学发展中心的微格教室进行训练,要求新进教师进行15—20分钟的授课展示且需进行两轮次试讲,每4-6位新进教师自由结合进行两轮次试讲,由一名指导教师全程指导并提出改正意见。
(五)考核方式
“师德师风”和“教师职业规划”部分通过出勤及学分两种方式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教学实务”部分的培训。教学实务考核分为两个模块进行,理论部分采用出勤考核、课堂表现考核及结业作业考核。所谓课堂表现考核是培训教师要根据新进教师在课堂讨论问题、交流互动中的表现进行打分。结业作业考核就是每位新进教师在理论课程结束后要提交一份“教学设计”,指导教师进行综合打分。实操训练考核是指导教师对每位新进教师的授课展示进行打分。通过对上述三部分内容的考核,成绩不合格的新进教师需要进行专项培训并再次考核,他们考核合格后才能开展后续的教学工作。
作为岗前校本培训新体系和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行了初步尝试,为岗前校本培训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高校教师岗前校本培训工作是一项在探索中日趋完善的崭新任务,各高校应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借鉴国外高校岗前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增强校本培训的实效性提升培训水平,推动高校岗前校本培训更长远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月朗.高校教师校本培训的现实意义和策略[J].黑龙
江高教研究,2006,(7).
[2]肖鸿雁.高校教师校本培训改革刍议[J].教育评论,
2014,(11).
[3]刘德娟,孙乐飞.浅谈教师职业的专业化[J].辽宁教育
研究,2006,(3).
[4]陈玮.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紫金
学院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12,(10).
[5]王菊.创新高校岗前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宿迁学
院岗前培训的组织与实施[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1,(10).
[6]华启蔚.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思考与实践探索——南京
航空航天大学岗前培训的组织与实施[J].科技传播,
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