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性
2016-05-30金强
金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开放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内容博大精深,涉及了诸如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许多根本性的问题,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观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真理性、科学性,是我们从事新闻工作的行动指南。新闻媒体人唯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保持定力,俯下身子,沉下心来,才能书写更多无愧于时代的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来。本期《学科解码》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与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重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理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从事新闻传播工作。
互联网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值得社会中的每一个群体深思,也值得每一个人去研究,而绝非传媒工作者的一己私事。融媒体时代,一个智能手机就是一个个移动媒体,这种进步与提升是古人几乎无法想到过的,哪怕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家,也不会想到今天人们将如此连接。但是,这些技术的进步也将人类的各种极限以及极限承受能力提高到了一个空前的水平,但人类真的需要这些?人类又真的喜欢这些真实的存在吗?又真的能承受得了吗?这一重重的疑问,暂时无解,然而异化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这样一种复杂的现状,需要搞新闻传播的人以更复杂的心态和更高级的智慧去面对。这就需要“把关人”角色的出现和强化。“人人皆记者”其实只是一种非理性的夸大描述,既不符合现状,也不会成为一种未来必将实现的目标。更有甚者,开始鼓吹“人人皆编辑”的时代即将到来。“编辑”是信息把关者,从历史发展到现实观察,都没有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国家已经或者能够实现“全民皆编辑”。而在国家层面上,我们的确应该好好考虑应该让什么样的人以什么尺度和角度来把关信息,既不能“防民之口”,又不能“口无遮拦”。
新大局观下的新闻传播工作者的看家本领
新闻传播工作者的看家本领是什么?是思考能力,是观察能力,是平衡能力,是解说能力,是整合能力吗?是听说读写,还是铁嘴铁笔铁文章?这可能是新传学子们在学习完专业课后映照在脑海里的最初的回答,似乎都说出了一部分,又都接近正确答案,显然它不是一个“术”的概念。而这恰恰是像中国记者协会等相关行业组织需要去认真思考的事情,对于行业从业人员、行业教育人员和行业观察家(研究者)们也同样重要。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并进一步指出在中国搞新闻的看家本领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是一个整体性、集合性的概念)。
高校和新媒体即将成为党中央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宣传的新阵地,目前中央正在加紧部署相关工作。就传媒专业来说,高校有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方面的教材需要进行研究,需要进行审订,对于其师资队伍需要进行培训,要让真正有思想、有口才、接地气的人来把这个问题讲明白。中央要求新闻服务的手臂要向两方向延伸:新媒体和高校(由一线新闻编辑、记者组成师资队伍),这是一种新思路。恰恰我们的高校拥有最多的是即将接班的年轻人,新媒体是即将接班的主要工作平台,因此中央的着力点是十分正确的。
先说高校,我们每年培养出大概至少30万的新闻传播学方面的毕业生,每年的毕业生可以将全国的新闻单位中的业务骨干替换一遍,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显然,这给了新闻单位更大的用人选择空间,也就更加考验新闻教育单位的人才培养质量。学好新闻和教好新闻都需要有诀窍和把握内在规律。学好新闻,就如演员必须要有基本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而新闻寓于实践当中,脱离开实践就没有新闻,更没有好新闻。
新闻传媒看的家是个什么家?
“看家本领”当然是人人希望拥有的。寒窗苦读十年,再加上多次实习,对即将进入的这个家门,仍然既熟悉又陌生。
这个“家”有3个明显特征:
第一,这是一个处在信息爆炸圈中的充满“知沟”的“家”。
信息时代,互联网和移动媒体为主要载体。相比新媒体,传统主流媒体还在3个方面占有优势,即拥有受众、有效传播和宣传主流价值。
在大变革时代,如果缺乏理性思考,随波逐流最后恐被巨浪拍倒,这时候如果在没有“看家本领”和“制胜武器”,恐怕真的是要惶惶终日了。
每天,网络强大的搜索功能,更大地满足着人的求知欲。据Tech in Asia报道,百度每日处理的搜索量多达50亿次以上,已经超越了Google的33亿。舆论力量强大,据第3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底,中国有6.2亿手机用户,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智能手机用户国。这就意味着每个用户都是自带媒体,可以在智能手机上使用微博、QQ、微信、人人等,更意味着各种地图、各种翻译、各种浏览器和客户端及数以千计的APP应用被使用。而个人社交媒体几乎都在向手机转移,移动多媒体的时代还伴随着各种Pad的出现,80、90后对这些的使用频率、使用习惯显然区别于之前的60后、70后,不同的载体也在分流着不同的信息,由互联网和移动媒体带来的“知沟”和“代沟”正在加大,而且“人以群分”的概念,正在被进行急速重组。这其中的重组规律恐怕就现况来说并不能被细致全面的描摹和分析。
总之,青年人的这些使用习惯和使用状况是必须被学者们和相关研究部门们加以重视的,这也是“过关”的必然要求。
第二,这是一个突发事件成为常态和人民群众利益第一的“家”。
“突发”与“常态”本是一组矛盾词,放到一起似乎不好理解。因为常态一般是指计划之中、想得到的事情,每天按部就班地发生着。而“突发”则主要是指意想不到的,突然急速发生的,一小时之内就可能传遍全球。网络尤其是微博等传播渠道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很多信息省去了耐心求证环节就被直接发布了出去,为流言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但是,这些方便快捷的传播渠道,也可以为传播权威信息所用,公开透明的传播渠道本身也有自我净化功能,也可以大大缩短流言的生命期。
搞新闻传播的人面对突发事件应思考是否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准备?包括思维准备、心理准备和能力准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你的态度怎么样,能力怎么样,技巧又怎么样。这3个方面是极有可能出现怠惰的情况的。
现在的政府各部委为何设新闻发言人,其职责又是什么?他们主要负责的是向大众解读其领域的政策法规,传递传达声音,并且应对突发事件,做好各种事前预警、事中通报和事后总结,他们的作用日益凸显。但是,在现有的新闻发言人中,因言论不当而被媒体捕风捉影,进而“身陷囹圄”的也时有发生。
这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思维存在惯性和惰性,面对更加复杂的形势和更加多样的声音,不知道怎么去分析,怎么去化解,而是只以一个声音来应对,只以一种方式来解决,缺乏主动性和能动性,也缺乏灵活性和技巧性,这都是动态的力量抗衡。对于这些直面媒体的政府官员,不要再说网民听众不懂你,你应该主动懂他们,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第三,这是一个模模糊糊不太清晰和需要快速理性判断的“家”。
所谓的模糊就是指的没有边界,不是单纯的某一事件、某一现象、某一问题,而是有着难以预设的牵连性和关联性。2013年11月16日,由清华大学发起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发布了“2013年中国十大健康传播热门话题”,其中转基因、雾霾、PX、恒天然、镉大米等10个话题入选。其中,“雾霾”位居榜单第二,仅次于“转基因”。该榜单由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等发布。研究小组历时一年,从1.5万余家媒体撰写的约140万篇有关健康的报道中,筛选出了86个热词,根据活跃度、持续度和扩散度3个指标,综合衡量而成。榜单显示,“转基因”以活跃度4580、持续度872、扩散度215位居第一,“雾霾”以活跃度2610、持续度 279、扩散度110位居第二。而单就雾霾来说,这里面涉及到它对哪些方面产生了不利影响,就有可能接受来自哪些方面的差评和指责,而哪些方面导致它的产生,它又可能必须去管理、去缓解。一个具体的事件是如此,而由此产生的信息沟通和新闻更是如此,新闻必须从中进行很好地传达,很好地沟通,并懂得传达多方声音,集合多方智慧,否则对于信息传播和价值判断来说都将会催生“盲从”和“误读”。
现在是改革的矛盾凸显期,社会矛盾空前爆发并迅速聚合,各种诱因之间交互影响,导火索开始变得敏感脆弱。通过网络热词可以进一步了解到这些词汇背后的中国故事,如光盘、女汉子、逆袭、奇葩、大V、土豪、倒逼、点赞。这些现象、状态、行为和问题,是网络和媒体聚集出来的,有的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要想了解真正的社会问题,需要走到民众中间,倾听他们,需要置身于基层的贴吧论坛中,关注他们。问题是倒逼出来的,媒体记者应该培养“问题倒逼”意识。
新闻无国门,“地球村”的概念已经被众人熟知,并且从实际上来看,最高端的黑客技术已经让绝大多数隐私归入自己囊中,斯诺登事件则在另一个层面上告诉我们国家的间谍行为同样可怕,世界上不存在真正安全的信息,就像不存在绝对密不透风的墙。
新闻的发生主要是人、事和物的变动。即新闻分类可以分为典型宣传(集中说某个人或事)、热点引导(告诉人们应该或不应该做某事)、舆论监督(批评),在现在主流官媒中这三者是有一个比例的,往往是正面和负面的比例是七三开,最低不得低于六四开。但是同样一个规律是“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这使得典型宣传往往令人审美疲劳,而对于舆论监督却“求之若渴”,即便如此,也要把握好这个分寸。
维护公平正义是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本质、最关键的问题是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如典型宣传,杨善洲即是坚持党性、公平正义的化身。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13年1月22日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了反对干部特权问题。习总书记说,在我们的一些干部中,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还比较严重。这些特权现象,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引起了群众极大不满,绝不能见怪不怪。这个问题不仅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涉及党和国家能不能永葆生机活力的大问题。“如果升学、考公务员、办企业、上项目、晋级、买房子、找工作、演出、出国等各种机会都要靠关系、靠门道,有背景的都能得到照顾,没有背景的再有本事也无法出头,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正义。这种情况如不纠正,能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吗?
综观身边,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来自老百姓家庭,父辈有工人、有农民,是因为党的培养、人民的信任,才能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如果我们都搞特权,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公平可言,大家不是靠自己的努力,而是靠门道和关系才能成功,这个社会怎么能算是有希望。
社会公平是基本要求,是底线、是基石、是基础,也是标杆。老百姓最期盼的是公平正义。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改革决定中,习总书记总结八个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公平正义、人民福祉。
获得2013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是一个500字的小消息,《政治局七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出行不封路》,由地级市党报湖北《长江日报》报道,报道内容正是老百姓所想、所思、所盼的,也高度体现了人民性与党性的统一,是党性宣传典型例子。
舆论监督也并不是好做的,要克服华而不实的作风,真正深入基层,反映群众的呼声,这样才能体现公平正义的精神。其中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央视批评性报道最多却最少受到上级的批评,其诀窍就是批评性报道要传递正能量。比如,报道苹果事件的记者卧底27天;报道病死肉事件的记者卧底26天。这些报道能够传递正能量,因为是真心想替百姓说话,为百姓做实事,这正是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
学生问李瑞英、康辉,你们相不相信自己每天播出的新闻,二人答“既然我们选择了央视,我们身上的基因就是母性的基因,如果基因出现变异的话,就不要再在岗位上待了,所以我们的内心是一致的”。
部分批评性报道因传递负能量而被阻止,其原因:首先是认识水平不高、不会立体看问题。其次,主观意识太强,掩盖了其客观存在。大多数记者都忽略了新闻采访九字要点:到现场、问各方、善言谈。而一些平面媒体记者不到现场而是以网络为起点和终点。
总结
新闻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也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它跟政治密不可分。作为新闻记者要搞清基本政治制度、名词、概念、体制等名词概念,也要搞清国家最新出台的各种大政方针,而这正是一般80后、90后所极度欠缺的。作为新媒体人要历练自己的政治思维,同时要做到“娓娓道来”即讲故事,而不是作秀,要讲有政治底蕴、文化底蕴、历史底蕴和现实底蕴的故事,这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功,也是新闻报道的最高境界。另外,好的报道要禁得住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辑出版系)
编辑:赵娜